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管有意思】赊账——近代中国的货币替代交易

 wenxuefeng360 2020-11-04


作者:郑春 

晚清民国时期人们到底怎么用钱?学界一般认为,商务用银、生活用铜;大额用银、零用用铜。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当时处于金属货币时代,流通中的白银、银元、铜钱都是实物货币。

没错,真实历史就是这样。可是好像漏了点什么。

看看当事人的描述。

齐白石生于同治二年(1863年),湖南湘潭乡下穷人家,一般吃穿自给自足,看病得花钱。齐白石回忆,四岁以前经常闹病,“吃药没有钱,好在乡里人都有点认识,就到药铺子里去说好话,求人情,赊了来吃。” ①

哼哼,交易可以不用钱?经济学理论认为,如果交易中的实物货币被债务关系取代,意味着什么?——现代信用货币的诞生!就像现在,我们手中的每一张钞票,都是借条。

当然,这个进程只走了一半。如果药铺把齐白石家的欠条再抵给债主,让欠条流通起来,那就真正孵化出了信用货币。事实上,当时的商户之间也有数不清的多角债务,借条,可以抵债。抵债就等于流通,流通中的借条,性质上等同于信用货币。


赊账与乡村交易

齐白石的回忆里,他们家是典型的自给自足小农家庭,家里穷得几乎没有余钱,平时也不购买任何用品,不得不买的药之类,就采取赊账的方式。齐白石家具有当时中国乡村家庭一般代表性。

缺乏现金、购物赊账是两大看点。

在其他的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也可以看到穷是常态、赊账是当时普遍存在的一种交易方式。

齐白石的回忆打开了一扇窗,让后人看到近代中国的交易媒介,除了金属货币外还有一种被忽略的交易方式:赊账,也就是“债”的交易。

再找个例子来分析分析。

钱穆晚年回忆他们家在无锡乡下是这样的:

“先父在时,向镇上各店铺购物,例不付款,待年终清结。”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钱穆的父亲去世以后,钱家再购物,母亲就让12岁的钱穆带现金去镇上。谁知“店铺中人不受”,“其他店铺亦然”。

乡里乡亲之间买卖赊账,习惯性的约定是一年一结。到年三十夜,钱穆“先母必令先兄及余坐守,不愿闭门有拖欠。余兄及余往往竟夕不寐。” ②

钱穆是历史学家,他的回忆极具史料价值。他描述的无锡乡下与齐白石的湘潭乡下空间上相距千里,时间上相隔近半个世纪。

两份关于赊账的回忆表明:

其一,“债”交易体量巨大。以上例子都来自乡村,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当时中国的乡村占有绝大多数国土面积和人口比例,这种经济交易在货币交易总量中占比会非常大。

其二,“债”交易本质是熟人社会基础上的信用背书。债权债务双方严格遵守约定,一年债,一年清。最迟不过年三十夜。文艺作品《白毛女》的故事,就是围绕年三十夜欠债逼债展开。

其三,“债”交易过程中货币被替代。货币作为计价单位,不参与流通,彼此之间相互抵消后的差额,到年底才用货币结算。这种交易不能说消灭了货币,至少节省了大量货币。


赊账与信用货币

从货币史的角度看,这还真是个事。

一般经济学理论认为,人类的货币发展史到目前分为三个阶段:以物易物、实物货币、信用货币。

如果细分一点,第一阶段是以物易物。第二阶段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诞生,比如贝类。第三阶段是金属货币,比如金银铜币。第四阶段是信用货币,比如纸币。现在,是数字货币阶段,比如信用卡、数字货币。

即使完全从学术的角度观察,货币也是魅力无穷。

研究中国史的学者,对于近代中国的货币:白银和铜钱,一般从中国经济社会内部探寻银铜复本位制的构造和意义。银铜的货币地位是由其本身的稀缺决定的。

研究经济史的学者,则把中国的这一段白银和铜钱史归纳为货币史的一个阶段,即金属货币阶段。在全球贸易一体化的视野下,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成了中国明清几百年的繁荣。白银取代金、铜成为主币,是因为充足的货币供应满足了经济增长对货币的需求。同样,加州和澳洲金矿的开采使世界进入金本位时代。

可是,一批人类学家提出质疑,认为经济学家的理论得不到实证,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恰恰是债,而账单就是信用货币的雏形。“债务的历史就相当于货币的历史”。

他们认为,人类社会的货币表现出周期性变化。

农业帝国时代:公元前800年以前是虚拟信用货币(借贷合约)时代;

轴心时代:公元前800年至公元600年是铸币时代;

中世纪时代:公元600年至1450年是虚拟信用货币回归时代;

资本主义帝国时代:1450年至1971年是全球金属货币时代;

1971年至今,又一个虚拟货币时代开始。③ 

各种理论解释货币历史,好比盲人摸象,可能都是对的。

近代中国赊账这事,该怎么看?

