分享

民间故事:

 搬运工徐 2021-09-10

狐狸化身姑姑,非要让侄子休妻,自己做侄子媳妇
“孩子们都喊你姑姑了,你怎么还是这样,没有一点长辈的模样!”男人看着眼前这个总是骚扰自己儿子儿媳的结拜妹妹,无奈的说道。妹妹却大声回道:“让你儿子休妻,我来当你儿媳妇,那样大家都相安无事。”
古时,益都有个叫岳于九的男子,家中经常有狐狸作祟。
 
有时候,岳于九买了上好的布匹绸缎,暂时放在箱子里存储起来,等到要做衣服时,打开箱子,外面看起来和从前没什么两样,但里面却是空的,早就被狐狸剪了去了。
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岳于九一家人饱受困扰,苦不堪言。
一次,家里人在议论狐狸做的坏事,纷纷开口辱骂它。岳于九听到后连忙上前制止道:“别骂了,当心被狐狸听到了。”
话音刚落,岳于九便听到房梁上传来一个声音:“我已经听到了。”从此以后,狐狸出现得更加频繁。
一次,岳于九夫妻倆还没起床,衣服和被子却被收走了,两口子光着身子蹲在床上,一脸无奈的望着空中苦苦哀求。
忽然,一个身穿红色衣服的小个子美女从窗户飘了进来,把衣服扔在床上。
岳于九望了女子一眼,随后飞速穿上衣服,向女子施了一礼后说道:“承蒙上仙赏识,出现在我们家中,希望你不要再这样继续搅闹了。要不你做我的女儿吧,这样就可以随时过来,怎么样?”
 
“我的年龄可比你大多了,你为何要如此狂妄自大呢?”女子嗤笑道。
岳于九听后略微有些尴尬,随后又继续请求和女子结拜为兄妹,女子这才答应了。于是,岳于九将女子介绍给家人认识,并吩咐他们称呼女子为胡大姑。
当时,在隔壁镇的张公子家里也有一只狐狸,但不同的是,张公子家里一直平安无事,狐狸还经常和人说话,从不恶作剧。
岳于九便问胡大姑认不认识那只狐狸。
“那是我家喜姨,怎么会不认识呢?”胡大姑说道。
“听闻那个喜姨从来不侵扰害人,你怎么就不能跟她学习学习呢?”岳于九说道。但胡大姑却并不理会,依旧我行我素,还是像过去一样搅乱。
当了长辈后,胡大姑才有所收敛,平常人也就偶尔戏弄一下,唯独岳于九的儿媳妇是个特例。
儿媳妇的鞋袜、首饰等,经常被胡大姑扔到院子里;有时候,儿媳妇的饭菜里更是埋有死老鼠或者粪便。
 
每一次,儿媳妇都会气得把碗碟摔个粉碎,并且大声辱骂骚狐狸,从不妥协或者向胡大姑屈服求饶。
岳于九也有些看不下去了,对胡大姑说道:“孩子们都喊你作姑姑了,你也该有点长辈的样子才行啊!”
“叫你儿子把妻子休了,我来给你做儿媳妇,那样大家都相安无事了。”胡大姑说出了一番令岳于九无比震惊的话。
“不知害臊的骚狐狸,想要和人家争汉子吗?”儿媳妇一点也不甘示弱,大声骂道。
刚一说完,儿媳妇就看见自己所坐的装衣服的箱子冒出了一股浓烟,儿媳妇只觉得自己是坐在了热气腾腾的大蒸笼上面。
等儿媳妇打开箱子一看,里面装的衣服全部被烧为灰烬,只有一两件完好无损,却都是婆婆的衣服。
此后,胡大姑隔三差五地要求岳于九去命令儿子休妻,但儿子却始终不答应。
再一次被岳于九的儿子拒绝休妻后,胡大姑也怒了,捡起一块石头就扔向他。
 
