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炎黄会盟

 司敬雪书院 2020-11-07

炎黄会盟——画“龙”合符(转)

   《史记》记载,“黄帝北逐荤粥,合符釜山。”对“釜山”的具体位置,历来以讹传讹,有很多争议。

    在我的故乡,就有一座釜山。这座釜山俗称“锅顶山”,形状像一口倒扣的锅。釜山脚下有四个釜山村,即东釜山、西釜山、南釜山、北釜山。釜山东侧有一条河,俗称瀑河,也叫南易水河,实际就是荆轲刺秦易水送别时所唱的“风萧萧兮易水寒”中的“易水”。在瀑河岸边,有一个解村,解村西北,有一座人工堆积的近三十米高的蚩尤冢。小时候,我和伙伴们经常到釜山上玩耍,不仅对这些地方耳熟能详,而且觉得它们又亲切又神秘。六年以前,我开始热衷于考古,多次去爬釜山。我问釜山村里的老人,这座山为什么叫釜山?老人们回答说:“不像个锅么?一个倒扣的锅。釜山就是锅顶山啊。”“这是炎黄会盟,釜山合符的山啊。”“釜山合符?合什么符?”“就是画龙合符啊,中国哪有龙?‘龙’就是在咱们这儿‘画’出来的。”当时我很震惊。

前年,河北省文物所的工作队来这里考古,在釜山顶上的古庙遗址挖出了一块残碑,年代无考,但残碑上有“黄帝时诸侯合符即此……最著龙之先”的字样;再早,老人们还在釜山的山洞里发现了很多崖刻符号,按顺序临摹下来的有198个,除去重复的还有109个。(附釜山崖刻图)炎黄会盟——画“龙”合符


这些传说与考古发现,都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越来越迫切地想探索中华文明的源头,想探求一个究竟。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经过阪泉之战打败炎帝后,双方握手言和,并联合众多部落,共同抗击蚩尤。据说打了三年,作战七十二次,终于杀死蚩尤,统一了各部族,这是很伟大的功业。这之后一个更伟大的创举是,黄帝虽然取得了绝对权威,却没有把本部落的图腾强加于人,而是召集大家到釜山合符会盟,让各部族截取自己部落图腾中的典型特征,画在一起,作为新联盟的统一图腾、共认的符契,标志着以后不再争战。这一新图腾上,举凡空中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有所体现,十分怪异,是一个凶禽猛兽渔的集合体,没有人能叫出它的名字。当时先民们用竹子编制成笼子,用来装东西、关飞禽走兽等猎物,既然这个新图腾囊括了各部族图腾的特征,不妨就叫它“笼子”,后来逐渐演化为现在的龙。原来,徐水的釜山,竟是龙的故乡。

龙图腾的产生,体现了我们祖先的政治智慧,它以朴素直观的形象,给予每个部族以尊严,标志着各部族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侵占和吞并,而是共生共存,彼此包容,相互融合。“画龙合符”之后,在长达1500年的时间里,没有发生大的战争,从这个意义讲,“画龙合符”是共和之母。直到今天,我们内部虽然有兄弟相残,但都是为了一己之私或某个群体之私而相互征战,从来没有人否认自己是炎黄子孙,否认自己是龙的传人。

画龙合符并不是突兀的文化现象,之前的局部合符现象也是有迹可循的。比如红山文化的标志玉猪龙,就很可能是蛇图腾和猪图腾的组合,麒麟很可能是以各种走兽为图腾的部落的合符,凤凰则是飞禽图腾的合符。可见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一个大一统(而不是大统一)的多元文化共同体,是自有来头、源远流长的。我思考的是,龙文化的辐射范围有多大?“龙族”囊括了多少个部族?我们到底有多少先祖在“画龙合符”时,画上了本部落和其他部族共生、共存、共和的意志?

从“画龙合符”这一事件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其实没有民族问题,只有部族问题。那些因为一己之私、一家之私、一地之私和某个群体的私利而引发的征战,在龙图腾面前,都表现为内部战争。征战双方都是华夏一脉,龙图腾一族。我们现在常说的“五十六个民族”和民国时发起的“五族共和”,不仅时间短,而且从历史上追究起来,也是站不住脚的。

比如汉族,本身就是各民族相互融合的产物,是个疆域概念,汉武帝的军队打到哪里,哪里的民众就成为汉族人。从这个意义讲,现在所说的“五十六个民族”,大多都包含在汉武帝的疆域之内,都应该是汉族的一分子。

“画龙合符”是共和之母,是博弈的结果,是妥协的结晶,是先人智慧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

转自:(23)炎黄会盟——画“龙”合符_釜山文化研究会_341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be80870100rtbi.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