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的“限屏”教育,父母刻不容缓

 剽悍晨读 2020-11-06
主播:赛男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0年1月6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限屏教育》。
 
这本书是由儿童临床心理学家伊丽莎白·基尔比所写。作者通过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限屏、屏幕时间对潜伏期儿童的影响等问题,提供了12个治疗儿童沉迷电子设备的方案,为家长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这次,我们重点解读电子设备是如何伤害孩子的。
 
 
现状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临床儿童心理学家,作者帮助了成百上千的家庭。她发现大多数沉迷电子产品的孩子,都在大脑发育、言谈举止、体重和身体发育上,有不同程度的问题。
 
电子设备几乎成了贴身衣物,学校、家里、路上,到处都有它的身影。更麻烦的是,家长在管控孩子的电子设备使用上,无能为力。
 
当然,这种问题不只在我们国家,它已经成了全球性问题。比如,到2016年底,英国通信管理局宣布,网络已经取代电视,首度成为英国儿童最主要的消遣方式。与此同时,超过一半的英国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对电子屏幕上瘾。
 
这种现象在日本、美国、欧洲大部分国家,都有体现。传统的户外活动再也看不见孩子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电子竞技、短视频、热点新闻的浏览记录。孩子们讨论的问题不再是充满童趣的“十万个为什么”,而是带有“伪成熟”的争论。
 
可是面对这类问题,为什么家长会非常无力呢?
 
 ②
 
难点

在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运作模式”,它指的是我们从成长经历、教育、家庭环境中,逐渐形成的生活和成长模式。
 
这种模式是下意识的。即便你不思考,都知道要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什么时间不能做什么事等等。比如,孩子应该吃什么、什么时间吃饭、什么时间睡觉、什么时间学习等等。
 
这相当于你家族代代相传的“模式地图”。尤其在育儿方法上,你怎么教育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受你幼年生活影响的。
 
可是,在互联网的冲击下,现在的孩子却面临着,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状态。
 
作为“数字新生代”,他们一出生就在数字媒体的海洋中。他们的生命体验、感知、学习和生活,几乎全部围绕数字媒体展开。比如,家庭作业是打印的、阅读世界是视频的、学习课程是网络的,就连购物都是app直接送上门的。
 
十几年前,孩子们还要通过信件相互沟通。可是现在,短消息、短视频、电子邮件,成了沟通的最主要方式。
 
而已经成为父母的人,在他们的童年生活中,从未接触过数字化生活。他们除了阻止、禁止、打断,不知道该如何让自己的孩子跟电子产品和谐相处。
 
 
损害

在管教上,太粗暴的方式会产生巨大的家庭矛盾;而放任不管,电子产品会给孩子最重要的人格发展期造成伤害。
 
从心理学上看,4-11岁是孩子的人格发展期,它对儿童的心理发育极为重要。可是,对大多数家庭而言,这个阶段恰恰是家长最忙碌、最容易忽视的阶段。
 
3岁前,每一个家长都不敢掉以轻心,研究各种育儿方法,陪伴孩子从翻身,到爬行,再到行走等阶段。你会听到很多家长说“上了幼儿园就好了”。
 
可是,等到孩子上了小学,家长期盼的轻松生活到来后,他们忘记了陪伴和管教。学龄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减缓下来,没有了哭闹和争吵,一切都变得更加安稳、平和。这个时期其实是儿童发育的关键阶段。儿童的大脑在这时,变得高度可塑。
 
他们会持续不断地对生活经验和环境做出反馈,建设各种神经通路。如果在这个关键阶段,孩子们长时间对着屏幕,一方面会错失发展社交技能、情绪技能的良机;另一方面这也会对他们发育中的大脑,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这是家长最容易忽视的。
 
总结一下,这就是电子设备的现状,以及它对孩子们的伤害。在解决问题时,我们一定不能只是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后续内容中,我们将继续介绍家长如何帮孩子限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