石头正中岳于九儿子的额头,流了很多血,所幸最后并没有大碍。只是岳于九却更加发愁了。
偶然听说山西有个叫李成爻的降妖巫师,以擅长画符念咒闻名。于是,岳于九准备了厚礼亲自前去邀请李成爻来抓妖降魔。
李成爻到了岳家后,花了整整3天时间,在院子里用泥金在红绢上面画上了巨大的符文。
紧接着,李成爻又把一面镜子绑在了棍子上,拿着棍子做手柄,在岳家宅子里照来照去,里里外外全部照遍了。
期间,李成爻带着一个童子,让他全程盯着镜子看,若是镜子显示出什么东西,就要第一时间告诉自己。
照到一个地方,童子说道:“墙上好像趴着一条狗。”李成爻听到后便快速在童子所指的地方画上一道符。
随后,李成爻便在院子里踱着方步,同时嘴里不停地念着咒语。
 
没多久,家里的猪狗都跑了出来聚在一起,全部都竖着耳朵,夹着尾巴,仿佛一副聆听教训的样子。
李成爻继续念着咒语,不一会,家里的鸡和鸭也都相继走了出来。
“去。”李成爻对着家里的禽畜一挥手说道。随着声音,家里的禽畜熙熙攘攘地离开了,只剩下一只鸡趴在地上,大声哀叫:“我不敢了。”
“这就是一直侵扰你们家的妖怪,是一只草扎的紫姑。”李成爻说道,随后把化作草偶的紫姑扔进火里烧了,等烧完后又取出一个酒瓶,念了三声咒语,大喝三声才收起酒瓶。
“岳老四啊,你可真狠心,几年后我一定会再回来的。”岳于九隐隐听见瓶口传来狐狸的威胁声。
岳于九非常害怕,请求李成爻把酒瓶放进汤锅里,烧火煮死它。李成爻却不同意,带着酒瓶离开了。
后来,有人传闻在李成爻家里挂着几十个瓶子,他按着编号把狐狸放出去作祟,最后让别人花钱请他去把狐狸收回来。

民间故事:泥瓦匠获横财,害主家落魄卖子,20年后银子上俩字露馅
传说从前有个叫贾仁的泥瓦匠,他泥水活做得好,方圆几十里谁家的炕塌了、烟囱坏了,箍窑、打马桩的都叫他。他为人也很活泛,常常博得邻居们的好感。可就是日子过得平平常常,只能勉强糊口,连个媳妇都娶不上。但这贾仁却是个天生不气馁的人,除了心软拿不住钱之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逢庙就进去打扫卫生、点灯上香,把庙宇整理好才离开。
 
这年中伏的一天,贾仁路过财神庙,发现里面很脏乱,门框也掉了,他就赶紧安装了门框,打扫干净卫生,整理好了香案,点上灯、上了香。做完这些事之后,他觉得很累,就顺便靠在庙前的一棵大树坐下,心想:财神爷,你多少给我赐一点福分,让我多挣点钱把你老的住处翻修一下,再给自己能娶个媳妇,一直打光棍让人耻笑!
想着想着贾仁就睡着了,睡梦里财神爷对他说:“贾仁,你明儿个去周庄,周员外家的烟囱塌了,黄土下面有他祖宗留下的一石槽银子,你借用了就原给人家还上。”贾仁惊醒了,他看了看周围,天已经整个黑下去了,只有药王庙里香案上的油灯亮着,贾仁觉得很荒唐,就继续睡着了。
第二天,贾仁一大早醒来,觉得自己很精神,就赶紧背上工具上路,刚走了不远就被一个老者挡住了,老者说:“贾仁,周员外家的烟囱塌了,你赶紧去给拾掇拾掇,要不然我今晚连觉都睡不成。”贾仁随老者来到周员外家,果然烟囱塌了,土块连厨房门口都堵了,他赶紧铲土收拾烟囱。到了中午饭时,老者给他送来了两个馍馍,贾仁觉得奇怪,就问:“老人家,看这周员外家世这么大,咋就你一个人?”
 
