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素养90秒:美妙的语言都是相似的,不美的语言各有各的糟糕

 中学生读写 2022-02-09


美妙的语言都是相似的,不美的语言各有各的糟糕。

比如我最近读王开岭的散文,就发现一句妙语,文中是这样点评史铁生的:

疾病,在常人身上是纯苦的累赘,在他那儿,却成了哲学,成了修行,成了生命中最普通的行李。

这句话用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出了疾病对史铁生的磨炼和升华,读来感觉隽永深刻,让我惊叹不已,赶紧抄写在日记里。

可我总觉得这句话似曾相识,查来查去,才在过去的读书笔记中找到了“原型”,那是傅雷点评贝多芬的句子:

耳聋,对平常人来说是一部分世界的毁灭,对音乐家来说是整个世界的毁灭,整个世界毁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
你看,傅雷也是用对比手法来突出贝多芬的与众不同,不知王开岭在点评史铁生时,有没有想到傅雷的这句名言。或者说,即使他没有想到,但他若干年前可能读过傅雷点评贝多芬的这句话,于是下意识地模仿起来。或者再说,傅雷、王开岭在点评一个人时,很自然地用了相似的语言模式。

优美的语言也有“模式”,好多哲思名句都用了同样的表达技巧。如果我们用心分析,刻意模仿,就能够建构自己的语言模式,也说出深刻优美的语言来。

比如要点评苏轼,你可以模仿王开岭、傅雷的语言,这样说:

官场的失意,贬谪的苦痛,对于平常人来说是难以愈合的伤疤,苏轼却用自己的豁达与乐观,将这些经历酿制成一杯杯温润的红酒,滋养着后世文人那受伤的心灵。

如果你在作文中写出这样的语句,没人敢说你是抄的。表达水平,就能够在积累、赏析和模仿中慢慢提升。

【素养关键词】语言赏析与建构

【说明】本文由“中学生读写”编辑创作,这里是中学生的学习园地,成年人的心灵港湾,本号已参与版权保护协会,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