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举无望后罗隐心灰意冷,写下的这首感伤之作,通篇无一字不忧愁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0-11-05

古代的科举考试是贫苦学子,是他们人生中所有的寄托和希望,但是真正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学子,可谓是寥寥无几,很多有才华的学子,最终孤苦无依,所以科举考试有利有弊,利的一方面是真正选拔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有弊的一方面是也遗漏了很多人才。许多的学子从青年时代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可最终还是一事无成,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晚唐诗人罗隐。

罗隐很有才华,也很有抱负,可是他的前半生一直在参加科举考试,连续参加了十次,可最终还是名落孙山,每一次都失之交臂,这并不是说他不行,而是科举的本身并不是很公平。以唐朝的科举来说,其实状元还在科举之前就会被钦点,学子要赶到长安,先给自己造势,这就要花费大量的钱财,不仅要去拜访主考官,还要拿出成名作来,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实力。

当然如果一位贫苦的学子,如果能够在科举中脱颖而出,那么必将飞黄腾达,从此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所以对于读书人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去参加科举考试,要是不能够实现这一目标,人生将会很悲惨,剩下的就只有两条路,要么就是去开馆授徒,还有就是去担任小吏,可能很多人会误解,吏不就是官?其实这是错误的理解,朝廷命官这里的官是由朝廷任命,而吏是由官任命,并不是一回事,不算是一个官职。

罗隐在科举无望后可谓是心灰意,最终选择不再参加科举考试,去到外面的世界流浪,过着一种颠沛流离的生活,在这期间他写下过很多的感伤之作,譬如在这首《感弄猴人赐朱绂》一诗中,他用一种自嘲的方式,以此来诉说着胸中的苦闷,还有对于未来的担忧,整首词也是凄美感人,读来让人感慨万千,道尽了人生的无奈和苦闷。

《感弄猴人赐朱绂》

唐代:罗隐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

诗名中的感,音指有感而发,弄猴人则是街头卖艺之人,朱绂是古代官服上的一种红色蔽膝,后来作为官服的的一种代称。罗隐在这首诗中,用一种极为悲情的口吻写下了当时的悲痛,还有一种感伤之怀,对于他来说,人生变得虚无缥缈,自己尽管很有才华,可是在科举中未能如愿,每一次都名落孙山,这对于一位有着理想,才华横溢的青年来说,那无疑是一种打击和伤害。

那整首诗写得通俗易懂,也是比较好理解,在开篇的第一句中,罗隐就写了自己对于科举的无奈;十二三年我一直在参加科举考试,而且这困在其中,始终是无法实现人生理想。在第二句中马上又是接上来,以此表达出了一种孤独的心境,正是由于常年参加科举考试,多少良辰美景错过了,也从来没有去过问,也不愿意去欣赏。

“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最后这两句写得很巧妙,可谓是推陈出新,以此来进一步表达胸中的苦闷;现在我已经是山穷水尽了,还不如去买一只猴子来耍弄,要是能够把君王逗笑了,或许就绯袍加身,给我一官半职也说不定。在这两句中很显然是表达了一种无奈,对于诗人来说,他渴望成功,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可是他最终连科举都无法通过。

罗隐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他的诗大多都是表达人生的困境,还有对于现实最深情的描写,正是由于他那些特殊的人生经历,使得他的作品情感饱满,同时也流露出了淡淡的忧伤。试想一个人很有才华,可是在科举考试中,却每一次都名落孙山,这让他悲痛不已,但又是无可奈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