原来老者是周员外雇来的看门人,周员外名叫周云,他带着夫人和儿子上京赶考去了。看门的老者安顿让贾仁收拾烟囱,自己就休息去了,根本没有监督的意思,贾仁边干活边想:“人这心偏的,看来到底不是自家的活儿。”
贾仁心地善良,无论给钱多少,他都把活儿干得无可挑剔。于是,他就把烟囱塌下来的焦土担出去,把院墙外面的新黄土担进来。大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他脚踏着铁锨用力一铲,铁锨被什么东西搁住了。下面的东西很硬,铁锨怎么都下不去了,他觉得奇怪,就蹲下来用铁锨刨。这一看着实让贾仁吓了一大跳,两只大石槽扣着满满一石槽银子,摞得整整齐齐的。他赶快用土埋上,收拾完烟囱他就回家了。
第二天晚上夜深人静时,贾仁来到周家,用口袋将银子背回自己家,埋在了拐窑里。年底,贾仁开始做小生意了,他起初收烟叶子,后来办起了货郎担子。再后来他就在城里开了几间店铺,雇了工人,生意从小到大做得风生水起,成了城里有名的贾掌柜。可是这贾掌柜从来不摆架子,照例见庙宇就打扫卫生、点灯、上香。
 
美中不足的是贾掌柜娶了两房夫人都没有留下个一男半女。第一个夫人难产,大人婴儿都没有救活,第二个夫人压根就没有怀过孩子。贾仁就悄悄对店里的账房先生说:“你留心看有谁家日子过不下去了,他家的娃我可以养。”
账房先生与车马店的二掌柜是朋友,就将贾掌柜想买儿的事告诉了他,心想车马店人流量大,说不定就能碰个主。车马店二掌柜的侄子在酒馆里跑堂,二掌柜就把这事交代给了侄子,让他多留个心眼。
再说周云带着家小和银两,路途太远误了时辰,到京城后人家已经开考了,不但与金榜失之交臂,盘缠在客栈里也丢失了,只好一路边讨饭边往回走,好不容易赶回家,发现家产被看门的老者盗光净了。院子里蒿草长了半人高,刨开院墙外的黄土一看,老爹周丰去世时留下的家当一个都没有了,又赶快去看房顶上的石槽,只见两只空石槽扣着,下面的石槽里一锭银子也没了。心想:这人命里没有了也愿不得天地,就带着妻儿讨饭度活命去了。
 
一天,周云一家来到贾仁开店的县城里讨饭吃,他们在城里从北到南、从东到西,转悠了十来天,二掌柜的侄子看在眼里。一天下午,周云又经过这家酒馆时,这小酒保叫住了他说:“天寒地冻的,我给你斟一杯酒吃。”周云很感激,他好久没有喝酒了,也好久没有人这样问过他了,赶紧施礼接过酒杯,接着一愣又递了回去说:“谢谢你的好意,我没有钱吃酒!”说着,眼里滚出了泪珠。
他身边的儿子始终用双明亮的眼睛看着爹爹。酒保又说:“这杯酒暖暖身子,不要钱。”周云喝了酒保的酒,就拉起了家常。酒保听完后,觉得这人挺可怜的,再看看这娃长得很聪明、乖巧,就顺口说:“这娃长得很乖。”
周云说:“乖也得讨饭吃,还不如送人了呢!”啊!酒保一听,正中下怀,立即将周云一家带到车马店里。车马店二掌柜赶紧差人告诉了贾家的账房先生,账房先生跑来隔窗子一看就相准了,回去与贾掌柜商量去了。
 
这边车马店二掌柜吃喝招待着周云一家。到了晚上事情定了,账房先生写好了两贯铜钱的契约,贾仁却只掏一贯铜钱,账房先生没办法,就自己掏了一贯,掌灯时分就把周云的娃送回了贾家。
贾仁有儿子了,取名贾长寿,乖巧灵活,读书上进。从此他干劲更大了,生意做得比谁家都好。贾长寿的书也读得比谁都好。贾仁教育贾长寿要为人谦和,见别人有难处必须慷慨解囊,逢庙宇一定要打扫干净、点灯、上香,让香客有个好心情。贾长寿觉得这个爹麻烦,但还是乖乖地照着做了。
贾长寿长大后虽然文采很好,但他不愿意出仕,贾仁遵从儿子的意愿,让他经营家业,一家人日子过得很和睦。直到贾仁夫妇去世,贾长寿守孝三年不出远门,被邻里传为佳话。
 
