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湘潭大学:利用空间教学破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之难 | 优秀案例

 高校信息化 2020-11-07

作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高校,湘潭大学积极实施"网络学习空间与自主探究性学习模式探索"项目,以"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为目标指引,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坚持"项目牵引、分类实施、重点扶持、整体推进"的原则,全力推进空间信息化教学,依托"世界大学城"网络学习空间,重点解决了工程教育专业难认证的问题,在全校实现了"一师一空间,一生一空间"。

湘潭大学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难关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其核心就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强调开展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举措,如何按照"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将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教育理念(Outcomes-based Education,基于产出的教育)贯穿到一线教学的全过程是当前高校工程教育普遍面临的难点和痛点。

湘潭大学的具体举措

针对上述问题,湘潭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以网络学习空间为依托深入实践OBE教育模式,着力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实施。

1.构建网络学习空间创环境

湘潭大学与“世界大学城”平台合作,以为全校师生提供网络学习空间服务。要求每位教师在“世界大学城”平台上建立网络教学空间,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目标,依次反向设计课程目标、课堂目标和教学活动,为工程教育OBE教学提供基础环境支撑。通过“世界大学城”空间融通线上线下课堂正向实施OBE教学和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有效助推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达成,提升了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

2.依托平台空间转学生立场

实现学生定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获取”的转变,以学习产出即学生达标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学习者达到标准即可获得学分,达成毕业要求即可获得学位,取消考核成绩通过比例或预先设置好的正态分布曲线的限制。特别是,运用空间教学实现专业共性教育与个性发展的协调,要求教师切实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提交链接和截图。比如,假设今天全球爆发了勒索病毒,教师当天晚上即在教学空间给学生出题“要求用所学的信息安全专业知识来分析勒索病毒原理以及关于勒索病毒你能给公众什么样的提示”,并规定两天内提交。由此,提升学生自主捕捉时事信息并查阅相关文献完成作业的能力。

3.利用平台强调学习产出量

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统筹考虑社会需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路径,坚持以学习产出为导向,突出反向设计课程的能力目标,要求每位教师在教学空间里明确专业安排给本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并依此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提交链接和截图,开展教学活动。

4.丰富学习空间建课程群体系

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基于专业领域一个相对完整的复杂工程系统,通过前后衔接的系列课程,按照从分立到联合的机制,系统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课程群每位教师在教学空间中设置“复杂工程问题”专栏,提供前修、后续课程接口,实现多课程时空融通以及同一时间断面多年级协同创新等。同时,同一专业制定统一的专栏规范,如:要求每位教师的专栏至少包括相关知识点、配置的复杂工程问题特征点、相应教学活动的空间过程证据等。此外,利用学校分配的空间账号,构建复杂工程问题课程群管理平台。

5.健全激励机制保障OBE教学

为加快实现传统线下课堂教学向线上线下融通OBE教学模式的转变,一是学校划拨专项经费用于网络空间教学改革立项,并在职称评定中给予政策倾斜,积极引导教师实践线上线下融通的OBE教学模式。二是出台有关政策,明确线上课堂可折算冲抵部分教学任务,网络空间教学活动可以折算工作量。折算方法由任课教师根据线上线下工作量相对大小填写申报表,课程负责人审查其教学空间,教务部门组织专家审核后确定。另外,明确第一年实施线上线下融通OBE教学模式的课程,其课时津贴可适当上浮。


成效与经验

学校积极推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在空间教学中深入实践OBE教育模式,解决了工程教育认证的难点和痛点问题。学校在实施过程中组织研发队伍,开发了自动化达成度评价软件,内嵌于“世界大学城”平台中,实现了达成度由软件自动评价,既有力促进了空间教学的开展,又促进了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普及。该软件评价与分析功能依据教师日常组织的教学活动产生的数据,包括学生日常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既减少了手工评价的工作量,又实现了可观摩、可检查、可评估,增强了数据的公信力。

通过近几年的应用与实践,湘潭大学在网络学习空间与自主探究性学习模式探索方面取得了宝贵经验,应用空间教学手段促进OBE工程教育模式的实践,有利于建立开放、透明、富有弹性和互认的教育结构,提高高校办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本文由湘潭大学网络与信息管理中心供稿)

专家点评

吴砥

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第一,湘潭大学把空间教学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紧密结合,按照工程教育国际标准对学习活动进行精准的全过程干预,通过嵌入网络学习空间的达成度评价,做到有规范、有引导、有证据,实现可观摩、可检查、可评估,解决了工程认证方案和实施两张皮的问题。

第二,学校树立以打造一流本科教学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空间教学,实现“一师一空间”“一生一空间”“一课一空间”,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教学服务的深度融合,涌现出了一大批富有创造力的优秀教师和信息化教学创新案例。

总体而言,湘潭大学将空间教学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结合的创新做法对本科教学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值得在同类高校进行大力推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