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帝】 五十四、长安城的夏天

 笑谈中 2020-11-05

太子,真的是在造反吗?

征和二年的长安城,度过了一个阴风惨惨的夏天。有关太子刘据造反的林林总总,经常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如果要弄清楚里面的内幕,我们先来总结一下在这场巫蛊事件中,汉武帝玩了什么套路。

汉武帝突然离开长安城,去甘泉宫避暑,临走之前把朝中大事都托付给太子。看上去这是一幅父亲信任儿子的和谐画面,没有人去怀疑,汉武帝把国家都托付给长期不受宠的太子,其实是要害他。但是往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汉武帝到了甘泉宫就病了,皇后和太子分别派使者去问安。按照常理,汉武帝应该接见他们,如果无大碍,则嘱咐一下皇后和太子不要担心;如果很严重,得叫太子来托付后事。但是,汉武帝拒绝接见使者。那太子怎么想?皇上病的轻还是重?还是已经死了?不知道,完全的没有任何消息传来。

在这期间,汉武帝暗示江充自己做噩梦,江充则以调查巫蛊为由,诛杀京畿地区数万人民群众。但是在此之后,汉武帝还说有人搞巫蛊。江充秒懂,京畿地区只有皇宫没有查,皇上这是暗示他去皇宫搞事情。至此,江充在奸臣韩说、御史章赣、太监苏文的配合下,诬陷太子搞巫蛊。

太子要去甘泉宫解释,江充拦着不让,非要让太子就地认罪。太子实在没办法了,矫诏杀了韩说、江充,但是跑了章赣和苏文,至此,不管太子爷的巫蛊案是真是假,矫诏擅杀大臣的死罪是坐实了。而在这期间,汉武帝没有一道圣旨传到长安,让太子依然不知道汉武帝的死活。在这个节骨眼上,汉武帝希望看到的是丞相刘屈氂效仿周公斩杀叛乱的管叔、蔡叔那样干掉太子,只不过汉武帝没想到这个侄子在关键时刻撒丫子跑回家了,连丞相的印绶都没拿,这让汉武帝很恼火。汉武帝的套路,就差在刘屈氂最后的临门一脚上。

接下来的故事就有意思了,太子刘据想要起兵,那么说他起兵干啥啊?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他想杀汉武帝?那不会,因为他不知道汉武帝是否还活着。如果他真心想要弑君篡位,是时候先在未央宫举办登基大典,自然会有人愿意当这个开国功臣。唐肃宗就是这么干的,先登基再通知唐玄宗您老退休了,没毛病。而且太子身在长安,干这事很方便。但是太子没这么办,那他想干啥?他想去甘泉宫。

太子要去甘泉宫确认一下汉武帝的死活,如果汉武帝活着,他就解释一下这一系列事情的前因后果。如果汉武帝已死,他就得诛杀瞒丧不报的奸臣。太子的用意,就是这么简单。太子起兵,只是为了自己能安全的到甘泉宫。而在这时候,太子能调动的部队,只有皇后掌管的长乐宫侍卫。

这时候,章赣和苏文都向汉武帝报告,说太子谋反。汉武帝不当回事,派人去长安传召太子。这位使者出去溜达一圈,就回去当众宣布长安戒严进不去,太子造反成功。汉武帝首先关心的是,刘屈氂怎么处理的?答曰,丞相怕事情传开了,就回家了。汉武帝很失望,传旨刘屈氂,封锁长安城,捕杀叛乱者,不可巷战,不让叛军离开长安就行。前边传召太子的使者进不去长安,后边给刘屈氂传旨的使者进长安没收到任何阻拦,很明显前边那个是在表演。

