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衡道】皮肤组织病理学体系化课程学习笔记(八)——皮肤 T 细胞淋巴瘤的分类及临床

 CandyMint 2020-11-05

在 5 月 14 日上线的皮肤组织病理学体系化课程中,孙建方教授为我们讲述了皮肤 T 细胞淋巴瘤的分类及临床。

小衡分享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郑强老师的学习笔记,希望下次你也能和我们一起分享~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病理科 郑强

皮肤组织病理学体系化课程

第八讲

皮肤 T 细胞淋巴瘤的分类及临床

皮肤 T 细胞淋巴瘤分类

1. 蕈样肉芽肿(MF)

临床表现:分 3 期

斑片期:大小不等的红斑,上有薄屑,易发生臀及暴光处,长久不退;

斑块期:红棕色浸润性斑块,有脱屑;
肿瘤期:单发、多发肿瘤,常见溃疡,多伴发斑片及斑块皮损;
皮外受累: 淋巴、肺、脾、肝常受累,少见骨髓。

合并疾病

淋巴瘤样丘疹病、CD30+ 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霍奇金病等。
与前二者有时难以鉴别,有人认为可能是肿瘤期 MF 伴 CD30 表达。

组织病理

多形性中小 T 细胞增殖,核多呈脑回状,表皮中 Pautirer 微脓肿是诊断本病的标志,但仅见少数病例,也称「Darier's nests」。

MF 组织学诊断标准

  • 表皮内见 Pautrier's 微脓肿;

  • 沿 BMZ 线状排列的淋巴细胞;

  • 表皮内淋巴细胞大于真皮内;

  • 异常的亲表皮性(亲表皮淋巴细胞仅有散在海绵水肿);

  • 表皮内淋巴细胞有带晕的核;

  • 真皮扩张乳头内有轻度增生或增粗的胶原纤维;

  • 带状或斑片状淋巴细胞浸润;

  • MF的大细胞转化,大细胞超过浸润细胞的 25%,常见肿瘤期。

免疫标记

多数(βF1+、CD3+、CD4+、CD5+、CD45RO+、CD8-)
少数为(βF1+、CD3+、CD4-、CD5+、CD8+)或(βF1-、CD3+、CD4-、 CD5+、CD8+)

分子标记

p53、p16 常在后期突变,TCR 重排多见中晚期,早期仅 50% 病例出现。

2. 嗜毛囊及毛囊黏蛋白的蕈样肉芽肿

临床表现

本病是一种少见的变异,患者有不同的皮肤表现,包括斑秃、红斑角化性毛囊性丘疹、鳞屑性隆起性斑块伴毛囊性丘疹、毛发样角化和粉刺样损害等。常有瘙痒,有时为烧灼感。

组织病理

浸润常限于真皮内毛囊和毛囊周围,常以致密和单一性不典型、不规则、有时数量不等的 SS 样淋巴样细胞浸润伴毛囊上皮浸润为特征,有时形成 Pautrier 微脓疡。

3. 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

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指肿瘤期 MF 皮损中出现散在的多核巨细胞,当然在斑片、斑块甚至淋巴结中也有多核巨细胞,与伴肉芽肿的其他皮肤 T 细胞淋巴瘤难以区分。

临床特点:

表现松弛大而软的垂落斑块,多见于屈侧。

组织病理

见较多大的多核巨细胞,常见吞噬弹力纤维现象,预后较好。

4. Paget 样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

临床特点

基本损害为浸润性红斑、鳞屑性斑块,可呈弧形、环状,边缘隆起。通常分两型:

①局限型,占大多数,皮损主要发生于肢体,一般不累及淋巴结及内脏。但治疗后可在邻近部位发生皮疹;

②全身型,多见于男性,59~86 岁之间,皮损播散全身,伴溃疡形成,可累及喉部与多种内脏。

5. Sezary 综合征

表现为红皮病、淋巴结肿大及外周血的 Sezary 细胞。该病外周血有单克隆细胞株,CD4 细胞增多,CD4:CD8 >10,Sezary 细胞直径大于 14 μm,超过外周血淋巴细胞的 20%,是 T 细胞淋巴瘤的白血病变型。

临床表现

老年男性多见,出现红皮病、痒重,有掌跖角化,脱发及甲萎缩,可有色沉,呈黑红皮病,有毛囊粘蛋白病及水疱性皮损。

组织病理

不能与 MF 相区别,但亲表皮性小。可有肉芽肿、反应毛囊蛋白沉积、大细胞转化等。

免疫表型

多呈 Th 细胞(CD3+、CD4+、CD7-、CD8-)。

分子遗传

有 TCR 重排。

6. CD30+ 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

临床表现

多见成人,为单发或限局性红棕色肿块,常有溃疡,粘膜可受累,多进行性发展,少数可自行消退,有时肿瘤周围出现卫星灶。

组织病理

真皮及皮下组织浅层结节及弥漫性浸润,有大片 CD30+细胞,多见大的间变细胞,也有大细胞及免疫母细胞,此外,见中小型多形性淋巴样细胞,有时大细胞呈上皮样改变。表皮增生、溃疡,有混合性炎细胞。

