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劳动最光荣(二)

 zzm1008图书馆 2020-11-05

  勤劳勇敢热爱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祖先就是在劳动中逐步探索,认识事物,积累智慧,发明工具,创造财富。

     先古时代燧人钻木取火,就是在生产劳动中发现和掌握了火的使用,使人类向文明社迈进。

  《韩非子·五蠹》有记载:“民食果蓏蜯蛤,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

      这就是远古时代的氏族头领,传说中三皇五帝之首。

      火的掌握使用,使人类开始把火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刀耕火种,举火围猎,聚火取暖,烘烤肉食,烧制陶器,金属冶炼,制作武器工具等等,健全完善了人体功能,加速了人类进化,让人类生存环境破天荒地得到了改善,向文明社会大踏步前进。

  三皇五帝是古代劳动人民的首领,也是劳动的典范。他们在劳动中增长智慧,积累经验,并把这些知识传授给部落的人,并带领部落人发展生产,扩大领地逐渐壮大起来。

  轩辕皇帝是原始农耕社会的部落首领。传说他在劳动生产中用骨头制作耒耜(lei si),掘地耕耘。后来冶炼铁器耒耜,推广应用,使农业生产力大大提高。

  劳动工具的发明和使用,使生产力大大提高,也使人类变得更加聪明。

  先祖农人使用耒耜挖地的石刻像。

  这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

  炎帝神农尝百草。

  三湘四水,曾经是远古时代中华民族创始人——炎帝神农氏的领地。他在此种五谷,以为民食,制作耒耜,以利耕耘,尝遍百草,以医民恙,织麻为布,以御民寒,陶冶器物以储民用,削桐为琴,以怡民情,首辟市场,以利民生,剡木为失,以安民居。完成了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田耕的历史转变,实现了从蒙昧到文明的过渡,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跨越。

  神农氏带领先民,踏遍万水千山,不畏虎豹猛兽,不怕炎热酷暑,尝遍山林百草,曾经一日身体重毒七次。终于获得了种子和食物草药。这些都是劳动实践中所取得的。

  大禹治水的故事脍炙人口,流传千古。他表现了禹带领民众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敬业劳动,公私分明,大义凛然的天下为公治水精神。

  大禹手持耒耜治水的石刻像。

  大禹总结父亲鲧治水的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利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河道湖泊,流入四海,平息了水患。后来舜帝禅位于禹。

  大禹治水的遗址:禹会村,也称禹墟,位于安徽省蚌埠市西郊涂山南麓的淮河东岸。这也是中科院考古发现淮海流域最大的一处龙山文化遗址。大禹生活的年代正是龙山文化时期。

  大禹治水是先古人类有组织的,大规模的集体劳动。他也表现了劳动人民改造世界,改造自然,顽强拼搏,英勇奋斗的精神!

  北京先农坛,历时6OO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敬神,亲自耕耘的地方。

      先农,远古称帝社,王社,到汉时始称先农。隋唐时称藉田坛。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在都城郊外设置先农坛,即是祭祀神农先祖,保祐国泰民丰。又亲自下田扶犁耕耘,不忘农耕之本,不忘劳动初心。

  在明清的时候,传说二月二的时候,皇帝会走出皇宫,亲自带领百官大臣和宫女击祭祀先农,亲自耕种。又把二月二确定为'劳农节'。

      民间流传一首打油诗:“二月初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感谢网络图片。

发布于 04-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