这情况更能说明,太子根本没有造反。因为使者自由出入长安传旨,而刘屈氂也能顺利的下令关闭长安城门。太子一看情况有变,叛乱的奸臣可能不光在甘泉宫,长安城也有。因此太子释放长安囚徒,把他们武装起来,让石德和张光分别带领,用以保卫太子。在这期间,太子还能召集部分长安官员开会,开会的内容是怀疑汉武帝病重,被奸臣控制在甘泉宫。这说明什么?说明太子没有造反,他依然承认汉武帝的合法地位。一个造反的人,这时候一定得宣布汉武帝已死,才好登基平叛。太子开会的同时,汉武帝秘密的回到了长安,进驻建章宫,又秘密调集长安周围的卫戍部队,交给刘屈氂指挥。

很多电视剧、文学作品都有太子矫诏调兵的情节。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太子从来都没矫诏。当初汉武帝离开长安之前,把国事托付给太子。因此太子拥有全套的国家印信符节,所以他调兵不用矫诏。诸吕之乱的时候,周勃凭符节都能调动北军,何况太子呢。太子调兵,合理合法合规。那么说太子为什么调不动正规军呢?这里边就能看出来汉武帝套路深了。

汉武帝把符节印信都给了太子,然后却秘密通知长安卫戍部队,调兵的符节换新版,老版的作废。汉朝调兵符节一直为红色,而汉武帝秘密的把符节换位红色符节加黄色的穗子。长安的军官都知道,而太子不知道。这才导致太子拿着红色符节合理合法的调兵,成了矫诏调兵。

太子一看长安的南军调不动,就凭符节调外地的匈奴骑兵来长安平乱。汉武帝赶紧派人通知胡人骑兵,说红色符节是假的,不许听调。太子的等不来匈奴骑兵,就凭符节去北军亲自调兵。北军使者任安跪接符节,然后跑回大营关门落锁。太子爷崩溃了,连作废的符节都没了。

太子不知道他爹给他的符节是作废的,他认为是长安的南北军都造反了。为了自保,太子发动四万长安市民,也不提去甘泉宫见皇上的事了,先保卫皇后是正事。等到太子带着一帮人民群众到了长乐宫附近,正赶上刘屈氂带着正规军杀了过来。太子一看,奸臣果然造反,这带着军队杀到长乐宫,不就是造反吗?所以太子跟刘屈氂在长乐宫附近短兵相接,血战五天,死者数万。这时候,长安城的舆情监督员们散布消息,说太子造反。

皇上不在,太子跟丞相在皇宫附近打起来了。吃瓜群众理论上应该先想到的是丞相造反,但是在舆论的导向下,市民纷纷相信是太子造反,导致太子手下的乌合之众一哄而散。

太子一看叛军厉害,决定逃走。因此太子奔长安南门,打算出城。负责长安南门守卫的,是丞相属官司直田仁。田仁一看是太子带着孩子逃难,考虑到太子有可能会东山再起,就放了太子出城。刘屈氂带兵赶来,见太子跑了,愤怒的要斩田仁。御史大夫暴胜之是个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他不明白刘屈氂为啥这么愤怒,于是拦住刘屈氂,说田仁这样的两千石高官,必须得有皇帝审批才能杀。刘屈氂又不能说皇上密旨要杀太子,只好恨恨作罢。转脸就去建章宫甩锅,说不是他无能,是暴胜之从中作梗。汉武帝大怒,怒斥暴胜之阻拦刘屈氂执法。暴胜之秒懂,自己闯了大祸了,于是自杀谢罪。事情到了这个地步,皇后卫子夫也明白了皇帝的用意,在长乐宫自杀。长安群众景建擒获太子老师石德,大鸿胪商丘成擒获太子门客张光,所谓的“太子叛乱”,就这样平定了。

但是,这个“平叛”过程,完全超出了汉武帝的预期,这个事办的,让汉武帝非常的愤怒。本来按照汉武帝的策划,江充逼反太子,刘屈氂雷厉风行的斩杀太子,这事就算完了。回头汉武帝如何扮演无辜,拿谁垫背,那都是后话。但是刘屈氂这个废物,把汉武帝的一手俩王四个二的牌,打成了四个二带俩王一块出,还被人家四个三给炸了。该动手的时候,刘屈氂因为胆小,先回家了。不该动手的时候,圣旨上强调不许跟太子进行短兵相接,刘屈氂居然带人在长乐宫外跟太子的人血战五天,死了几万人。最可恨的是,自己人自己管教不好,还让太子跑了。

