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热利湿化淤通络法配合消炎止痛药治疗痛风50例临床报道

 张东玉诊所 2017-11-15
       【摘要】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化淤通络法配合消炎止痛药治疗痛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50例临床确诊为痛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清热利湿化淤通络中药配合消炎止痛药与单纯应用消炎止痛药,治疗1周后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总显效率64%;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显效率40%。结论应用清热利湿化淤通络中药与单纯使用消炎止痛药治疗痛风都有效,但从显效率来看,应用清热利湿化淤通络中药配合消炎止痛药明显优于单纯使用消炎止痛药,故清热利湿化淤通络法配合消炎止痛药是治疗痛风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关键词】  痛风 清热利湿 化淤通络 消炎止痛
       痛风(gout)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及由此引发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1]。目前西医治疗痛风主要是从消除炎症反应,抑制尿酸合成,促进尿酸排泄等几个方面进行治疗,临床常用药物有秋水仙碱,别嘌呤醇,炎痛喜康,苯溴马龙和ACTH及强的松等[1]。单纯西医治疗最大的问题是药物副作用较大,故临床常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笔者通过综合各家意见并通过临床实践,拟定清热利湿化淤通络法配合消炎止痛药物治疗痛风5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资料5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49例,女性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男性24例,女性1例,年龄35~65岁,平均50.9岁,病程1 d~9年。反复发作者10例,血尿酸高于正常值(标准为男性≥416 μmol/L,女性绝经前≥357 μmol/L,绝经后≥416 μmol/L)23例。对照组25例,全部为男性,年龄最大67岁,病程1 d~14年,平均49岁;首次发作16例,反复发作9例,血尿酸值高于正常值2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血尿酸值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协会(ACR)1997年制定的标准:
        以下三条中具备任意一条:(1)关节液中有特异性尿酸盐结晶,(2)用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证实痛风石中含尿酸盐结晶,(3)具备以下12项(临床、实验室、X线表现)中的6项:①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②炎症反应在1 d内达到高峰;③单关节炎发作;④可见关节红;⑤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⑥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受累;⑦单侧跗骨关节受累;⑧可疑痛风石;⑨高尿酸血症;⑩不对称关节内肿胀(X线证实);无骨侵蚀的骨皮下囊肿(X线证实);关节炎发作时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2]。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口服塞来昔布起始200 mg/次,2次/d,至疼痛明显缓解后,改为200 mg/次,1次/d,5~7 d后停用(注:考虑用药的繁复及明显的副作用,将使患者的依从性明显降低,导致治疗效果的不能准确反映药物的疗效,本研究未使用秋水仙碱)。
        2.2  治疗组西药治疗同对照组,中药治疗予中药:黄柏10 g,苍术10 g,土牛膝10 g,薏苡仁30 g,茯苓10 g,白术15 g,赤芍15 g,丹参10 g,忍冬藤30 g,土茯苓20 g,山慈姑10 g,生甘草6 g。
        中药治疗首诊3剂,再诊3剂(保持基本方药不变,随症酌情调整剂量)。
        2.3  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关节红肿热痛消失,局部无任何异常反应,活动如常,血尿酸降至正常水平为显效;关节肿胀消失,疼痛缓解,血尿酸值下降,但未达到正常范围为有效;关节红肿热痛症状改善不明显,活动仍受影响,血尿酸值未下降为无效[3]。
        3  结果
        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总显效率64%;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显效率40%。经过统计分析,以有效率为观察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但以显效率为观察指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4  讨论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及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以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性肾损害为其特点。中医古籍中并未把现代医学之所谓“痛风”单独列为一病来论述。而医籍中所说之“痛风”其实是“痹证”的别名,泛指人体阴阳气血失调,外邪乘虚而入,引起肢体剧痛为主要特点的病症,但可以推测,由于痛风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关节的红、肿、热、痛,故而古代医家应该是将其归入热痹来辨证论治的。