偶见印戒样细胞、亲血管及血管破坏。

免疫表型

常见 CD30+ Th 表型(CD3+、CD4+、CD8-)偶见CD8+,大多大细胞可有细胞毒表型 T1A-1+、CD56±。 

分子遗传

TCR 重排。

本病预后好,5 年生存率 >90%。

7. 淋巴瘤样丘疹病

慢性复发性丘疹及小结节,有自愈性,组织病理表现出皮肤 T 细胞淋巴瘤改变。
目前认为是低度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10~20% 可转化成其他类型淋巴瘤,例MF、霍奇金病、大细胞间变淋巴瘤及其非淋巴系统肿瘤。

临床表现

青壮年多见,儿童及老人也有,多见躯干及四肢近端,为多发性红棕色丘疹及小结节,也有少许发疹者,皮损多小于 1 cm,有时发生溃疡,临床类似急痘糠,但皮损数周至数月有自愈性,如皮损限于一处,与大细胞间变淋巴瘤难以区别,粘膜少有受累。

组织病理

有六类型,可同时出现,与预后无关。

A 型(组织细胞型):楔形浸润,散在或成簇大的不典型细胞伴小淋巴、组织、中性及嗜酸细胞。

B 型(MF 样):楔形或带状浸润,中小多形性细胞,有亲表皮性,非常类似 MF,鉴别靠临床。

C 型(间变大细胞淋巴样):结节状浸润,片状大的非典型细胞,混有小淋巴、中性及嗜酸,与大细胞间变淋巴瘤相似,临床鉴别。

D 型:亲表皮及皮下受累,CD8 及 CD30 阳性

E 型:累及血管,常有 CD8 阳性。

F 型:累及毛囊。

免疫表型

CD30+ 间变细胞是特点,片状或成簇排列。有 Th 表达(CD3+、CD4+、CD8-),少有CD8,有时全 T 缺失,大多有细胞毒表达,CD56-。

分子标记

有 TCR 重排。

本病预后好,5 年生存率 100%,可用维甲酸、PUVA 及 IFN-α2a、皮质激素及少量 MTX 治疗。

8. 皮下脂膜炎样 T 细胞淋巴瘤

严格定义应为所有均为皮下受累(无表皮及真皮受累),肿瘤细胞无 EB 病毒及 T-α/β+/CD8+ 表型。

临床表现

多见成人, 出现孤立及多发红色肿物及斑块, 大多位于四肢, 常不破溃, 皮损不特异, 类似结节性红斑、狼疮脂膜炎及其他脂膜炎, 可自行消退。伴有发热、疲乏、体重下降,进展期患者有噬血细胞综合征。

组织病理

皮下组织内小、中、大多形性细胞,呈密集结节或弥漫性浸润,真皮血管周有小细胞,但肿瘤性细胞均在皮下,呈成簇或孤立分布,常有所谓噬脂细胞环,见坏死。混有小淋巴浸润,少有细胞呈肉芽肿样,但无中性粒细胞及嗜酸细胞。

免疫标记

α/βTh表达(βF1+、CD3+、CD4-、CD8 +),细胞毒表达(T1A-1、颗粒酶、穿孔素)、CD30+,增生性标记(MIB-1)在小细胞中可阳性,EBV-。因本病易与其他病相混淆,应多做免疫组化检查,例MF、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皮肤 γ/δT 细胞淋巴瘤、鼻型 NK/T 细胞淋巴瘤等。

分子标记

有 TCR 重排。

鉴别诊断

除外 MF 及 NK/T 淋巴瘤,

1)与 γ/δT 淋巴瘤鉴别如下:后者侵真皮及表皮,α/β 细胞标记阴性,CD56+;
2)鼻型 NK/T 淋巴瘤:主要侵及真皮,罕见表皮受累,CD56+,EBV+,多数无 TCR 重排。

治疗

化疗(CHOP 方案等)、放疗、昂他克、环孢素、维甲酸、干扰素及小剂量 MTX 等。

预后

预后不好,也有反复发生预后好的例子,有噬血细胞综合征者预后差,很快致死,5 年生存率 80%。

 9. 亲表皮CD8+ T 细胞淋巴瘤

临床表现

男女成人,泛发斑片、斑块及肿瘤,易溃疡,粘膜常受累。除 MF 外,也应与 CD8+ 淋巴瘤样丘疹病相区别。

组织病理

结节及弥漫性浸润,明显亲表皮,后期亲表皮不明显,常见附属器破坏,细胞为中、小、大,多形性,少有免疫母细胞。

免疫表型

肿瘤细胞(βF1+、CD3+、CD4-、CD7-、CD8+、TIA-1+、CD45RO+、 CD4RA-),CD56-、EBV-。 

分子标记

TCR 重排。

治疗及预后

多用系统化疗,本病预后差,5% 生存率 0,常转至肺、中枢神经系统。

10. 皮肤 γ/δ T 细胞淋巴瘤

该病部分与皮下脂膜炎 T 细胞淋巴瘤及亲表皮 CD8+ T 细胞淋巴瘤有重叠。与 MF 不同,泛发斑片、斑块、肿瘤,快速发展,常溃疡。

临床表现

成年女性,泛发斑片、斑块、肿瘤,很快溃疡,发展快,粘膜受累多,常有噬血细胞综合征。

组织病理

增生性淋巴细胞亲表皮,也可累及皮下,为大、中、小多形性细胞,表皮水疱坏死,常有血管破坏,在噬血细胞综合征期见吞噬细胞,不同于 MF,真皮乳头常水肿,与亲表皮 CD8+ T 细胞淋巴瘤不同,本病浸皮下明显,交界改变显著。

