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口气读元史: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军事揭秘(图)

 苍鹰的天空 2020-11-06

蒙古帝国是建立在军事征服基础上的军事帝国,蒙古人征服最得力的军事力量就是他们的骑兵,那么这样一支骑兵,他们的训练、后勤、装备和战术是怎样的呢?

蒙古骑兵是中世纪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战术灵活、智勇兼备、令人生畏的旋风部队。13世纪由成吉思汗创建并由他的继承者保持的一支骑兵部队,蒙古骑兵没有欧洲传统军事思想的束缚,建立了宏伟的帝国——蒙古帝国。他们体格强壮,能适应战斗的需要;他们能在快速撤退时回头射击跟在其后的敌人;能够吃苦和忍耐严酷的气候条件,不贪图安逸舒适和美味佳肴。不容忽视的是:训练过程中形成的那种严格的纪律制度,使他们个个都服从命令,严谨不怠,这在中世纪的其他军队中是闻所未闻的。

一口气读元史: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军事揭秘(图)

这支军队的建立应归功于雄才大略的铁木真。正是他将蒙古骑兵建成为一个无往不胜的军事组织;由于他出色的组织指挥才能,蒙古各部落的首领尊称他为成吉思汗,意为非凡的领袖。打了败仗的敌人始终无法相信,自己竟会被一支游牧部族所征服,因而他们一直错误地坚持认为,蒙古军队是一群声势浩大却又缺乏纪律的乌合之众,他们之所以取胜完全是依靠兵力上的优势。

事实上,蒙古取胜的秘诀恰恰在于成吉思汗拥有一支前所未有的组织严密、训练有素而且军纪极其严格的军队,蒙古军队取得作战胜利的基础不是数量而是质量。通常,蒙古军队比它主要敌手的军队规模要小。成吉思汗组建的最大一支军队是他用来征服波斯的那支部队,人数也不过二十四万。后来他们用来征服俄罗斯和整个东欧及中欧地区的军队也从没超过十五万。简洁单一的组织体制是蒙古军队的显著特征,标准的蒙古野战部队由三个骑兵纵队组成。每个纵队有一千名骑兵,大体相当于一个现代骑兵师,每个骑兵纵队包括十个骑兵连,每连一百人;每个骑兵连包括十个班,每班十个人。所有骑兵一般都是骑马作战,一旦马匹垮掉,一部分士兵就只好在骑兵部队的掩护下立于马后射箭。蒙古骑兵的机动性举世无双,蒙古骑兵一边作战一边行军,每天能推进八十千米,欧洲骑士单纯行军也只能完成一半路程。战马是蒙古军队所向披靡的关键因素之一。与高大的欧洲马相比,蒙古马矮小精壮,皮厚毛粗,耐受力极强,可忍受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所以蒙古第二次西征敢于在东欧的冬季发动战事。蒙古马能在雪地里觅食,士兵可靠母马的马奶充饥,这就降低了粮草补给的负担。蒙古的行军、迂回、穿插、诈败等战术对战马要求极高,再有耐力的蒙古马也吃不消,因此每个骑兵通常有四五匹备用马。

一支典型的蒙古军队里重骑兵大约占百分之四十,轻骑兵百分之六十。重骑兵主要用于突击,有必要也近身搏斗。

第二次西征(1235—1242年)时蒙古重骑最常见的铠甲是扎甲,也有人穿锁子甲和皮革护甲。扎甲本身可以抵御刀剑劈砍以及弓箭和其他投掷武器的穿刺,但是刀剑能砍断固定甲片的皮筋,连续多次的劈砍可能导致铁片甲崩裂。同时期的欧洲重装骑士一般全身(包括头部)披戴锁子甲,对劈砍防御较好,但对穿刺防护较弱,重量与扎甲差不多,不过在拉丝技术成熟后,锁甲的成本大大降低,比扎甲更容易制作和经济,也方便维护储存。轻骑兵在蒙古战术体系中非常重要,可以远射、诱敌、警戒、迂回包抄甚至近战,主要的打击手段是密集放箭。轻骑兵一般只戴圆形头盔,身体和马匹的护甲很少。轻骑兵使用的蒙古弓拉力大约一百六十六磅(1磅约为0.45千克。),有效射程三百二十米,与当时的英国长弓差不多。英国长弓并没有在欧洲大陆广泛使用,与同时期的欧洲骑兵交战的中东欧军队用的更可能是十字弩,虽然射程和威力与长弓相当,但发射频率远逊于长弓和蒙古弓。欧洲骑士不屑于使用弓箭,只有充当配角的步兵使用弓弩。蒙古轻骑兵使用的箭至少有三种,一种箭头重而狭窄,用于远射,可以射穿锁子甲;一种箭头大而且宽,用于近射,射马尤其有效;第三种箭是信号箭或者用来放火。

