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幼有序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0-11-04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长者和幼者之间有先后排序。

赏析

古人云:长幼有序,不可紊乱。
孟子这句话,无疑是继承发挥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治思想。
礼治思想是儒家的重要思想,孔子认为“仁即礼”,一生都在“克己复礼”。孟子深以为然,长幼就是礼,长幼有序,不可紊乱。长幼乱了,家就乱了,国就乱了,就不符合儒家的礼治主张。
自古以来,历代王朝无不为立太子费尽了心思。立长还是立幼,一直是最大的难题。
唐太宗李世民废长子李承乾立李治,酿成大祸,被武则天灭国另建周朝,还好最后交到李家,而不是武家手上。  
隋文帝废太子杨勇,立晋王杨广,后为隋炀帝,葬送了隋朝江山。
由此可见,废长立幼酿成的大乱,比比可见。
从周朝开始就明确嫡长子继承制,立长不立幼成为历朝历代遵守的传统。废长立幼,一直受到否定,就可以理解了。
当然,也不是说长幼有序,就一定稳固。唐高祖李渊立太子李建成,最后还是被李世民武力夺取。明太祖朱元璋立朱标为太子,太子死后,立长孙朱允文为太子,最后也被叔叔朱棣武力夺取帝位,酿成动乱。
长幼有序,固然是有一定道理。但也不是万无一失,一切还取决于人。若长子无能,还要硬立,也是取祸之道,不可不察。扶不起的阿斗,硬要去扶,也是徒劳无功。
现代社会,长幼有序的“序”可以理解为尊卑。弟弟要敬重兄长,所谓长兄如父。当然,在财产方面,不必遵照嫡长子继承制,而是要公平继承,否则一味遵循古人法则反而会出乱子。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