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治者治其皮毛——典型医案,美女教师尴尬的尿失禁

 谷山居士 2020-11-08

2 发热

  马某,女,14岁,学生,反复感冒发热,乡医院点滴先锋霉素,口服罗红霉素,热退未逾旬日,症复作,在消炎……,如此三月余,于2007年4月18日就诊。四诊所见,发热,不恶风寒,头颞疼痛,咳嗽,鼻塞,鼻涕,痰黄稠不爽,咽喉微痛,夜汗甚多,巾被尽湿。神疲乏力,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素干秘,三四日始一行。观其舌,边尖赤,苔薄白,咽红,扁桃体肿大。切其脉,浮滑略数,诊其腹脐左右拒压。化验室报告,白细胞7.6,血沉为4,X线检查;双肺纹理增粗。脉症相参,此风邪外袭,肺气失宣,腑实蕴结,表里俱热证也。表里同病之治,先表后里为常法,先里后表为变法。本案发热咳嗽缠绵三月者,乃表里互结,内外为奸故也。表邪因里实而恋,里实因表闭而固,故须表里同治。先解表后攻里,或先攻里后解表,均非所宜。拟;

  麻黄10克,杏仁10克,石膏30克,甘草6克,大黄10克,二剂

二诊;日泻一行,发热止,咳嗽,头痛减,夜微汗而已,胃纳仍差,痰黏稠不利,脐右压痛消失。邪去大半,接下之治,肺宣肺止咳,清热化痰。拟;

麻黄10克,杏仁10克,石膏30克,甘草6克,芒硝10,浙贝母15克,三剂

三诊;咳嗽止,胃纳增,大便日一行,神倦不再,已上学矣。今晨鼻涕带血,其母忧病未愈,前来咨询,余谓肺胃余热使然,拟小柴胡加石膏、桔梗与之。

论;表不解则热不除,各种霉素,只是折其热,而不能解表,皮毛不解,则热不止,皮毛一解,经阳外泄,其热自除。所谓之发热者,就是人体之阳气,阳达于外,卫护体表,以防外寒。寒伤体表,阳气内郁,不能外泄,必见发热。皮毛不解,故见发热反复三月余。鼻寒流涕,脉浮滑数,皆是外感,唯大便秘结,三四日一行,腹脐左右拒按者,此是秘结之燥屎,滞涩于肠中,不能顺下也,腹中壅满滞痛也。胃气不降,所以纳呆,大便三四日一行,阳明燥盛,近于大承气汤的阳明腑实证。本条医案的核心经验就在于此,麻膏汤加大黄,麻黄发表之寒,石膏清肺胃之热燥,大黄泻胃腑之热,行肠中之滞。

  先表后里为常法者,此病在三阳之义,如太阳病,表不解不可下之禁忌。先里后表为变法者,病在三阴之义,如太阴四逆证,当先温里,后在解表,此为一定之理。本条病在三阳,必先解表为主,误下则经阳内陷,易变结胸或脉促葛根芩连汤证。此论先后里治法者,就是因有少腹脐左右拒压,此是大便秘结,三四日一行之对应证。此用麻黄加大黄,剂量也不大,也是双解表里。只读书本,看伤寒提纲,不解表者,不可下之,此为一定之理。但观本案,可以学习用之,剂量不大,表里并治,灵活应变。《伤寒》是大纲,医案是应变。这就是读医案的目的。《伤寒》是大道致简,《伤寒悬解》也是大道致简。正是因为大道至简,所以《伤寒》是经典,也是因为大道致简的注解方式,所以《伤寒悬解》很多人看不懂。

本条辨证言,此为风邪外袭,此“风”者就是外寒之义。不可作太阳中风的“风”理解,这两个风有着天差地别的意思。言风外袭者,只是伤寒的表达而义。区别中风的“风”。风为木气,人体之本气。如不知道区别外袭之“风”的意思,那就永远分不清太阳中风之“风”与《金匮》杂病中风之“风”,此三个“风”是什么意思。越学越糊涂,最后搞混了。假如医案写成寒邪外袭,则就易懂。