贾长寿中年后突然悟出了爹爹教他打扫庙宇、点灯、上香的道理,自己初一十五也去庙里上香,还经常赶庙会。一天,听说百十里外的财神庙过会,贾长寿早早地就骑马去了,准备赶个头香。不料,赶头香的香客很多斋房早住满了,没办法他好了回廊,就对住持说:“请你让我在回廊里宿一夜吧!”
住持看了看回廊说:“他们比你来得早啊!”贾长寿转了一圈,发现回廊里睡着一男一女两个老叫花子,就回来对住持说:“师傅,我出钱。”住持一听出钱,也看见这人不是一般的百姓,就松口了,说:“只要那两个人愿意离开,你就睡。”
贾长寿走过去端详了一会儿,说:“老人家,我今儿个在这歇息呀。”然后直愣愣地盯着两个老叫花子看。这两个人本来不想离开,但被看得不自在,就起来走了。第二天,贾长寿还是没有烧到头香,而这个烧头香的却是那两个老叫花子。他也不恼,爹爹活着时教会了他能让人的本领。
 
世间的事情谁能预料得到呢?这两个老叫花子正好是周云夫妇,他们被赶出回廊后就坐在庙宇外面等。天亮烧完香后,他们想当年娃就送给了附近城里的大户人家,已经来了,还不如打问打问娃的日子过得咋样,眼看这身体再以后可能也就见不着了。
他们来到县城,当年的酒保已经成了这家酒馆的老板,他们彼此谁也不认识谁了,拉了半天话才相认。周云迫不及待地问起了儿子的状况,酒馆老板说:“他过得很好,这多年了,你咋还是这样?”周云说:“我自小就没有干过活,家里啥都没有后,也没有啥牵挂,就破罐子破摔了,讨饭又不要本钱。”
酒店老板仔细叙说了贾长寿的情况,然后说:“不知道人家认不认你们?我先得去问问。”贾长寿听说是自己的亲爹娘来了,就说:“真的是我爹娘,哪有不认之理呢?我爹活着的时候叫我一定要多行善事!”说完就差人将两个老叫花子从酒店里接了回来。
 
亲骨肉见面,三个人都愣住了,财神庙里他们把彼此都看了个清楚,一时无语。还是贾长寿灵活,他立即拿出一百两银子,双手捧到爹娘跟前说:“儿子那天多有得罪,先给二老赔罪。”
周云说:“只要咱们父子能见面就好,我老了,要这么多银子也没有用场。”话说了很多贾长寿还是执意要周云拿上银子,账房先生就劝周云:“拿着吧,掌柜的心里过意不去。”周云接过银子,无意间翻过来发现底部有“周丰”二字,惊得忙盯着儿子问:“这是我们周家的银子,咋能到你手里呢?”
“你凭啥说是周家的银子?我爹给我留下来了好多银子。”贾长寿觉得眼前的这个爹爹说自家的银子来路不明也急了。周云说:”我爹爹名字叫周丰,我家银子底部印有周丰两个字。20年前,我上京赶考回来后,财产被看门人偷完了,院墙外埋的一石槽银子也被挖走了,就是这个银子。”
 
贾长寿觉得周云说得有道理,就带着人来到仓库里,发现有整整一大箱子银两底部都印有”周丰”两个字,其他几箱子银两没有字。他立即差人回周家老庄拉来了石槽,结果加上他拿出来的这一百两,石槽不多不少刚刚满。
原来,钱壮穷人胆,贾仁没有花周家的一两银子。有了这些银子做后盾,他敢闯了,慢慢地凭借自己挣得小钱一点一点做强了生意,最后成了贾掌柜、贾员外。贾仁去世前,给每只存银箱子的下面都留了一张纸条,上面不但说明了勤俭持家的原则,还说出了自己怎么得银子、做生意发财的经过。
但贾仁没有去寻找周云一家还银子,害得周云一家卖子要饭家门落魄,膝下无子也是命运使然,到头来这些银子又转到了周云一家手中,最终为他人做了嫁衣。
【编者有话说】
本故事纯属夸张和虚构,具有想象成分与戏剧性情节,旨在用幽默有趣的讲述形式舒缓各位读者朋友压力,工作之余博君一笑,勿与现实挂钩。民间故事:富商之女爬山,下雨躲到大岩石下,岩石发出声音:快跑
人们常说,"人在做,天在看",但你相信吗?
曾经有一个叫郭的富商,贪财好色,对身边的男女做了很多不合适的事情。
有一天,郭商带着一群狐朋狗友出门,看到一个女人在河边洗衣服。她看起来很有吸引力,于是郭商就让人去请她过来玩玩。
 
