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人只知德化白瓷贵 但你真正了解钧窑吗

 新用户99079681 2020-11-06

  德化白瓷以纯净无瑕为特色,并不代表没有装饰,它的装饰主要通过刻雕划花等手段来实现,并不上彩,艺人们将自然界、社会生活中以及自己意识深处的事物几乎统统摄入进了自己的美学创作体系中,装饰题材取材极其广泛,事物也极 具表现力,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图案,也有各自的艺术风格。

  德化窑白瓷与众不同,可塑性极强,透光性极好这一点任何瓷器不能与其相提并论。胎和釉有着高度完 美结合,浑然一体温润如玉。釉色多呈现象牙白、葱根白、建白、猪油白、奶白等。明代德化窑主要以塑造人物而著 名,常见的有达摩像、观音像、瓶子、杯子还有仿青铜器的一些造型。造型精美纹饰图案丰富雕刻花工艺巧夺天工,这都是德化窑的显著特点。

  白瓷和青瓷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两大瓷器种类,单从颜色上来看,这哥俩好像八竿子打不着,一个是白的,一个是青的。在历史上两者曾经是“竞争”关系,唐代有“南青北白”的说法,南青指的是南方的越窑,北白指的是北方的邢窑。

  宁静的中国白,在自在中沉淀下心绪,在孤独中承载了一切,如日常的淳朴,如参禅的玄幽,见微知著,绝尘脱俗。

  佛教自东汉由印度传人中国之后,伴随着中日文化的交流又传到了日本;南洋群岛的人民很早就信仰佛教。德化瓷土优良,很适合烧制圣洁的白衣观音。所烧制的观音陶瓷充分展示了其超凡脱俗、慈悲为怀的大度气韵。这些塑像输到国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日本及东南亚佛教国家对它格外喜爱。

  入清以后,德化瓷业臻至全盛,窑场作坊遍布县境各地,全县生产青花瓷的窑址达177处之多,青花瓷器取代白瓷的地位而成为生产的主流。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德化瓷业的繁荣期,其生产和销售盛况,成为历任知县和文人学士赋诗称颂的主题。如嘉庆三年(1798)县邑解元郑兼才《容工》诗亦叹:“骈肩集市门,堆积群峰起,一朝海舶来,顺流价倍銮”,2000年轰动世界的“泰兴号”沉船打捞出的35万件德化青花瓷给出了最 好的诠释。2004年3月对浔中镇东头杏脚窑的抢救性发掘,出土的部分青花瓷器,与“泰兴号”沉船出水的器物相互印证。

  白瓷是汉民族传统瓷器。由于它受人们的喜爱,白瓷显现高 贵,其用途广泛。它最早创烧于东汉之前,唐代有名的过渡性灰白瓷邢窑,到北宋早期的白瓷定窑,汝窑。元代白瓷是白中含青,白瓷出现倒退现像。明代又恢复白瓷的本像。白瓷也是画作及烧制色瓷的基础瓷,是五彩瓷,青花瓷,斗彩瓷最 好的底背基础瓷。白瓷代表未来,它至今在各色瓷中烧制量最 大,市场占有率最 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