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验方治疗痛风84例临床观察

 大爱无疆寻易堂 2020-11-06

第 1623 期

作者 / 陆巍 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伤科

编辑 / 刘刚 ⊙ 校对 / 张芊芊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体内血尿酸浓度增高所致的一种疾病。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关节炎、尿酸盐结晶形成痛风石沉积、痛风石形成,严重者可导致关节畸形、活动障碍、肾结石、痛风性肾病和肾功能不全。根据血尿酸增高的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5%~12% 的高尿酸血症最终可发展为痛风。本文将我院骨伤科经验用方应用于 2017年 1月—2017年12月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 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42例。其中治疗组男 39例,女3例;年龄38~53岁,平均48.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0年;伴有高血压病 23例,血中尿酸含量高于正常的36例,伴有肾结石的17例。对照组男38例,女 4例;年龄35~52岁,平均 48.2岁;病程最短 1天,最长 10年。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痛风的诊断标准。

1.4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局重新修订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95%≥证候积分减少≥75%;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75%≥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 <30%。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检验;有效率为计数资料,用(%) 表示,采用 х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 92.86%,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3.8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2.2血尿酸对比 经治疗,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例(%)]

注:P<0.05

表2 2 组患者血尿酸对比 (,μmol/L)

注:P<0.05

3 讨论


传统医学对痛风的病因病机认识应为禀赋不足或过食肥甘厚腻,又因外感风、寒、暑、湿之邪,内外邪相和,终致痰瘀阻滞、湿热蓄结故闭阻经络,不通则痛,则发为痛风。现代医家朱良春教授提出“浊瘀痹”的观点,“凡此皆浊瘀内阻使然,实非风邪作祟”。可见外感风寒暑湿邪为致病因素,疾病的发生发展其病位主要为脾肾两脏,病机内生湿热、痰浊、血瘀等阻滞于四肢关节,气血不通而发为疼痛。

现代医学对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是遗传、社会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病的生化基础,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病理改变特征为尿酸盐的沉积。累及关节软骨、肌腱、滑膜等处发生急慢性炎症反应而发病。治疗以止痛、改善高尿酸血症、控制并发症为主。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发布了ACR痛风指南,给出了药物和非药物治疗较为全面的指导意见。

提示:转载请注明来源 “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