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丘峰散文欣赏】莫干山访竹

 客都原创 2020-11-06

本文原发表在《文汇报》,为江浙等地区的语文教材,还是从2006年至2009年“高考必读背散文”,上海电台作了配乐朗诵播放,许多国内外散文选本均作转载。本文从著名散文家赵丽宏主编的《美文100篇》选出,并附赵丽宏的点评,供读者参考。



莫干山访竹
文/丘峰 

我爱竹。
我曾遍访名竹,遍读名竹。从洞庭湖君山的湘妃竹,我读懂了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和带血带泪的历史;从婷婷玉立于岭南梅江畔的凤尾竹,我读到了客家人的亲情与奋发;从杭州云栖深幽的竹径,我悟出了人生曲径通幽诗意……
一日,朋友驱车邀约:“春至矣,何不到莫干山冶游?那里漫山幽篁竹径,诗情画意,定会引发你的情思来!”
于是,我们从上海驱车前往杭州邻近的建德莫干山。
到了建德县,车从武康镇进发,从庾村仰望莫干山,只见一片翠绿竹海向山上伸延,铺天盖地,从山下涌往山上,席卷天穹,宛如太平洋上的巨涛骇浪,绿浪排天,气势非凡。轿车犹如一叶小舟,在硕大的波峰浪谷中穿行,既有几分惊险,又有几许诗意,真令人神往。
轿车在林荫掩映的山路上盘旋,我们呼吸着新鲜空气,真是心旷神怡。终于,轿车到了山巅的荫山镇,只见街前街后,茂竹修篁把整座山岗严严实实地覆盖起来,从荫山铺下剑池,又从剑池往山下的庾村伸延,山上山下,山里山外,竹涛波涌,连绵不断,满山皆竹,枝枝相覆盖,叶叶相沟通,天下胜景,尽收眼底。
莫干山竹秀,真个秀色可餐。下午,在阳光下,当我漫步在竹林时,微风轻拂,竹雨轻洒,我读到大自然的无穷诗意,悠长韵味。

二    
莫干山竹秀,人也秀。一位女孩子听说我们是作家,露出兴奋的神情,主动给我作导游。
我们在幽静的竹林小径中穿行,太阳是绿的,空气是绿的,夹路的芳草是绿的,汨汨山泉也是绿的,在绿的生命中衬托出小女孩白里透红的笑靥,衬托出路边的嫣红佳卉,给人以美的享受。
小女孩自豪地告诉我,这莫干山中心区有四千余亩地,竹林就占地两千多亩。她如数家珍地说:“莫干山毛竹特别粗壮,大的比大碗口还粗,高达二三丈,竹林密度也大,平均每亩竹林有350株,新竹产量超过4600公斤,这在国内是罕见的……”
竹径下流泉淙淙,飞瀑横鸣,氤氲雾气,缭人衣裙。我简直无心读竹了,看着这位天真烂漫的女孩子,她那秀美的脸漾起动人的笑意,透示出作为莫干山人的自信。说到激动时,她那像刚破土的笋尖似的胸部也起伏抖动。是的,作为莫干山人,怎么不为之自豪呢?
我询问莫干山竹的品种,小女孩扬起眉毛,兴奋地说:“叔,要说莫干山竹的种类,居全国之冠哩。除毛竹外,还有箬竹、苦竹、花竹、方竹、紫竹、淡竹、木竹、桃枝竹、象牙竹、罗汉竹……”小女孩一口气报出26种竹,那神情就像背算术口诀一样娴熟,眉宇间显露出喜悦。
我惊奇地问她为何对“竹经”如此熟悉,她说作为莫干山竹民的后代,不懂竹就不是莫干山人。末了,她意味深长地说:“叔,我就是莫干山上一株竹啊!”  