蒙古重骑和轻骑使用的近战武器是弯刀和长矛,辅助使用手斧和铁骨朵。弯刀是北亚游牧民族普遍使用的武器,阿拉伯地区早期使用直剑,受蒙古和突厥影响演变为弯刀。弯刀刀背厚,刀身窄而长,有很好的曲度,更符合力学理论。弯刀接触敌人身体会沿着刀刃曲面滑动,可以造成更大的伤口创面,不会砍入身体而拔不出,劈到铠甲不易被震飞,因此可以连续劈砍。欧洲骑兵的直剑多用于冲锋刺击,如果刺中可以造成较大威胁,但直剑不便于劈砍,而且易被反震折断。轻骑兵还携带一种带钩的矛或枪,可以用钩把敌人拉下马。由于枪头有钩,刺入敌人身体不会太深,容易拔出。欧洲骑兵的冲锋武器是长枪,长而且重,对步兵和骑士很致命,但长枪是一次性的冲锋武器,冲锋后会折断,近战缠斗并无作用,对付有仆从军作为炮灰、灵活机动的蒙古骑兵很不实用。

蒙古人使用的发石车、火箭等中原新式武器,在中原的各个王朝原来是守备坚固的城防用于抵御蒙古军队的,但蒙古军队掌握此类装备后迅速用于对高大城防的攻击。火药和火箭类武器出现在冷兵器时代,其威力自然是惊人的,另外,对从未见过它们的敌人来说,也有巨大的心理震撼作用。在欧洲战场,很多时候火药类武器尚未造成城墙被完全破坏的局面,守军就已失去战斗的意志开始弃城逃亡。

蒙古骑兵都是从当时训练得最好的士兵中选出的。他们从三四岁开始就被送入戈壁沙漠中的学校,进行严格的骑马射箭训练,因此他们具有驾驭马匹和使用武器的惊人本领。比如,他们能在快速撤退时回头射击跟在他们后面的敌人。随时服从命令是他们的天职,人人都能严守不怠。纪律已形成制度,这在中世纪时期别处还未有所闻。骑兵所用的马匹也经过极其严格的训练。跟欧洲马匹不同,蒙古马不论严冬酷暑都生活在野外,必要时可以连日行走而不吃一点东西,总之具有极强的忍耐力,它们能够在

很短的时间内在最险恶的地形上越过长得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距离。蒙古汗国和元代军戎服饰以精巧著名,蒙古高原毡帐诸部未被成吉思汗统一之前曾用过鲛鱼皮甲胄、翎根甲,后来则用以牛皮为里的铜铁盔甲。

一口气读元史: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军事揭秘(图)

关于蒙古骑兵精良的军器装备,在有关历史文献中以及有关元代出土文物均有明确记载。据普兰诺·加宾尼记述,蒙古骑兵装备有:两至三张弓、三个装满了箭的巨大箭袋、一把斧,还要带拖兵器的绳子。领兵者要挎一种其尖端尖锐但只有一面有刃的弯刀,将其装在精美的刀鞘里。他们所骑的马均有护身甲,有些兵士的马也有护身甲。马匹的护身甲由五个部分组成,在马的两侧各有一片甲,一直盖到马头;马的臀部有一片甲,和两侧的甲片系结起来,这片甲片上留一个洞,以便马尾从洞里伸出来;还有一片甲在马的胸部;在马额上他们放一块铁板,把它系结在两侧的甲片上。蒙古骑兵的胸甲由四个部分组成,一片是从大腿到颈,根据人体的形状来制作;一片从颈到腰部,同前部的甲片连接起来,每一边肩上固定一块铁板;每一条手臂上也有一片甲,从肩覆盖到手腕;在每一条腿上面覆盖着另一片甲。所有这几片甲都用扣环连接在一起。头盔的上部分是用铁或钢制成的,但保护颈部咽喉的部分是用皮革制成的。根据普兰诺·加宾尼介绍,蒙古骑兵的甲胄制法极为精巧,就拿柳叶甲为例,他们先制成宽一指长一掌的若干铁片,在每一个铁片上钻八个小洞,放置三根坚固而狭窄的皮带作为基础,然后把这些铁片一一放在另一块铁片上面重叠起来,用细皮线穿过上述小洞,把这些铁片捆在三根皮带上,在上端再系上一根皮线,这些铁片就很牢固地连接在一起了。就这样,他们用这些铁片制成一根铁片带,然后把这些铁片带连接在一起,制成铁甲的各个部分。他们把这些部分连接起来,制成保护人身和马匹的铁甲。他们将铁片打磨得十分光亮,以至能够在铁片上映出人影。蒙古族的军队之所以能称霸于欧、亚二洲,其精良的骑兵功不可没。

