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话泰州 | 海陵岁暮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0-11-04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海陵岁暮

宋·孙应时

地气长江北,云容古戍边。

层冰明薄日,积雪了穷年。

乡远劳羁梦,官闲足晏眠。

客来相劳苦,不责坐无毡。

猎骑呼鹰地,胡笳落雁边。

梅花非故里,草色近新年。

莫苦登楼望,聊须殢酒眠。

江南多贵将,歌舞怅垂毡。

城郭依荒草,风云带极边。

犹多故时老,共说太平年。

岁聘皇华去,秋防戍鼓眠。

谁知明主意,拊髀忆青毡。

又到一年岁末时,我们不妨把镜头聚焦到南宋初期的海陵岁末,从一名地方长官的诗歌里解读南宋的海陵岁末——严寒、劳苦、乡愁、战乱,由此也可推想当时老百姓的年关岁末,想必是忧伤更多一些。

题中“岁暮”是指一年最后一段岁暮天寒时间。也就是指现在的元旦到春节这个时节。作者孙应时(1154-1206),浙江余姚人,字季和,因家住余姚烛湖旁,号烛湖居士。孝宗淳熙二年(1175)进士。曾官海陵、入蜀任幕僚、后徙知常熟,秩满,郡守诬其贪污,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1206),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著有《烛湖集》。

其父亲孙介(1114-1188),字不朋,号雪斋野叟,为南宋学者。其兄应求,字伯起,进士,诗人、学者。作者排行老四,幼承庭训,诗礼传家。作者还曾受教于著名理学家陆九渊。其师主张“心(我)即理”说,云“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苟知道,六经皆我注脚”等心学理论。受其师思想影响,其诗歌也颇能以“心中有感”为出发点,故而符合诗歌“情动于中”是美学观点。其诗歌总体来说,比较疏朗苍劲,掷地有声,不似绮靡艳丽之辞。

幸运的是,作者不但受教于陆九渊,且后来与另一位著名理学家朱熹成为好友。而朱熹的理论恰恰与陆九渊的相反,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我想作者在学习、吸收、评判两者观点时,自有自己的选择。或者说兼而有之。

从格律角度看,三首皆没问题。作者诗风明显受到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等人影响,追求“夺胎换骨”、“点铁成金”,讲究无一字无来历。

这一组格律诗,分别于从三个角度来论述自己的岁末感受。

第一首:边塞的劳苦。第一句交代海陵的地理位置--长江之北,是金国与南宋的战略缓冲区。就在作者7岁时,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就曾南下进攻海陵,光孝禅寺就毁于此次战祸。但此时,战火过后不久的泰州盐收入六七百万缗,已超过唐大历时全国盐赋总和,故而南宋坚决不肯放弃泰州。唐代诗人柳中庸有诗句:楚塞望苍然,寒林古戍边。孙应时化用过来,毫无痕迹,很是应景。古戍边,是指屯兵守边的地方,这里指通往金国的要道。云容,表示海陵的风貌淡雅。地气,表示海陵具有江河湖海所赋予的灵气。河面上的厚冰,仿佛照亮了微弱的太阳;地面上的积雪,好像来结束这个穷苦的日子。故乡很遥远,在梦里一次又一次辛劳回故乡;为官的闲暇时光,睡得很迟才起床。颈联下句化用的欧阳修的“俸优食饱力不用,官闲日永睡莫兴。”有的版本“闲”作“间”,不通,疑后人误读。

第二首:岁末的乡愁。作者想念家乡的梅花,怕登高临远,只能饮酒以解思乡之情。同时,也在尾联讽刺了江南一些将领只知道吃喝玩乐,没有忧患意识。

第三首:太平的向往。首联描述了海陵城外的荒凉,颔联则说人们对太平年的向往。颈联和尾联说这么多年太平的原因是:每年的使者奉命出使金国,送之以礼乐“皇华”赞颂他。秋天的边防,驻军的鼓声也不再响起。有谁知道贤明的君主的议和意愿,我激动地以手抚摸青色的毛毯。此首诗,既有赞同宋金主和的意思,也有代表老百姓的心声——厌战。与辛弃疾、陆游等人的主战思想不同,诗人只想当地百姓能够永享太平,不要再经战乱。偏安一隅太久,大家越不想打仗了。老百姓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过一个太太平平的年。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为官海陵时,家人都曾来海陵游玩,作者赋诗《家大人初抵海陵官舍》,长兄孙应求和诗一首,表明各自的人生志向。

《恭次家大人初抵海陵官舍元韵》

宋·孙应时

扁舟祖饯出西陵,千里经行小作程。

樽俎笑谈多雅故,江湖霜日久晴明。

只今斗室寒厅夜,任听回风急雪声。

天报双亲占后福,绝交何畏孔方兄。

《恭次家大人初抵季弟海陵官舍之韵》

宋·孙应求

食贫宁问肉如陵,且喜官曹简事程。

千里平淮随地阔,一江远水照水明。

几我怀古登临意,时作搔头讽咏声。

酬唱敢希朱树秀,粗分菽麦异周兄。

-作者-

作者简介:严勇,文学硕士,主攻唐宋诗词的整理与研究,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学员。已出版文史集《泰州史话:运盐河边的城市》,散文集《读书旅行》。公开发表文章二百余篇。《泰州晚报》专栏作家、唐诗宋词古诗词(tcgsc8)专栏作家。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后,

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