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样讲话,你会更有魅力

 剽悍晨读 2020-11-06

主播:大宝

本书作者卡门·西蒙是美国著名的认知科学家,她从大脑如何工作这一根本性问题出发,帮助许多品牌变得更加知名。她还用神经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提炼出十五个变量,并告诉大家如何组合这些变量,把记忆深深地植入受众的脑海中。

在之前的晨读中,我们已经分享了如何埋下记忆线索等方面的内容,今天,我们继续来看看哪些事容易被人们记住,以及强化记忆的方法。

被记住的事

什么事情能被记住,什么事情会被遗忘?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先来回答一个问题,上周一你穿的是什么样的衣服?

思考答案的时候,你是不是会先在脑海里回忆当天的情景,看看上周一自己都做了什么,以此为线索回忆到穿着上,比如去了哪里,见了什么人,遇到什么事等等。

假如那天你去见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客户,那你就更容易对那一天发生的事印象深刻,包括穿着打扮。被记住的故事,往往都蕴含着清晰的线索。假如那天你和往常一样上班下班,平平无奇,那你会发现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你可能根本想不起上周一自己穿了哪件衣服。

也就是说,如果有太多相似的回忆,那特定的回忆就变得很空泛,某一天的穿着打扮和其他日子的混在一起,让人分不清。但是,如果见到了重要的人、做了新鲜的事,就有了检索回忆的重要线索。我们讲的话、分享的内容以及写的文案也和衣服一样,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线索作为指引,受众也会把它们和其他信息混为一谈,甚至忘得一干二净。

为了检索记忆,人们会在脑海里前往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比如上周一,然后搜索当时出现的行为和图像,比如见了谁,穿了什么。那么,我们在向受众传播内容的时候,能不能把这些可以做指引的元素加进去呢?答案是可以。

作者梳理了那些容易被受众记住和复述的故事,总结出了一套讲故事的公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感知、认知和情感。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三个叙事元素

当我们给其他人分享内容时,需要考虑把这三个元素融进去,因为它们对编码和检索记忆来说必不可少。那么,这三个元素为何这么重要呢,来看看它们的功能。

001 感知。它是指故事里的感官细节,即耳朵、眼睛、鼻子、舌头等感官感知到的东西。比如小晨成功减掉30斤后,去分享减肥的经验,在描述减肥前的身材时,她说,“我以前一百四十斤,自己喜欢的裙子都穿不了。”这种描述,听众无法“看到”具体的体型,如果从视觉的角度去说,“我以前跟舞台前的这根大柱子一样粗,自己喜欢的裙子都套不上去。”这样一来,听众就能感知到她减肥前的身材了。

如果我们分享某个内容是为了让受众知道它的大小,那就让受众感受到它的大小;如果我们分享某个内容是为了让受众听到它的声音,那就让受众感受到它的声音。一方面,可以让受众真的看到、听到,比如借助现场的道具,或者插入音视频;另一方面可以让受众在脑海中“看到”“听到”,比如和受众熟悉的事物关联起来。

002 认知。它是指抽象的概念或者意义,当我们分享一个内容后,如果总结出一个意义,会有助于受众提升认知,更加容易记忆。比如小黎分享自己收集的很有年代感的瓶瓶罐罐之后,可以对大家说,“有时候,我们对旧物品的依恋会超过新事物。”这样就升华了主题,而且还能引发受众的共鸣。这就像中学历史课本中,每段历史事件的后面都会用一段“它的意义是……”做结尾,埋下记忆的认知线索。

003 情感。内容要有情绪强度,你开心的时候要让受众感受到你的开心;你难过的时候,要让受众感受到你的难过。比如你提到一件开心的事,比如开新车或者升职加薪,那你要体现出开心的情绪,演讲的时候笑出来或者手舞足蹈,写文字的时候,可以描述一下自己如何开心,做了哪些事等等。

总结一下,被记住的事,往往都有画面感,有特别的意义,或者有强烈的情绪,当我们把叙事的这三个元素运用到演讲、发言和写作中时,内容就更加容易被受众记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