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造高效课堂要“根治教师多话症”

 123654adgj 2020-11-04

听过名师课,学过示范课,欣赏过公开课,也听过家常课,感觉最大的区别是课堂内一种说不清的“场”——截然不同。
优秀的课堂里总会充盈着这样的一种“场”,也许是一种悠然,也许是一份宁静,也许是一份和谐……总之,说不清,却让听者感到舒服,满足,听到最后有醍醐灌顶般的收获。
有些课堂尽管很热闹,有些课堂尽管设计的很精巧,有些课堂尽管老师讲的很卖力、很用心,但是,总让人感觉“聒噪”,像是在“飘”,像是在“演”,很奇怪会有这样的感觉。
后来想想,这种“场”的形成和教师有非常大的关系,和教师“说了多少”有很大关系。要想破解这个难题,就得从教师的“话语”入手,如果这些话语能做到明确、清楚、具有引领性、启发性、激励性,才能达到高效二字。
如今课堂上需要精减的语言,有四大类:
一、口头禅
有的老师在每讲完一句话就会不自觉的问“是不是?”“是这个道理吧!”“好的……”“嗯……”之类的,这些都是口头禅,这对课堂造成一种干扰。
但这是长时间养成的一种习惯,很难去除,必须自己能认识到自己的毛病,关注到自己的毛病,尽力去克服,才会少说这些口头禅。
二、重复的解释
有的老师讲知识点,或说一个重要的问题,生怕学生学不会或者没听明白,当场就会重复第二遍或者第三遍。
这也会对学生会造成严重的干扰,本来老师说了一遍之后,有的孩子已经接受到了信息,正在思考,可是老师多余的解释,让孩子失去了思考的动力,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爱思考的习惯。而有的孩子会觉得听不清没关系,老师说了一遍可能还会说第二遍,课堂上也不会太专注。
所以,可以只讲一遍,让学生去思考,练习,再反馈。如果学生不会,再讲第二遍,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部分孩子上课的专注程度,也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清晰明朗。
三、频繁的提问
这些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时间。比如,有的老师在语文课上问:“这篇课文写了几个小故事?”“同学们,写了几个小故事呢?”第一个同学说完,再提问第2个同学“你来说说,写了几个小故事?”本来第二个同学已经对问题非常清楚了,可老师还要再重复一遍,这是无效的。
对老师来说,可能觉得多次的提问,会提醒学生再思考这个问题,其实学生对问题已经很清楚了,我们要做的不是提醒他们思考,而是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安静思考,激发他们来主动表达。
还有一些老师的提问问题特别琐碎,没有整体感。有一些问题是可以提可以不提的,就是“是不是?对不对,从什么什么里面找出什么什么”之类的,特别特别简单的问题,没有一点含金量,要是老师在课堂上频繁提这类问题,就造成了学生觉得老师是在“明知故问”也不想回答。我们要学会整合问题,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
四、其他话语
部分教师觉得课堂很随意,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从来没有觉得课堂是很严谨的场合,时间是很宝贵的。
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话,说的每一个字。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干扰”,如果不是正向的干扰,便是负向的干扰,所以,我们尽量多些正向的干扰,一定必不可少。对负向的干扰,要尽力排除,这是打造高校课堂的第一步。
个人认为,要精简自己在课堂上的话语,做好课前准备是很重要的方法之一。
在课前我们对自己的用语先默默的“过一遍”,对课堂的情景做一个预设,对自己的话语做一个预设,这样就能尽量的减少不必要的课堂话语,还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宁静的,充满着积极学习气氛的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干净、高效。
让学生在那样的一个“场”里,舒适地听课,学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