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景泰蓝吧

 最好的阳光bj 2020-11-06

说起景泰蓝,京城的各大旅游景点总是很多。小戒指、粉盒子、花瓶们,大都粗制滥造,质轻体薄,填彩凹凸不平,坑洞很多,让我对景泰蓝生不出好感。就像满大街的低廉岫玉一样,使人以为景泰蓝就长这个样子。

国庆长假,我和友人到珐琅厂去玩耍,参观景泰蓝的制作流程。说到底,想看看现在仍活着的真正的景泰蓝。


北京地铁14号线有一站,叫“景泰”,站内有表现元代制作景泰蓝生产工艺的壁画和装饰有景泰蓝的立柱,站外的北京珐琅厂,以制作“燕京八绝”之一的景泰蓝而闻名。

这不是巧合,因为“景泰”、“珐琅“,注定了是始终围绕景泰蓝的两个关键词。

【景泰是一个年号,珐琅是一种釉料】

景泰蓝,是中国著名的特种工艺品,确切说,学名叫“铜胎掐丝珐琅”。

就是在一个铜质的胎体上,粘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的各种纹式,然后上焊药把铜丝固定,再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多次烧制而成的一种器物。

这就是一张现代景泰蓝半成品的状态,特色可见端倪。


那为什么都把可以表明做法的“铜胎掐丝珐琅”习称“景泰蓝”呢?

景泰蓝中的“景泰”,是明朝第七位皇帝朱祁钰的年号,因为他的皇帝兄长被瓦剌蒙古掳走,他代哥哥继位,是为代宗。

“景泰”仅存在了八年,却于这八年间,铜胎掐丝珐琅大放光彩,器形、纹饰、釉色等方面都达致了很高的艺术水平。而且,还把早期遗存的许多旧物重新组合改装,比如下图这个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炉的内胆、底足、卷鼻象耳都是景泰朝后配,借助元代珐琅器的高品质,也成就了景泰。


景泰蓝中的“蓝”,即是一种珐琅釉料。民国时《古玩指南》中记,宣德对于铜的铸炼制作“已臻绝顶”,他儿子景泰就另辟蹊径,在颜色方面筹谋费尽苦心。

于是,景泰年间的蓝釉料突破性地发明了天蓝、钴蓝、宝蓝,且多用蓝色作底色,显得清雅高贵、沉着大方。

这样,虽非景泰首创,这种器具却被称为“景泰蓝”。

正如明末清初的收藏家孙承泽所言:

景泰御前珐琅,可与永乐果园厂的剔红、宣德朝的铜炉、成化朝的斗彩瓷器相媲美。

金光璨然的皇家奢侈品


景泰蓝的起源有三说,一是商代,一是唐时,现在更多认为是元代传入。

成吉思汗建立帝国后,忽必烈率蒙古军队席卷欧亚,征战中,唯有技艺工匠幸免于难。这些工奴被运回后,专为蒙古贵族服务。彼时,阿拉伯地区正流行的金属珐琅制作技艺与原料就随着工匠传入了中国,传入之初,叫“大食窑器”。

很快,这种来自异域的舶来品就融入了中华的传统艺术基因,元、明、清三代,持续发展,各有各色。

元代珐琅器造型端庄,釉色明艳,但年深日久,原配珐琅器存量稀少,大部分被后人改装过,非常珍贵。


明代景泰年间是景泰蓝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釉色是亮点。他还把先朝遗存的大量金属胎珐琅器改制,刻上景泰年款。

总体而言,明代景泰蓝铜质较好,胎体厚重,故仿古的尊、鼎等造型多;色彩深沉真实,红像宝石红,绿如松石绿。


就像古玩圈对明代工艺品“粗大明”的概括一样,此时的景泰蓝也是粗丝厚金,彩釉上还多有砂眼瑕疵,就如下图。


同景泰一样,乾隆是景泰蓝发展史上的另一个重要推手。他如此喜爱景泰蓝,大到金銮宝殿的陈设、高与楼齐的佛塔、小到文玩清供、渣斗唾盂,乃至床上的帐钩……造型之多,数量之巨,比比皆是景泰蓝。




乾隆一扫先祖们对明代风格的因循,在奢华繁缛、金光灿烂的路上狂奔。

此时的景泰蓝胎骨厚重不输明代,圆润结实;掐丝水平也大大提高,各种锦纹丝地和花鸟草虫生动多姿,精美匀称;磨光、镀金等技术超过明代;且釉料杂质改造,砂眼减少。


乾隆可说是景泰蓝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此后的嘉道,只是延续,数量也很少。清末巨变,景泰蓝走向了民间。

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

虽然景泰、乾隆的审美有别,但不变的是景泰蓝繁复神秘的制作工艺。

一件制品,从开始青铜裁板,制胎、画稿、掐丝、焊烧、点蓝、烧蓝、磨光,到最后镀金完活,要经过大小百余道工序,近千度的高温下,至少入火淬炼十次,才能有成。


那天参观北京观珐琅厂,得以在技师身边细观看整个制作流程:先要以铜做胎;胎子成型后,在其上描出画稿;下面这张图看没有沾上铜丝的线条部分就是底稿。


再用扁铜丝,按照设计画稿掐出相应的线条,组成装饰图案;


先用白芨胶初蘸铜丝,粘出图案,再上焊药焙烧,把铜丝固定在胎体表面,下面这张图是先初步按照纹样沾上铜丝,这个器物就是著名景泰蓝大师钱美华设计的盖碗瓶。


然后把五颜六色的珐琅釉填入凹陷的花纹内,入窑焙烧。


因其焙烧后凝结的珐琅釉会收缩,所以填釉、焙烧的工序需要重复多次,才能使珐琅釉完全充分地填充在掐丝的凹陷位置;


烧好之后,再进行数次打磨;


为了避免铜丝氧化发黑,最后要放入金水中镀金,方可成器。下图就是成品盖碗瓶的局部。


可以说,作为高贵的宫廷装饰艺术品,景泰蓝的制作是一种综合艺术,集结了冶金、铸造、设计、绘画、雕刻、窑业等工艺门类。如此成本高昂,正所谓古时有“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的说法。

工艺复杂、所费不赀,决定了清末之前,景泰蓝一直秘藏深宫,被皇家垄断。

特别是明清两朝,宫中还特意成立了制作景泰蓝的“御用监”和“珐琅作”,为紫禁城烧造各种器具。为了防止绝艺外传,制作景泰蓝的工匠终其一生也只能掌握一种工艺。


参观完了制作车间,又去楼上的景泰蓝艺术博物馆看了看,今天的景泰蓝虽已不再是皇家御用,但制作水平比元明清三代更成熟、更稳定。


尽管如此,金线彩釉的景泰蓝仍然是技师们一笔一管地掐丝填彩,一火一水地焊烧打磨而成。我们在看,技师在做,花费着耐心和细心,时间有功,这如此精工的景泰蓝才是真正的国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