3小便淋痛

宋某,女,31岁,教师。欲尿不出,不尿自溢,已逾旬日。每课皆须临厕二三次,且小腹急,尿道灼痛。尿常规;白细胞++。望其面色,红润有神,舌淡红,苔薄白,询知有咳嗽夙疾,至今仍胸满气短,咳痰黏稠。饮食喜冷,大便正常,五心烦热,腰脊酸软。诊而脉象滑而略数。观其脉症,知是痰热蕴肺,通调失职而见州都之变。盖肺为水上之源,与膀胱同司气化。肺气壅遏,则气机痹塞而小便频涩,标在膀胱而本于肺也。治宜宣泄肺气,清热化痰,启上窍而利下窍。

麻黄10克,杏仁10克,石膏30克,甘草6克,瓜蒌15克,桔梗15克,二剂

二诊;淋涩愈,咳嗽气短止。仍五心烦热,腰膝酸困,此阴虚之候也,拟味地黄丸治之。

按;麻杏石甘汤为宣达肺气,清解里热之方,瓜蒌、桔梗,宽胸利膈,开提肺气。肺气清降,如启橐侖,自能朝百脉,通调水道。为下病上治,声东击西之案例。

论;主诉病小便失调,本案外感之象不明显,诊病用药,一靠脉象,二靠经验。面色红润有神,浮滑略数,是偏于外感脉象的。前面的几个医案,麻杏石甘汤的脉象都是浮滑略数,本证也同,以脉辨证,则知病本。看完这个医案,能学到临床经验,感觉就像我们自已的实践医案一样。能让我们学到本事,这才是读医案的必要所在,这样的医案才是有价值的。

  注意胸闷短气证,是肺气不降,研究为什么肺气不降,什么原因导致的肺气不降,内伤外感,俱有此症。上有胸闷短气,下有小便失调。这上病和上边的那个咳则遗尿案是不是相同。

   肺主气,气降为水,肺气降则通调水道,肺气不降,则水道失调,所以自溢。肺主治节,就是调节的作用。肺气郁闭,不能调节,所以失调。做麻杏石甘汤医案的这些病,实际上就是一个麻黄汤证,由于表病失解,变得千奇百怪。伤外寒虚实不同,人本气虚实也不同,变化多端而生百变。

  从本案的治论,就可以感受到闫云科老师,读了很多的书,读的非常认真,并且是学有所成。最开始让我眼前一亮的医案,就是用白虎汤治疗妇人血崩的那个医案,那个医案一看就是从张锡纯那里学来的。闫云科老师是我发现李可老中医之后的又一位大医。当今中医,难得少有的大师级别人物。在《伤寒论》理论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能学到如此药到病除,让人起敬。

4结膜炎

刘某,女,十三岁,素体健鲜病,活泼可爱,近三月余,双目红赤,泪如泉涌,眼科诊断为结膜炎。经脱敏,消炎不效,来看中医。

患儿双眼肉伦血丝鲜红,泪水汩汩,瘙痒甚,微痛。醒后双睑眵封无隙。耳廓后,及鼻腔湿疮满布,形如粟米。抓破者有淡黄色水液渗溢,部分已结痂。鼻时塞,流清涕,微咳嗽。纳便正常,喜食水果。舌淡红,苔薄白,脉滑略数。观其脉症,此目疾、浸淫疮为温蕴于内,复感风热,肺气失宣,风、热、湿内郁导致。治当宣肺、清热、化湿,同步进行。拟麻杏石甘汤加味:

麻黄6克,杏仁10克,石膏30克,甘草4.5克,苡仁15克,苍术15克,苍耳子10克,二剂

二诊;鼻塞解,咳嗽止,眼泪大减,目赤也轻,尤为明显者湿疹不在外溢,原方续服三剂。

三诊;目红瘙痒止,耳后皮肤结痂,逐渐脱落痊愈,嘱服参苓白术散一月,以防复发。

论;同样的外感病,却不同样的症。太阳之经,起于目之内眦,表病经气逆,则见双眼肉伦血丝鲜红,寒水不降,则泪水汩汩。麻黄解表,则经气下行,肺气外泄,所以病愈。

耳廓后,鼻窍内湿疮满布者,此是浸淫疮证。此太阳表闭,肺逆失敛,相火上火,火旺之证。本案浸疮者,当不是湿盛,而是火旺上炎。36页《内经》,夏脉太过,则令人肤痛身热而肝痛,为浸淫。此就是火旺上火导致灼伤皮肤,此或由外感表闭,或由内伤湿盛,导致火逆上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