这个女人不愿意服从,还在哭,所以郭商觉得很无聊,决定放她走。但他的下属,一个姓刘的暴徒却鼓励他说:"她只是一个弱女子,落在我们这群人手中不做点什么吗?
郭商被诱惑,就命令他的手下把这个女人仰面绑在石头上,做了一些腌臜事情,然后就走了。
当这个女人的家人发现这个地方时,女人已经死了很久了。他们知道她是被歹人所杀,于是报了官。然而,经过6个月的搜索,该案还是一无所获,于是官府便将其束之高阁。
郭商有一个17岁的儿子和女儿,有一天,女儿和仆人们去山上烧香,走到一半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大伙四散开来,寻找躲雨的地方,但郭商的女儿在一块大石头下躲雨。
 
就在她躲雨之时,她隐约听到有人在叫她的小名。她惊呆了,愣愣地站在那里。
石头说:"不要害怕,我是这里的山神。你父亲曾经在某个地方强奸了一个无辜的女人,她指责你父亲猪狗不如。阎王爷听了这话,大发雷霆,想找人把你也强暴一顿,这样一报还一报。然而,当观世音菩萨得知此事后,她派我来拯救你。"
郭商的女儿急忙向他表示感谢,又听石头说,“这并不是说你父亲值得我们同情,而是因为你母亲一生救苦救难,观音大慈大悲,劝说阎罗王给你一条生路。你最好快点跑回家,因为你的父亲最终会为他的邪恶付出代价!"
 
商人的女儿眼中含着泪水,再次感谢山神。最终,她在山下的亭子里碰到了其他女人的陪伴,那几个跟踪她的恶棍看到人群后不情愿地离开了。
就在这时,女孩才意识到为什么山神不允许她在岩石下避难。回到家后,她向母亲讲述了当天的情况。
母亲长叹了一口气,从此带着女儿去做善事。
郭商的儿子和他父亲一模一样,是个男女通吃的恶霸,被人们所憎恶。
有一天,郭商的儿子与京城的一个朋友聊天,京城朋友吹嘘京城的花花世界,特别是宫里的太监们如何整天享受吃喝玩乐。对于那些试图在首都获得荣耀和财富的普通人来说,这是最好的选择。
郭商的儿子非常向往,回家后趁着人少,找来一把剔骨刀,一刀砍掉了他的外肾。血液像喷泉一样涌出,当家人听到尖叫声时,他已经在翻白眼。
 
郭商的妻子含着眼泪,用她女儿和儿子的故事来劝说郭商改邪归正,停止犯罪。
郭商抬头看了看天空,笑了笑,恶狠狠地说。
"只有你们这些女人才会害怕鬼和神。从古至今,人们都在说,好人不长命,而坏人却能活上千年。如果真的有鬼神的报应,那么在成千上万因战争而冤死的人中,谁是真正的刽子手?"
郭商的妻子冷冷地笑了,之后他们带着女儿分开,没有再多说什么。
不久之后,郭商不断做噩梦,梦中被他杀死的洗衣妇站在他的床前,对他冷冷地笑。而当他醒来时,那里什么都没有。
几天后,当郭商躺下时,洗衣女子又来了,他还看到一个牛头马面的人押着一个衣衫不整的人。他垂头丧气地说:"以前发生的事情是错的!"
 
郭商看了看他的眼睛,发现和他说话的人是刘,那个以前帮他干过坏事的无赖。
诡异的事情发生了,郭商的眼睛鼓了起来,嘴紧紧地抿着,他挥舞着他的手,仿佛要把自己解放出来。没一会就双腿一蹬,没了进气。
奇怪的是,就在郭商死亡的那一天,十几公里外的刘某突然暴跳如雷,疯狂砸自己的嘴,直到嘴唇和牙齿被砸碎,吐血而亡。这个故事暂且不论真假,总之我们要:多行善莫作恶!