标准的蒙古军战斗队形是由五个横队组成,每个横队都是单列的,各横队之间相隔很宽的距离。前两个横队是重骑兵,其余为轻骑兵,在这五个横队的前面,另外还有一些轻骑兵负责侦察、掩护。当敌对双方的部队越来越靠近时,位于后面的三列轻骑兵便穿过前两列重骑兵之间的空隙向前推进,经过仔细瞄准后向敌人投射具有毁灭性力量的标枪和弓箭。接着,在仍然保持队形整齐的情况下,前两列重骑兵先向后撤退,然后轻骑兵依次退后。即使敌人的阵线再稳固,也会在这种预先有准备的密集箭的袭击下发生动摇。有时光靠这种袭击就能使敌人溃散,不必再进行突击冲锋。命令的传送方式是白天采用信号旗和三角旗,夜晚则采用火光。作战时,各个骑兵队靠得很紧。如果位于中央的部队已经跟敌人交战,那么两翼部队便向侧翼疏开,绕向敌人的两侧和后背。在进行这种包抄运动时,常常借助烟幕、尘土来迷惑敌人,或者利用山坡或谷地的掩护。完成对敌人的包围后,各部即从四面八方发动攻击,引起敌阵大乱,最后将敌人击溃。蒙古人在作战中善于运用计谋和策略,这一点使他们在作战时往往非常占先,减低了自己的损失,增加了敌人的伤亡。

作战中蒙古军常使用烟幕,他们派一支小分队在草原上或牧民居住区烧起大火以迷惑敌人,掩蔽自己的作战意图或行动,然后派一支先锋队打完便后撤,引诱敌人尾随。撤退可能会持续几天,等敌人发觉时已落入蒙古军的陷阱,无路可逃了。如果遭遇的敌军兵力不多或阵型不整,蒙古轻骑兵会从重骑兵队列之间的空隙冲出向敌军齐射,这种射击没有具体瞄准目标,只是以高频大量的轮射打击敌军,造成混乱。轻骑兵完成任务返回重骑身后,重骑兵趁势发起冲锋,同时两翼的轻骑兵往往借助烟雾和尘土等掩护包抄到敌军的侧翼乃至身后,与重骑兵一起形成合围之势。遇到严阵以待的强大敌军,蒙古军经常使用诈败诱敌的战术,将前者吸引到选中地点,与埋伏好的军队合围灭之。第一次西征(1219—124年)后期的喀尔喀河战役(123年五月),哲别与速不台率领不足三万人面对斡罗斯与钦察的十万联军,蒙古军连续撤退九天至有利地点———喀尔喀河畔。追了九天的联军队形混乱,蒙古骑兵遂发起突击,两翼也很快包抄到位,一举击溃敌军。此役中七十位贵族阵亡,六个斡罗斯王公被处死,加上后来的围城战,联军损失数万人,蒙古人伤亡微不足道。

周密广泛的情报系统对于蒙古军取胜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蒙古军每次作战所采取的战术都是预先周密细致地计划好的。情报系统是参与制定作战方案的一个重要部门,作战方案的制定首先要对完整而又准确的情报进行仔细研究和分析。蒙古军情报网遍布欧亚大陆,其机构之庞大、工作之周密超过了中世纪的所有国家。间谍一般都是披着商贾的外衣从事情报活动的,一旦对情报做出了分析估计,整个战役的进行路线便被确定下来,并指定各骑兵纵队的路线和作战目标,下级指挥官在不违背整体作战方案