债所代表的经济交易是现代信用货币的前提,近代中国的这种货币替代交易形式,独立于金属货币之外,似乎从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迈出了半步。

难道宋朝的交子制度之后,中国的货币就一直偏好信用货币吗?近代中国,在经济金融方面落后于世界不止一个维度,单单货币的创新方面有这么激进吗?这真是吊诡。

可以确认,赊账所代表的“债”交易,长期存在于近代中国社会,以至于形成民俗,至今依然活跃在乡村社会。

那么,长期以来,认为近代中国的货币由金属货币一统天下的观点需要大打折扣:在中国广大的乡村社会,赊账所代表的货币替代交易占绝大多数。在这种交易中,个人信用被放大到了极致,货币被减少到了极致。

换句话说,近代中国的经济生活,参与交易的不仅有金属货币白银、银元、铜钱,也有债。


赊账与通货紧缩

为什么会赊账?直观地看,赊账是因为没钱。为什么会没钱?因为货币供应不足(这里且不讨论当时社会的分配制度问题)。为什么会货币供应不足?因为通货紧缩。为什么会通货紧缩?因为这是金属货币的天性决定的。

读近代史史料,一个问题总是挥之不去:不管怎么加大货币发行(铸币)量,却总是缺钱。

《石渠余记》记载,清初年铸币30卯,1卯等于12880串,1串等于1000文。到晚清增加到年铸钱130卯,合16.7亿文。

清朝官员很奇怪,“铸钱之数多于往时,而公私均无朽贯之积”,“铸钱日多而流通日少”,不仅“民用不足”,官府甚至到了“一月停炉,则局支立匮”的地步。④

怎么回事?有这么多的基础货币,怎么还闹到百姓没钱用靠赊账过日子,官钱局一个月都不能停止铸钱,否则官府没钱支出的地步呢? 

这其实反证了清朝的经济体量巨大。为什么大部分的美洲白银都流入中国而不发生通胀,为什么晚清长时间衰而不垮、腐而不朽。反过来说,白银(包括银元)输入多,清朝发展就向上;白银输出(赔款)多,清朝就衰败。

那么,钱哪去了?

从货币供给侧看,金属货币时代,货币发行量由金属的矿藏量和开采量决定,因此作为币材的金属几乎永远稀缺。金、银、铜矿藏量中国还特别缺少。中外概莫能外。哥伦布之前,对金银的渴求几乎是所有国家和人的梦想。

从货币需求端看,经济、人口增长以后,社会可交换财富增加,需要新增相应的货币来维持经济的正常运行;同时,因为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本身会减少;另外清朝在与藩属国的朝贡贸易中存在大量的货币出口。

很显然,货币会通缩。这就是金属货币的本性。

相对于纸钞所代表的信用货币,金属货币基本上不可能超发,只有一个例外,就是美洲白银大量涌入欧洲后,欧洲的经济体量无法容纳,以至于出现了比较大的通货膨胀。大卫·格雷伯经过研究发现,“1500~1650年英国的物价上涨了5倍”,明确得出结论:“征服新世界以后,大量黄金和白银倾注到欧洲,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 ⑤

其他地方,都是通缩。通缩其实比通胀还要可怕。交易减少、压低需求、生产停滞或负增长,收入大幅降低,生活状况恶化;政府税收减少,公共服务缺位,管控能力下降,社会出现动荡。

在通缩作用下,皇朝逐步衰落、瓦解。也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皇朝交替时期的物价飞涨跟通货膨胀没有半毛钱关系,都是生产遭到天灾人祸、供应严重短缺造成的。

清朝兴衰也正是如此。乾隆之后到道光时期,通缩加剧,特别是鸦片贸易逆转了白银流入,鸦片战争以后的对外赔款等于是釜底抽薪,形成严重的“道光萧条”。

“在1808——1856年间,从中国外流的白银,大约是3.84亿元,平均每年800万。在最严重的19世纪40——50年代,每年的平均外流量超过1700万元。” ⑥

据易纲等学者研究,晚清M1在1887年只有6.8亿元,货币化比率不到0.12;1911年M1为19亿元,货币化比率0.16。⑦

货币化比率等于货币支付和非货币支付之和除以GDP。超低的M1和货币化率,说明经济交易中的货币量超低,迫使民间赊账交易泛滥。

通缩使得清王朝风雨飘摇。《哈佛中国史》认为:萧条“导致制造业的生产下降,进一步使雇佣减少、失业增加。”“铜钱贬值,使得小地主的赋税负担变重,许多人因此失去了田地。贫富差距扩大,进而引发了一波抗税抗租的运动,以及其他形式的动乱。”总之,“19世纪40年代的经济萧条使清帝国已接近瓦解程度。” 

乡村的赊账交易,正是这种长期的“民用不足”造成,或者说,赊账交易反映了清朝严重的通货紧缩。

当然,按照人类学家的理论,债务交易比货币出现更早。那么,近代中国的赊账交易也可以看作是人类早期债交易形式的遗存。


参考书目:

①《白石老人自传》7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

②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19页  岳麓书社  1980年

③⑤《债:第一个5000年》[美] 大卫·格雷伯  中信出版社 2012年  207页、292页

④《石渠余记·纪户部局铸》王庆云  文海出版社  418页

⑥《哈佛中国史 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美)罗威廉  中信出版社2016  140页

⑦《近代中国50年GDP与经济增长研究(1887~1936)》刘巍 陈昭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179页

5年,经管之家公众号6500篇文章,

这里是丰富而全面的经管知识库+财经百宝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