民间故事:妇人在亲戚家存了500两银子,去取时,亲戚却不承认了
宋朝时,有一小妇人,在亲戚家寄存了500两银子。可等她去取时,亲戚却不承认了。县太爷只用了三言两语,这亲戚就急忙取出500两,说这银子是小妇人寄存的。
小妇人珍娘年轻貌美,是周财主的小妾。
虽然周财主比较宠爱她,但珍娘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家中主母十分容不下她,隔三岔五找她的茬儿。
 
珍娘担心周财主年纪大了,万一有一天撒手去了,自己在家里就没人可依靠了,到时候还不任凭主母摆布。
于是她留了个后手,平时把月前和周财主给的都悄悄存起来,几年下来竟然存了500两,怕放在自己屋里不安全,又没有父母,于是她把银子放在一户姓赖的亲戚家里寄存。
三年后,周财主过世了。家中主母料理完后事,果真立马对珍娘下手了。
她借口珍娘没有一儿半女,老爷既然没了,不好再留在家里,只允许珍娘拿了一些个人衣物,便把她赶了出来。
珍娘无法,但是想想自己还有500两积蓄,可以买个小院子度日,还有些心安。
她来到赖家想取回自己的500两,可谁知,赖家两口子竟然不承认有寄存500两这回事,说珍娘在编谎话讹他们。
 
珍娘一个弱女子,争辩不过他们,手里又没有任何字据可以证明,一肚子的委屈。
走投无路之下,只好来到县衙,求县太爷还自己一个公道,帮自己要回银子。
县太爷听了珍娘的讲述,捻了捻两撇胡子,想了个主意。
他叫来县衙关押的一个男人,和他交代了一番,然后带着衙役和这个男人,浩浩荡荡去了赖家。
到了赖家之后,县太爷当场质问赖家夫妇,“县衙新抓了一个惯偷,他说他有一部分赃物放在你家了,赃物何在,从实招来。”
赖家夫妇听了吓得哆哩哆嗦,慌忙辩解说没有。
县太爷当场询问那个关押的男人,男人一副很有底气的样子,说放在赖家的赃物足足有500两。
 
县太爷命人搜查赖家,赖家一共两间房,不出一炷香的时间,衙役便搜出来一包银子,数数刚好是500两。
赖家夫妇吓得几乎要尿裤子,两口子忙不迭地解释“这是我家表妹寄存在我们手里的,真的不是赃物啊,不信大老爷可以去问我家表妹。”
县太爷听他们情急之下说了实话,心里暗暗发笑,装模作样地让衙役把他们和银子带回县衙,找珍娘核实。
就这样,珍娘终于拿回了属于自己的银子。
 
故事总结:
书里的一个个故事,写尽了人生百态,道尽了世事无常,更是把人心和人性给剖析得淋漓尽致。
人心总是难测的,人性总是有复杂和贪婪的一面,永远别拿金钱去考验人性。
没有金钱,亲朋好友的关系往往还会单纯一些,有了金钱的诱惑,人心里的贪婪很容易暴露出来。
 
所以,日常交往中,一切和钱有关的尽量算清楚,哪怕是和亲朋好友间的借债或者寄存这类事情,也要白纸黑字写清楚。
这并非是信不过,而是对彼此利益的一种保护。

民间故事:门口有只秃头狐狸,儿子要打,母亲阻止道:那是你爹
北宋年间,山西有户人家,男主人胡东兴在官府当差,每天早出晚归,赚来的银两足以养家,家中的妻儿生活的颇为幸福。
 
胡东兴妻子余氏,常年在家里做点针线活,因为丈夫能赚到养家钱,她无需不像临近的其他村妇,上山采药或者下地耕作。
胡东兴的儿子叫胡广,十五岁,在镇子的学堂里跟先生学字。
原本平淡幸福的一家,却因一场灾难而发生了改变。
有一年,当地的一些土匪勾结北方的辽兵一起攻击官府,胡东兴等人当场罹难!
虽然这场祸乱最终被平叛,但胡东兴还是死了,余氏没了丈夫,胡广没了父亲,原本幸福的一家由此变得凄惨了起来。
为了生计,余氏便学着和村里的村妇一起上山采药,好在她为人聪慧,很快就能识别草药,日子也慢慢变得好了起来,除了对丈夫的思念,日子勉强能过下去。
 