长安市民信了舆论,说太子造反。这种事知识分子也这么想吗?很快,壶关三老令狐茂的奏章就上来了。令狐茂在朝廷已经定性的太子叛乱基础上,为太子求情。令狐茂说,父慈子孝,子不孝有可能就意味着父不慈。太子作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说他造反,太荒唐了。江充一个小人居然能隔断皇上和太子对话,手法拙劣的给太子栽赃,逼得太子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太子调兵不过是为了自保,能有什么险恶用心?皇上不调查,就让丞相带兵攻打太子,谁也不敢进言为太子说句公道话,我觉得恨惋惜。希望陛下停止对太子的进攻,还是好言抚慰太子还朝。我这都是忠言,皇上不爱听,就直接杀掉我吧。

汉武帝接本一看,果不其然,本来想让刘屈氂背的锅,还是让朕亲自背。为了甩锅,汉武帝接本后不仅没有怪罪令狐茂,还表示令狐茂说得对,自己并不想真的加害太子。但是,汉武帝并没有下诏赦免太子。也就是说,追杀太子的任务,还在继续。

太子带着俩儿子逃到了湖县,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灵宝市境内,躲在一家贫民家庭里。太子回头一琢磨,马上就明白了。这是个君让臣死,父叫子亡的故事。太子住在这户人家,看到了一个中原富庶之地的普通人家穷到了什么地步。只多了他一个大人和两个孩子吃饭,全家都陷入了经济危机。主人家心善,只好编草鞋卖钱来供养太子。如果这家人卖草鞋的摊子被抄了,那乐子可就大了。

在汉朝,老百姓一天只吃两顿饭。太子突然吃两顿,还顿顿是稀的,实在受不了啊。太子回忆起在县城还有个旧相识,是个有钱人。你想吧,能跟太子攀上关系的,必定不是凡人。主人家奉命去县城找这个富人来周济太子,不知道是谁走漏了风声,官兵很快就围住了太子的住所。来的人没有一句好言劝慰,太子心如刀绞,悬梁自尽。士兵当中,有个叫张富昌的士兵见太子还不出来束手就擒,便一脚踹开了屋门。官兵见太子已死,新安令史李寿第一个冲进去解下来太子的尸首,扛起来就走。为啥呢?新安令在湖县办案,不赶紧把太子尸首抢走,功劳算谁的?眼前的变故令收养太子的百姓十分愤怒,挥拳就跟官兵打了起来。官兵任务完成,为了免生枝节,便挥刀斩杀了这家的男主人,捎带手杀掉了太子的俩儿子。但是很快,杀掉汉武帝一个儿子和俩孙子的李寿和张富昌都被封侯!

汉武帝终于如愿以偿的逼死了太子。在这场动乱中,参与迫害太子的人都受到了封赏。除了李寿和张富昌以外,商丘成升任御史大夫,补了暴胜之自杀后留下的空缺。而帮助过太子的人,都死的很悲惨。但是有个人很特殊,你很难说他对汉武帝是有功还是有过。这个人就是丞相刘屈氂,就因为他办事不利,让汉武帝很被动。但是汉武帝完全没有追究刘屈氂一点点责任,这到不是因为刘屈氂深得皇帝宠信,而是因为刘屈氂还有个作用没发挥出来,这才让汉武帝暂且留他一命。那么说汉武帝打算怎么利用刘屈氂呢?下节再聊。

点击查看

《楚河汉界》《无冕女皇》《代王时代》《风景独好》汉武沉浮》

讲述学校欠大家的历史

打赏一块钱也是你对知识的态度

而态度决定了你的高度

 

笑谈中

微信号 : kxiaotanzhong

新浪微博:@依然笑谈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