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掌握真正的用户思维,你得从成熟行业找答案

 剽悍晨读 2020-11-06
主播:大宝

 
这本书是由全家便利商店集团会长潘进丁所写。作者全面研究了新零售的4种新趋势,为10大零售行业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并且提供了24种可复制的获利模式,让企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用户思维。
 
零售就是民生。零售业的变化就是大众需求的变化。这次,我们重点分享书中零售业的三个变化,分别是:大势、反应和变化。

大势

 
2018年,在鼎盛时期,全球拥有超过1500 家店的玩具零售龙头企业玩具反斗城(Toys“R”Us),把全美800 间实体门店全部关闭了。
 
这件事轰动一时,不少孩子为之哭泣。很多业内人士表示看不懂、不理解。
 
但是作者告诉我们,如果你回到一个企业的发展“大势”中去看,这件事就很好理解了。
 
“玩具反斗城”这家专注做儿童玩具的公司,创立于1948年。1957年,世界获得了难得的平静,随之而来的是“战后婴儿潮”。世界各主要大国都在做人口竞赛。因此,在大势的推动下,玩具反斗城首创“玩具超市”概念,不仅让一家人推着购物车买玩具,还满足一家人在玩具反斗城中吃喝玩乐的需求,消磨假日时光。
 
可是,人们对玩具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对积木、机器人、小汽车等玩具带来威胁的是:可穿戴玩具,比如,滑板车、滑板、儿童自行车、儿童小汽车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户外运动,不再安静地待在一个地方垒积木了。
 
之后,电商的出现,成了压垮玩具反斗城的最后一根稻草。低价、不需要开很久的车、品类繁多都是玩具反斗城不具备的优势。 

反应

 
日本的经济很大程度是跟人口挂钩的。
 
在人口负增长、高龄化的大趋势之下,百货公司整体的行情都不太好。以服装市场为例,其总营收从2004 年的3兆日元,一路下滑到2017年的2兆日元。经济增长了,服装营收却下降了。
 
可是,也不是没有特例。优衣库的表现让人咋舌,它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逆势增长。2017 年,优衣库的营收比前一年增长了13.3%,利润增长了27.5%,创下历年新高。
 
造成这个奇怪现象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呢?
 
原来,和其他服装品牌不同,优衣库从材料研发到设计、制造生产、营销和供应链物流,以及店铺营运管理,都是自经营的。
 
这给它带来了最大的好处是:反应迅速。
 
哪家店销量不好,迅速撤换;哪款衣服销量不佳,迅速清库存;哪款衣服销量超预期,迅速生产加仓。
 
这种企业组织内一体化管控,有效地把顾客和生产联系起来。公司运营全部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首要目标,随时调整生产进度、商品设计方向、目标消费群及店铺设置等。
 
这种快速反应能力,迅速把不适应者淘汰了。
 

变化 

 
第三个案例来源于作者。
 
1988年,他开设了第一家“全家便利商店”。出于对成功案例的模仿,他效仿日本便利商店的经营模式,以“标准化、规格化、系统化”的连锁店准则贯彻经营。这让他的店很快给用户留下了深刻印象。
 
可是,没过多久,这一套就不灵了。
 
因为其它便利店也都使用了这种模式,全家便利店就变得越来越没有辨识度了。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但街上的便利店都是一样的。”用户的一句调侃,让作者觉得,企业要想胜出必须求变。
 
于是,他推翻了过去的“标准化、规格化、系统化”,尝试让每家店铺都不一样,最好结合当地特色,发展个性化便利店。
 
商品还是那些商品,价位也都一样,因此这种变化对当地居民没啥吸引力。但是,别忘了,台湾的主要经济动力之一是:旅游业。特色便利店吸引了大量游客。甚至不少热门店铺门口都有游客排队拍照。
 
更重要的是,每家店铺的装修都可以申请专利和原创保护。这就让竞争对手无法模仿和复制。给商业的便利店增加文化内涵,让作者的便利店数量又翻了一番。
 
总结一下,了解便利店的发展,就是了解我们自己的需求变化。它们都是对我们自己生活的映射,会让你更懂这个社会,奔跑路上更从容。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给你带来启发,记得给我们点赞鼓励哟。
 
参考书目:《新零售,变了》[台] 潘进丁

 ——END——

往期好文:
关于财富与影响力的50条戳心建议
想做好自我营销,你得讲好这“三个故事”
大多数人的自我辩解,都是因为走进了这个思维盲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