一日,余氏老早就上山采药,也许是她上山太早的原因,加上这日露水重,没一会她的裤腿就湿透了,更让人懊恼的是,余氏弄得满手都是泥,不到晌午时间,余氏就背着半筐药下山了。
因为采药不顺,余氏原本就心情不好,谁知儿子散学回来,却给她说了一件让她更不爽的事。
儿子一进门就兴冲冲的说:娘,咱们家门口为何会有一只又脏又丑的秃头狐狸?是不是你引来的?
这又脏又丑的秃头狐狸就已经让余氏很不开心了,可谁知后面还有一句——是不是你引来的,加上上午采药时不顺利,让她心烦意乱,对着儿子骂道:少生事端,我什么时候从山上引了秃头狐狸来!
 
胡广原本以为母亲会好奇,可谁知被训斥了一顿,自讨没趣的他越想越生气,扭头在门道旁捡了一根棍子,他要找那只秃头狐狸报仇!
见儿子拎着棍子出去了,余氏一看就知道儿子要闯祸,赶紧跟了出去。
门口是块宽阔的平地,左边有几棵桑树,右边是菜园子,里面种了些蔬菜。
果然,在桑树下面卧着一只狐狸,余氏抬眼望去,只见那狐狸果真是秃头,头顶一块连毛都没有,看起来又脏又丑。
胡广不说二话,抡起棍子对着那狐狸就要打,眼看就要打到了,余氏连忙吆喝制止:住手!
胡广被母亲这一声吓住了,扭头一看,原来母亲早已站在自己身后,再看那狐狸,有人来它也不怕,不跑不逃,反而静静的卧在那里。
余氏道:听你姥姥讲,上门的野兽不能打,打了会遭雷劈,去,把家里的剩菜给它倒一些。
胡广心里不情愿,可母亲说了他又不得不听从,就这样,家里从此开始多了一只需要喂养的狐狸。
很快,村里人都知道了余氏家门口养着一只秃头狐狸,有好事者甚至还会前来看看。
原来门庭冷落的余氏家,一时间聚集了很多前来闲聊的人,这种人多的热闹场面,一直到后来,东头田大爷家鸡丢了才停下,大家纷纷指责是余氏家门口的狐狸偷的,甚至还有人说,是胡广指使自己家门前的狐狸所为。
 
余氏也生气,有时候她真想把那狐狸给撵走,可看着它秃头的可怜模样,便一忍再忍,还让儿子给田大爷家赔了两只鸡。
那秃头狐狸一共在家门口蹲了三年,三年后的一个夜里,那狐狸突然哀鸣不止,余氏看着它的模样,便知道这狐狸要走了。
果然,第二天就不见了那狐狸,四处寻找都无踪迹,唯独在菜园子里找到了一个黄布口袋。
打开一看,金灿灿全是黄金。
 
余氏低头叹口气:唉,还是走了。
胡广看不懂,为什么这狐狸不见了,家里会多出一袋黄金。他背着母亲偷偷打听,一个过路的老道士摸着胡须道:问你母亲。
看来解铃还须系铃人,在胡广的再三追问下,母亲终于松口了:那不是什么秃头狐狸,而是你父亲。
父亲?
胡广眉头紧锁。
也是,人死之后,若没有灵魂的牵挂,那昔日奔波在山林中的狡猾狐狸,如何会成为一只赶不走的土头狐狸呢?
有了这袋黄金,胡广母子由此发迹。
【说明】这则故事名为《秃头狐狸》,故事为崆峒书生撰写的原创民间故事,故事不针对任何人和事,纯属文学创作行为,旨在通过故事传递善意,拒绝对号入座和封建迷信。

民间故事:瓦匠赴宴,三个菜一碗饭,饭中插筷子,瓦匠扭头就走

在古代,不论是哪个行业,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规矩存在,这些是行业规矩,还有一些民间流传下来,传承了上千年的民俗规矩。
融入社会,那么就要遵守这些规矩,毕竟不是自己一人独活。
有些事情,从规矩上面也能看出一些问题。
在乡野之间,往往有着许多的能工巧匠,李三,便是这么一个瓦匠。
 