的前提下有一定的指挥权。命令的传递和战斗情报的交换通过传令兵迅速敏捷地往来于作战总部和下属部队之间实现,这就确保了各级指挥机构的统一,同时使成吉思汗始终能亲自指挥最大范围内的作战行动,直至战争的最后胜利。

一口气读元史: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军事揭秘(图)

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的功绩在于建立起了一支以弓箭、长枪为主要武器,以骑兵为主体的蒙古军队。这是一支经过严格军事训练,有着良好纪律养成以及绝妙无双的军事体制的军队。他们懂得并能充分运用突然袭击和灵活机动的作战原则,同时采取智取的战术手段。战争实践证明,这的确是一支令人生畏的所向无敌的旋风部队。他们当时可以说相当于现代的装甲部队,一昼夜可以机动一百千米,集火力机动性于一体,他们在远距离上用弓箭,等一旦冲近就是轻装骑兵,这样的能力不是一般部队能够比的,所以在历史上他们的战绩最辉煌。蒙古骑兵之所以无敌天下并不是靠刀枪,而是靠弓箭。蒙古人拥有当时射程最远、杀伤力最大的组合式弓,这种弓的拉力在五十公斤至七十五公斤之间,而很短小便于骑兵运用自如。这种弓的杀伤范围可达三百米,如果在箭上装备上锋利的金属箭头,便能穿透最厚的盔甲,配合蒙古骑兵的机动力,使得蒙古人得以纵横欧亚,无人能阻。

蒙古军队和其他游牧民族一样,从小就是战士。在马背上长大,从小的玩具就是弓箭,成年时候就可以算是职业军人了。由于在严寒和艰苦的环境中长大,都具有极为坚韧耐劳的性格,爬冰卧雪在其视为常事,远距离跋涉更是从小的习惯。对物质条件的不讲究,使蒙古军队的后勤负担很轻。蒙古军人拥有东西方各定居的农耕民族素无的连续作战的意志和能力,这是西方养尊处优的贵族骑兵和中原被抓来的百姓永远难望其项背的。和所有的敌人相比,蒙古人都在文化和物质上处于落后地位,大规模地攻占掠夺始终是激励其保持旺盛战斗力的原因和动力,对财富的渴望使得蒙古人几乎没有停止过对外发动战争。肆意的掠夺也部分解决了蒙古军队后勤供应问题。

另外,蒙古各部落统一后,几乎把对外战争作为民族生存的依靠,游牧反而降居次席,蒙古帝国走向了完全的军事化道路。为了训练出最好的军队,蒙古人三四岁的孩子就被投入专门的军事训练部门进行军事学习,严格地进行骑马、射箭的训练。这些被从小训练出来的孩子组成的骑兵部队,战斗的素质和技能是极为惊人的,他们在马背上无论是冲锋还是快速撤退都能准确地射击敌人,换言之,所有的普通战士都是李广那样的神射手。这一点,他们让几乎所有的异族敌人都无法做到。这也是欧洲军队在没有给予蒙古骑兵杀伤的时候自己就遭到重大伤亡的原因。蒙古人建立了与战争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各部落的领导既是生活生产的管理组织者又是军事行动的管理组织者。对外发动战争时,可以全民动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参加作战行动。如对花剌子模国的长期围困,就是全民参与,在城下放牧生活,维持军队持续不断的攻击力,直到城市被攻克。

综上分析,蒙古帝国军队在亚欧大陆东征西讨所向无敌几乎是必然的结果。而蒙古在日本和越南战场上的失败,恰好是因为这两个战场是蒙古军队最无法发挥优势的地方。他们必须下马乘船,靠老天保佑才能平安到达目的地,抵岸后,在丛林山地面前,他们无法大规模地穿插机动,甚至还不能骑马作战。更糟糕的是潮湿的空气让他们适应大陆气候的鼻子无法呼吸,他们成了病夫或被瘟疫夺去生命,就像欧洲军队不能适应他们一样,他们也不能适应这里总是从丛林冒出的军队。

不过,蒙古帝国毕竟只是建立在军事征服之上的帝国,随着汉化改革的失败以及帝国不断显现出来的严重问题,更加糟糕的是,元朝赖以建立的强大骑兵战斗力也开始急剧下降,元帝国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