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幸福的家庭,不是没摩擦而是有正确反馈

 剽悍晨读 2020-11-06

主播:大宝

一千个家庭有一千种状况,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家庭生活,但很多问题都有共同的解决思路。本书作者、美国学界“思想巨匠”史蒂芬·柯维通过几个广为人知的原则,为读者提供了思考的框架和方式,让大家认真观察自己的处境,找到问题根源,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

之前我们分享了书中家庭成员相处的三个原则:理解而非评判、接受而非拒绝和参与而非操控。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两个内容:对家人的行为和话语进行反馈。

对家人的行为做出反馈

每个人都有“盲点”,看不到自己需要改变和进步的地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没有人提出来,可能当事人也不会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但如果指出的方式不对,也无法有效帮助对方改正。

比如有位男士在外人看来十分随和,他自我感觉也非常良好。但有一天吃饭的时候,妻子突然跟他说:“你太强势了,总是试图干涉我的行为和时间。”男士十分惊讶,第一反应是:“你凭什么这样说?举一个例子看看。”当妻子说完之后,他反而认为是对方太敏感了。

为什么这位男士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这里面就涉及正确反馈的两个方法:时机和方式。

001 在动作停止之前进行反馈。一般来说,家人不想听到类似这样“刺耳”的反馈,因为跟他们对自己的想象不吻合,甚至远低于想象。这会带来威胁和反作用,所以他们本能地排斥。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挖出这些十分敏感的“盲点”,让当事人识别出来,知道问题所在。

所以,最好在动作停止之前进行反馈,即家人出现问题的时候,当面指出来。这样对方就可以对自己的行为有直观的感受,而且无法回避。比如上面例子中的女士可以在丈夫干涉时,当面指出,而不是在什么事也没发生的饭桌上。

002 强调自己的感受,让对方理解。在反馈时,要传递出“我”的信息,重点强调自己的感受。比如“我是这样想的”、“我担心的是”。如果传递的是“你”的信息,指责对方,比如“你太以自我为中心了”、“你造成多大的麻烦”,就会形成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让对方更加排斥,甚至会给对方造成伤害。

在上面的例子中,那位女士可以说:“我觉得在做事的时候,如果有人过多干涉,我就会产生一种无力感,现在,你会给我这样的感觉。”像这样,在传达自己感受的同时,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盲点,既缓和又有效。

对家人的话语进行反馈

当家人把话说完以后,我们需要回应,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即使没认真听,没理解其中的含义,也可以把话接上,比如用一些万能的句子应付:好的,我知道了。

相比简单的回应,反馈的要求会更高一些。它需要我们留意话语背后的意义而不是文字,简单地说就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先消化对方所说的内容,然后再跟对方确认我们理解得对不对,让双方更好地去解决问题。史蒂芬·柯维把这称为“做一个忠实的翻译者”。

比如某天,孩子告诉父亲,每个月的零花钱额度太少了,跟其他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觉得自己很落伍,跟大家格格不入,而且还被议论。那么,这位父亲可能会采用下面三种常见的方式跟孩子沟通:

001 “别担心,没有人会不理你。”或者“走自己的路,不管别人怎么说。”这都是基于这位父亲自己的需要和价值观的评判。

002 “告诉我,其他小朋友跟你说了什么?”这是父亲想找出自己关心的信息。

003 “他们这样议论你,说明你比他们坚定,你的情绪是正常的。”这是父亲按照自己的想法强行解释,并希望孩子也接受。

很明显,这三种回答方式都是站在听者的角度去评判、刺探和解释,这样一来对话就很难展开,问题也无法解决。要想做到史蒂芬·柯维所说的“忠实的翻译者”,这位父亲首先要消化孩子所说的内容,然后从孩子的角度,跟他确认:“你早就知道关于零花钱的约定,但真的实施起来,还是挺有难度的,是吗?”这样一来,孩子会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双方对零花钱的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有助于解决问题。

当对方说完之后,不要急着从自己的立场入手,而是用“你”为主语,把对方传递出来的信息反馈回去,鼓励他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感受或者需求,就可以让谈话更深入,更触及问题的核心。

总结一下,发现家人的盲点时,要及时指出,遵循当场指明和传达感受的两个原则,帮助家人正视自己的行为并改正。做家人忠实的翻译者,说出他们话语背后的信息,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意见,让双方进行深度交流。你有哪些处理家庭关系的技巧?期待你的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