这瓦匠李三,四十来岁,儿子都十几岁了,从事瓦匠已经二十多年了,可以说是手艺精湛,方圆数十里,都有着些许的名气。
因为此人和气,手艺好,所以很多人家盖房什么的,都愿意找他。
这个盖房之类的,不管是任何工匠,都有着一个规矩,那就是除了工钱,每日的吃喝之外,在临近工程结束的时候,主家都要请工匠吃一顿。
这就是规矩,哪怕是很简单的几个菜都行。
因为工匠也是有好有坏,若是没了这顿请,那么工匠很可能会使坏。
这李三最近比较忙,因为几乎是上一家雇主的活儿刚干完,还没被请客,就投入了下一家干活。
带着疲累的身子,瓦匠从县城往家赶。
县城离家只有十来里,虽说远点,但是工钱高些,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家里可以多买些米了,不用总是喝粥。
走到了中途的时候,天色暗了下来,太阳已经消失了,再有片刻,也就彻底黑了下来。
就在这时,路旁蹲着一位老汉,倒是吓了他一跳。
老汉穿着素净,十分干净,就那么蹲着,当看到他的一刻,老汉站了起来,带着些微的笑容,走了上来。
 
李三认识此人,正是上一任主家,帮着盖了一所宅子,工钱已经结了。
老汉到了近前,说道:李师傅!之前匆忙,其他几位师傅我已经请过了,只有你太忙,老汉此次就是专程请你去赴宴的,还请千万莫要推辞!
听到此,李三犹豫了起来,毕竟这么晚了,需要回家说一声,免得妻子担心。
再说了,喝不喝这顿酒也无所谓,他对于这种规矩,倒是看得不那么重。
张口就要推辞,可是这老汉干脆拽着他的袖子,说道:我这饭菜都备好了,就在不远,吃完了就回家,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的。
见到老汉这么热情,李三倒是不好再说些什么了,只能是随着老汉走了。
其实还真是老汉所说的那样,回家的时候,正好经过老汉的村子。
即使天黑了,还是有着几家亮着灯,毕竟也是刚黑。
一座新宅,老汉领着李三走了进去。
李三看了看,却是有着疑惑,因为这座宅子,好像不是他们之前盖的那所。
不过也没多想,跟着到了客厅所在,其实就是堂屋。
老汉说道:李师傅请坐,我去端饭菜!
一张方桌,李三坐在了下手位置。
 
片刻之后,老汉走了回来,其手中端着一个盘子,上面有着三个菜。
老汉将三个菜按照一条线,摆在了李三的面前。
这李三就眉头紧皱,似乎是有些不悦之色,那老汉或许是没看到,走了出去,随后又端来了一碗米饭。
可是在看到米饭的一刻,瓦匠李三的眼睛眯了起来,一抹惊悚的神色闪过。
因为这碗饭之中,有着一双筷子,但是这筷子,却是直接竖着插到了米饭之中,好似是给死人上香的香炉一般。
老汉将饭直接端在了李三的面前,笑着说道:不成敬意,吃吧!
李三看着面前的一碗米饭,还有上面的一双筷子,再看看一条线摆放的菜,脸颊的肌肉动了动,却是没动。
那老汉见此,问道:难道是不好吃么?
这李三闻听,当即笑道:都说酒席,这无酒可是不成席啊!
老汉闻听,顿时恍然大悟,说道:这倒是忘了,我去拿酒。
说着就重新走回了厨房。
那李三见此,站起之后,转身就走,到了外面,直接跑了起来。
也不管身后老汉如何喊他,只顾着跑了。
一直跑到家,妻子见他如此,便询问了一番,这李三含糊了过去,心中有着疑惑,没有证实,不便多言。
一晚没有睡好,总是想着之前的事情。
 
到了天明,吃过早饭之后,还得去上工,不过当走到老汉村落的时候,李三特意关注了一下,从里面正好走出一人,李三便上前打听了一下。
结果听到结果,李三傻了,原来那老汉死了很多天了。
想到老汉即使死了还要请他,看来也是个讲究规矩之人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