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提问》 淘金式思维

 如you 2020-11-06

1 我们重视大人物(具体观念)是因为我们重视“地位”(抽象观念)

2 我们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让自己理解那些和我们的价值观背道而驰的人的分析推理方式。

3 作为一个批判性思考问题的人,你的主要目标是寻求更好地结论,寻找更好的看法,做出更好的决定。

4 要想成为一个批判性思考的人,你需要对自己遇到的一切不断提问。17

5 请牢记一点,我们思考时都有明确的目标。

6 思考的过程就是捍卫的过程。19

7 对于感情投入的最大危险,就是你可能考虑不到其他立场潜在的正当理由——这些理由其实非常充分,主要你愿意听一听,足以改变你对这个论题的看法。

8 接受还是拒绝一个立场,感情上的依恋绝不应该成为最重要的基础。20

9 只有在经过分析推理以后还对其笃信不疑才可以加大感情投入的力度。

10 一厢情愿的思维之所以常常挥之不去,是因为我们否认一切的思维方式常常出现。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和事实作斗争,在冷冰冰的事实之外尽力强化升平世界的幻想。

11作者或演说者希望证明的是什么?或者和我交流的这个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2

12 当你写作或者演说的时候,你一定会时时刻刻惦记着自己的读者或者听众。他们需要清楚地知道了解你的结论是什么,你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55

13 你要养成不断提问的习惯,不停地问“你这样说是什么意思”,而不是“我就知道你是这个意思”。64


《学会提问》

【美】尼尔·布朗  斯图尔特·基利 著 吴礼敬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35.00元

一点感想:

1. 这本书名是在梁老师的朋友圈看到的,依稀记得之前在哪个推荐数目上看到过,所以就屁颠屁颠地跑到省图书馆去借了回来。

2.这本书借来也有1个多月了才看完,还是勉强地看完,说实话,其实我都没有怎么看懂,硬着头皮去弄了个思维导图,才发现,哦,原来有12章内容呀,这才有点印象,现在是越来越没有以前看书的效率了,不瞒你说,我潜意识里借书是为了到年尾的时候,借书的记录好看~之前是没有这种想法的,也就是从去年还是前年开始,这种小心思越来越重,至于你说我借了这本书到底收获了啥,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就是为了借书而借书。

3. 现在看了书总想留点什么,这个是受老头的影响,以前老头每周让我写一篇文章,起先有困难,后来写着写着也就比较淡定了,知识的输入——输出——输入——在输出,所以才有了现在的文字

4.我很少买书,我书借的多,一则是因为省钱,而是因为借了一本书我总感觉赚了这本书的便宜,哈哈哈哈,这种感觉在读大学的时候借图书管书,感觉最厉害。

5.之前何小二老说我,我的思维是小学生的思维,说什么就是什么,听什么就信什么,我很不服气,因为这家伙老对我说的话不靠谱,可能他对我信他说的每一个字也很恼火,心想怎么还有这么一个小傻瓜,说什么都信的,何小二同学不只说过一次,说要是我去创业,被人骗了都不知怎么骗的,起先我看反驳,但是经过在魔鬼、老头手下德工作经历,想着他们的言行举止,慢慢地也在接受何小二的观点,这家伙几乎没有什么脾气或者说情绪控制的很好,这家伙的脑袋很灵光,一个事情反复思考,思考其前因后果,还有“启发式策略”和“算法式”策略,这个术语是在准备考试的时候记住的,不得不承认,准备考试那段时间,确实让我对心理学的知识点深入地了解,想着看看其实没多大效果,要背,不过背个一次两次也是没有效果的,要熟练地背,把知识点熟练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融会贯通的,首先是知识点要知道,只知道知识点远远不够的,这只能占到三层,还有有线索,就是大纲,在大纲的框架下,有序列地把知识点归位,然后还要线索,就是串联各种知识点的,这个我还没有完全地理解,不过这是需要的,我还在顿悟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