三     
小女孩领我们在绿海里游弋,那绿浪,那绿风,那凉爽宜人的空气,那扑鼻而来的花香,那清脆悦耳的山泉,那苍翠欲滴的竹林,怎不叫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呢?真是个“翠绿仙境”啊!
看到这令人难忘的良辰美景,我不由想起陈毅的诗:
莫干好,
遍地是修篁。
夹道万竿成绿海,
风来凤尾罗拜忙。
小窗排队长。
诗情画意,韵味悠长。诗人陈毅真把莫干山竹的神韵写绝了!
小女孩在竹径上又跑又跳,一忽儿将一朵野杜鹃插在头上,一忽儿又蹦到清泉里濯足,快活得像小天使。我瞧她那天真无邪的神情,脑海里悠忽闪出三个字:莫干女!
小女孩甚解人意,一会儿领我来到一片竹林里,调皮地说:“叔,你读读这片竹吧。”
这片竹林确实与众不同,竹身呈金黄色,金黄里还嵌着翠绿条纹,每一节黄绿相间,美不胜收。
这时,小女孩又拉着我走到另一端,神秘地说:“你再看看这竹吧。”
我细细品竹,惊诧地发现风格迥异的另一番景象:竹身碧绿,在碧绿里却嵌进一条条金黄色的条纹,典雅风韵,稀世珍品。小女孩见我露出惊奇的神色,咯咯地笑了:“叔,这两片竹林是莫干山珍品,那一边的叫‘黄金嵌碧玉’,这一处的叫‘碧玉嵌黄金’,到莫干山不品此两处竹,不算到过莫干山哩!”
小女孩睁着大大的眼睛,冲我笑笑:“丘叔,这回你该再写一篇《竹林之恋》了吧!”
 我惊奇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小女孩又咯咯笑了。她告诉我,她是竹痴,凡有关竹的文章她都嗜读。我的《竹林之恋》她是收听上海电台的配乐朗诵后迷上的……                                     
诗云:“山中一夜雨,树梢百重泉”。清晨。窗外风声、竹声、泉声、鸟声唤醒了我。
竹海晨曦。竹叶挂着晶莹的露珠,微风摇曳,几滴清凌的水珠洒在我的脸颊上,顿时感到无穷的快意。
淡淡的雾带在竹林里飘绕。挂在山巅的朝阳穿射过竹叶,缕缕金黄色的光柱透过泛满绿意的竹林,凭添几分情韵。
我蓦然发现,在竹林里,在路边,甚至在房舍旁窜出了竹笋,竹尖上还带有黄色的山泥;更奇的是我脚下的石径边,一株粗硕的竹笋竟然顶起一块石头,像一个巨人自豪地托起压在他头上的巨石,宣告自身的独立!
 小女孩倏忽出现在我眼前,清丽矜持。她身着白衣红裙,绿盈盈的竹林使她显得更为亮丽多姿。她说,别看竹笋嫩弱,它可以掀翻巨石呢,这是因为它要出世,要生长,要成材,它有强劲的绿色的生命!小女孩神情专注、一往深情地注视着破土竹笋,仿佛在吟诵一首美丽的抒情诗,一首蕴含深沉的哲理诗!
瞬间,在我眼前似乎冒出许许多多的竹笋,钻地而出,发出“丝丝”的响声;它在向上,争夺生存的空间;它在扩展,寻求生存的地域;它不怕重压,顽强地开拓、伸延……
这时,小女孩伏倒在地上,耳朵紧紧地贴在石块上,轻声地说:“丘叔,听,竹的声音!”
我轻轻地伏到地上。啊,我听到了,这是生命的律动,是竹的拔节声音:丝,丝,丝……

 2009年3月23日21:35修改于上海寓中


赵丽宏(作家、散文家、诗人) 评点:
这是一篇韵味悠长的抒情散文。
作者以优美的笔触写出莫干山竹海林涛。竹林从山下到山上铺天盖地伸延,形成竹海巨浪,气势非凡。作者巧妙地突出竹字。竹的品种,竹的神韵,竹的生机和竹的品格都写得活灵活现,趣味盎然。
作品以莫干山天真活泼的小女孩为线索,探寻了莫干山的竹文化意蕴。莫干山竹林不仅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为人们作出无私的奉献,呈现出泻玉流珠的生动气韵。
作者写竹,也写人;写人为写竹,写竹为写人,融情于景,触景生情,不仅写出了竹的生命形态和竹的文化积淀,更重要的是赞颂了竹的品性,竹的顽强的生命力。小女孩离不开竹,竹因小女孩的解读显得更美,更深沉,人景融汇成竹的文化,意味深蕴。


作者:丘峰
作者简介:丘峰,广东梅州人,196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文作家协会理事。原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特聘监察员,上海客家联谊会会长,广东梅州市发展战略顾问。是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和编辑家,曾任职上海文艺出版社和《花城》杂志。他在文艺理论、小说散文创作及编辑方面均有建树,创作出上千万字的作品,他的散文《我家门前的龙眼树》、《五彩枫》、《莫干山访竹》等入选中小学教材,是客籍作家入选教材最多者。他的《文学探踪录》、《文学的现代流向》为复旦大学等研究生参考书。他在国内外多次获奖,被文艺界称为“三栖作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