免疫表型

(βF1-、CD3+、TIA-1+、CD56+、CD57-),CD4-、EBV-,CD8可有阳性。

分子标记

有 TCR 重排。

治疗及预后

系统化疗,预后不好。
 

11. 鼻型结外 NK/T 细胞淋巴瘤

过去称致死性中线肉芽肿、坏死性肉芽肿

临床表现

男性成人多见,儿童少见,红紫色斑块结节,常累及鼻腔及上呼吸道,也可在鼻周产生破坏性损害,易有噬血细胞综合征。

组织病理

真皮及皮下弥漫性浸润,有亲表皮性,有明显血管破坏,大、中、小多形性细胞,Gimsa 染色有嗜苯胺蓝颗粒,可混有小淋巴、中性及嗜酸,也能见到肉芽肿及假上皮瘤改变。

免疫表型

T 标记阴性(TCRβ-、TCRδ-、 CD3-、CD4-、 CD5-、 CD7-、CD8-) CD2+、CD56+ 及 TIA-1+、CD57-、 EBV+;

本病多用系统化疗,预后不好,5 年生存率 0。

12. 中小细胞 T 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诊断本病条件:
无 MF 皮损;
中小多形性细胞弥漫或结节状浸润;

可混有炎性反应细胞;
无明显亲表皮性;
α/β 表型;
CD30-。

临床表现

中老年男女,面、颈、躯干上部孤立性皮损,也有多发者,少见溃疡。

组织病理

真皮及皮下上部见结节及弥漫性中小多形性细胞浸润,如有大细胞,不超过 30%,一般无亲表皮性,混有反应性炎性细胞,也有肉芽肿。

免疫表型

Th 表型,CD30-,也有反应性 B 细胞表达,也有全 T 缺失。

治疗

外科切除、局部放疗,泛发者用 CTX 及 INF-α。预后不定,5 年生存率 > 80%。
 

13. 成人 T 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本病散发于日本南方及加勒比岛,其他地区罕见。

临床表现

约半数患者特别是非侵袭性者可见特异性皮损,老年男性,血中 HTLV-1 抗体阳性,临床类似 MF 或 Sezary。血中及骨髓可呈白血病改变。

组织病理

中小多形性细胞,明显亲表皮,与 MF 难分,也有血管破坏。

免疫标记

Th 表达(CD3+、CD4+、CD8-),有 TCR 重排及整合性 HTLV-1。
因此,成人 MF 及 Sezary 要同本病鉴别,肿瘤细胞中有 HTLV-1 则是主要区别。

淋巴瘤诊断中考虑的因素

临床表现

  • 皮损特点

  • 病程长短

  • 分布范围

  • 合并情况

  • 预后好坏

病理改变

  • 亲表皮性

  • 分布模式

  • 浸润部位

  • 细胞大小

  • 血管破坏

举例:

亲表皮:(类似斑块期 MF)

  • MF

  • 佩吉特样网状细胞增生症

  • 淋巴瘤样丘疹病

  • 亲表皮CD8+T细胞淋巴瘤

  • Sezery 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分布模式:弥漫多形性浸润(CD30-)

  • 肿瘤期 MF

  • 外周 T 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

  • CD4+ 中小 T 细胞淋巴瘤

  • 假性 T 细胞淋巴瘤

CD30+ 皮肤淋巴瘤

  • 淋巴瘤样丘疹病 A/C 型

  • 大细胞间变淋巴瘤

  • 系统性大细胞间变淋巴瘤(皮肤受累)

  • 大细胞转化 MF

  • 皮肤何杰金病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皮下受累的 CTCL

  •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 NK/T细胞淋巴瘤

  • 皮肤γ/δT 细胞淋巴瘤

  • MF肿瘤期

免疫病理

T 细胞、B 细胞 、组织细胞、NK 细胞、细胞增殖 、 细胞活化等

淋巴瘤的复杂性表现

  • 分类复杂

  • 分类多样

  • 与时俱进

  • T 中有 B

  • B 中有 T

  • 真中有假

  • 假中有真

在学习的过程中,记录笔记可以很好的帮助记忆。欢迎向小衡(service@histomed.com)晒出你的学习笔记,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的过程~

点击图片,进入课程

了解更多衡道病理资讯,欢迎访问官网:https://www.histomed.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