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界对痛风的概念已经明确,统一使用西医痛风的概念进行诊断,通过临床的实践,许多医家提出了对痛风的治法,通过对近年的文献分析,目前痛风的治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健脾利湿化淤[4,5];②清热利湿通络[6,7];③温肾化淤[8,9];④活血利水[10,11]。作者综合各家意见,结合临床实践,参考痛风的发病规律:① 发病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常伴有肥胖,75% 以上人伴高脂血症;②患者产生高尿酸血症原因,10%为尿酸产生过多,90%为尿酸排泄障碍;③体力或脑力劳动过度、外伤和高嘌呤饮食可诱发其急性发作;④ 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多起始于凌晨,常因疼痛而惊醒。故而认为痛风的主因在于脾胃功能失调。脾失运化,不能及时将水湿转输至肺肾,也就无法通过肺肾的气化作用将其化为汗或尿排出,故湿浊内生。此时,如果又酗酒暴食、劳倦过度或关节遭受外伤,则会促使痰浊流注于关节、肌肉,痰浊阻于局部必郁而化热,气血运行不畅而形成痹痛,也就形成红肿热痛之痛风性关节炎。然而,因为痛风多发于夜间,有些医家认为痛风病机属寒凝经脉所致,夜间阴气较盛,加重了体内之寒邪,故多在夜间发病,但早在宋元时期,朱丹溪在《格致余论·痛风论》中就指出:“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风取凉,或卧地当风,寒凉外搏,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故此可以看出,痛风虽然多夜间起病,但并不能理解为寒凝经脉,而只是因为寒邪加重了痰浊在关节的凝滞以致病发,从临床来看,其他可以加重痰浊凝滞的因素。如劳累、不良情绪、外伤或进食膏粱厚味等均可诱发致病,但如果单独以劳累、情绪、外伤、饮食等来指导痛风的辨证,那么可能得出很多不同的病机来,这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所以痛风的主要病机仍然是: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流注关节,郁而生热,关节经脉不通而发病。治法相应为:健脾利湿清热通络。拟基本方为:薏苡仁30 g、茯苓10 g,白术15 g,黄柏10 g,苍术10 g,土牛膝10 g,赤芍15 g,丹参10 g,忍冬藤30 g,土茯苓20 g,山慈姑10 g,生甘草6 g。方中重用薏苡仁合茯苓、白术,苍术健脾渗湿,佐黄柏、土茯苓、土牛膝、山慈姑清热除痹、通利关节,加赤芍、丹参、忍冬藤增强活血通络除痹之效。通过本文50例痛风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和临床观察,中药辨证配合消炎止痛药物治疗,既可以较好地控制痛风的临床症状,又可明显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为痛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开拓了广阔的前景。但应该看出,由于临床上各种因素影响,很难在临证时做严格的中、西药临床对照试验,所以目前不能得出健脾利湿清热通络中药与西药的临床疗效差别,尚有待进一步的临床与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0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91.
       
       [2]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伍沪生).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风湿病杂志,2O04,3(8):178.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l994.
       
       [4] 付汉生,顾晓航. 健脾除湿化瘀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6例[J].陕西中医,2003,24(12):1065.
       
       [5] 邓 伟. 健脾解毒泄浊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J].中药材,2003,26(6):466.
       
       [6] 陈 军. 清热化湿通络法治疗痛风性肾病35例[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11):661.
       
       [7] 刘积平. 清热凉血利湿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0例临床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3,25(3):399.
       
       [8] 张 怡,谭万初,唐健元.温肾化瘀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机理研究[J].四川中医,2005,23(10):29.
       
       [9] 马剑颖. 补肾活血清热利湿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5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2,24(5):40.
       
       [10] 光德明.活血利尿法治疗痛风3O例小结[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6,8(2):16.
       
       [11] 眭承志,柯岩.活血刊水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J].四川中医,1997,15(l0):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