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丶咳血宜行血降气不宜止血降火

 万真学苑 2020-11-06

叶天士《咳血绎案》说,咳血,宜行血不宜止血宜降气不宜降火。因为诸见血症皆慎用寒凉——寒则泣而不流,是所以不宜降火,“咳甚而血来,先宜降气。”那么咳血证为什么不宜止血呢?止血只是治标,“劳力而血复来,冲气咳逆”,止不胜止,“当用摄纳为要”——所谓引血归经,引而行之而已。所以治咳血当治本“,勿见血以投凉,勿见嗽以理肺(清肺热)”。

(一)咳血辩治

1.外邪袭肺(丨、风温上受,表证者朝寒暮热,气逆嗽血,治宜疏风清肺;表证不甚重者不当疏风,宜清泄心营肺卫之邪。若是上焦气分受邪蓄热,则嗽血而痰多,喘逆脘闷,脉数促,治宜清肃上焦气分。若是阴气己伤,咳呛失血,宜甘润寒降,枇杷叶沙参方。)2、暑热犯肺者发热鼻塞咳嗽咯血,治以轻扬气分为主,若热入营络,喉痒咳血,治以清心营为主。用竹叶生地方;甚则寒热,口碎舌疮,用犀角地黄汤。

2:肝郁伤络(肝喜条达,郁怒则伤肝)(1)肝胆相火勃郁升腾扰动阳络,症见嗔怒怫逆,咳逆呕恶,血随气逆而出,脉数涩小结,治宜开泄少阳;(2)气逆火灼   暴怒,惊恐,久郁,努力,致气火升逆而上,症见咳血或咳痰带血,或涎血大吐,胸脘不爽或胸背胁痛,不饥或食物不脉弦或弦数,治宜先降其气不宜寒苦凝阻,仿缪仲淳“降气不必降火之法”。(3)肝络凝瘀    血络痹阻(症见阴疟嗽血血来紫块努劳必发),治宜活血通络。如果症见胁(肋——古医书多肋胁不分)痛如针刺,或有宿痞,失血咳嗽等,或宜辛润宣畅通剂或辛补通调方,以通血络痺阻。

(3)劳伤肝肾(凡病伤者,伤于饮食(脾胃)劳倦(肝肾))(1)肝肾阴虚   症见失血,血色紫黑;咳嗽,夜不得眛。治宜补阴潜阳。若纳食不充饥肤,卧眠不能着左,遇节令痰必带血,脉左细右劲数,是肝肾精血之伤延及气分,议平补足三阴。如冲气咳逆,呟血脉弦,是阴虚不纳,治当摄纳为要。如咳血痰多(,)呕哕,日晡寒热,夜深汗泄,脉(左动数)尺不附骨,此属肾精肝血内夺,用人参胡桃方(人参,胡桃,紫石英,茯神,五味,萸肉,河车胶,秋石)。如呛血数发,且脉非实热,此少阴亏耗,用生脉五味+茯苓,萸肉,山药,阴胶。如痰血遗精,用二地二冬方。如阴虚阳升,脉左数,症见咯咳呛血,五心热,用育阴和阳方。如每下午气火上升嗽血,是少阴厥阴龙相上越,治宜固阴潜阳方。

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