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喝酒

 深溪虎堂 2020-11-08

老王对于喝酒这件事情,一直感觉很复杂。

按照家传基因和生长环境来说,老王应该是一个酒量很好的人,事实确实也是如此。

生于西北苦寒之地的先民,大概从娘胎里就带来对于白酒的热爱,而且,此处必须强调,高度数白酒才是真爱。至于那些打着白酒的旗号,到处招摇撞骗的的低度白酒,在老王看来,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妖艳贱货,垃圾中的战斗机。从孩童时大人逗弄时的抿一抿筷子头,到后来练出来的一斤打底,基本用来撑撑场面是够了。

至于后来在齐鲁大地接受的啤酒熏陶,以及十里洋场上的红酒教育,无非是让老王在保证数量,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向着不仅要喝饱,而且要喝好的路上又大大的前进了几步,当然此处必须强调一下黄酒这个深不可测的小妖精,别看其貌不扬,其实暗含杀机,尤其是当你喝了一斤黄酒,然后又去傻乎乎的泡澡,那么事实会教育你,酒劲上涌起来那可是想有多狼狈就有多狼狈。

真正让老王感到困惑和迷茫的,并不是酒量,而是中国的酒文化。

在老王心中,如果要喝得痛快,那必须要酒好,人好,心情好,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每当此时,杯中物作为助兴的小伙伴,每每都可以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堪称妙人儿。

老王有一位忘年交,虽然是相识缘于生意,但是二人后来相谈甚欢确实因为脾性相投,简单点说,就是聊天愉快。每次去看这位老友,两个人的标准操作就是一瓶茅台,一条蒸鱼,一碟油炸花生米,一盘烫青菜,足矣,接下来的时间就是聊天,借着茅台的醇香,两个人每次都可以从华灯初上聊到午夜时分,至于聊的话题,那更是五花八门。从历史典故,名人轶事,到时政要闻,小道消息,无所不包,而且话题跳跃性极大,前一秒钟还在讨论王阳明的心学理论在东瀛的传播途径,后一秒钟就会无缝切换到新的劳动法下如何平衡企业和员工之间不同的利益诉求,你说得出,我接得上,而且接得恰到好处,全无痕迹,这种默契固然有两个投缘的因素,不过那瓶茅台同样功不可没。

这里必须要替茅台吹一波,当然此处的茅台是真正的茅台,不是那些茅台。

酱香浓郁,入口爽滑,回味悠长自然不必多说,抿一口,缓缓咽下,只觉得一道细细的火线顺着口腔,咽喉,直到肚腹深处丹田气海,然后腾的一声,一股子小火苗自下而上,窜了上来,而此时口中的酒香尚未散去,两者相交,瞬间引爆了浑身血液,一秒钟即可进入飘飘欲仙的最佳状态。对于好酒之人来说,茅台特别可人的一面就是喝完之后,头不疼,口不臭,毫无宿醉之苦,妙啊。

有此佳酿作陪,这样的聊天无疑是痛快的,尽兴的,酣畅淋漓的,同时又是令人回味的。两个人身处天南海北,加上其他因素掣肘,一年之中也不见得碰得到一次,或许正因为物以稀为贵的原因吧,每次这样的聚会都会成为生活中最值得琢磨的味道。

当然,这样的妙事并不常有,老王经历过的绝大多数酒局还是传统式的中国式酒局,大家觥筹交错,频频举杯,红酒白酒啤酒黄酒常常同场竞技,几杯下肚,语无伦次者有之,手舞足蹈者有之,至于装疯卖傻,勾肩搭背,称兄道弟的更是家常便饭,偶尔遇到喝着喝着,有人突然就嚎啕大哭,或者干脆倒头就睡,也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要是说到最尴尬的一次酒局,莫过于十五年前,鲁西南的那一次。

鲁豫苏皖四省交界之处,民风彪悍,好酒成风,且以把外来客人喝倒为荣,这是判断主人是不是把你招待到位的重要标志。无奈,那个时候的老王,嗯,还是小王,特别厌烦的就是这一点:强人所难。

那天其实也不凑巧,小王自己身体不太舒服,连续出差的疲惫积压在一起,引起了来历不明的低热,整个人昏昏沉沉的。加之一天憋在会议室里唇枪舌剑,精力似乎已经被榨干了。晚上的饭局本想借病推辞,无奈还是被硬拖着入了局。

上桌之后就坦诚自己的状态,尽量把姿态放到足够低的位置,但是小王还是低估了东道主的热情,或者低估了他们对于自己固有传统的坚持。时隔多年当他多次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他觉得关于劝酒这件事,当地人的目标更多是在于自己舒服不舒服,而不是真的尊重客人。

不然不会发生只有小王一个客人,却来了十个人作陪的情况,而且,里面还有一个专门负责陪酒的副厂长。

这顿饭吃得很不愉快,这是有所预料的,但是如此不愉快,还是大大出乎意料。

事情的矛盾集中在劝酒环节。身体的不适使得小王当天对于酒精异常反感,只想早早结束宴席回宾馆躺在床上好好睡一觉。地主看到怎么劝也不成,于是派出了大将,专职陪酒的副厂长,端着一个明晃晃直径一尺有余的不锈钢盘,上面摆满了十二个一两的小杯子,倒满了三十八度古井贡。

正当小王头皮发怵,准备尿遁的时候,更让他大惊失色的一幕发生了,副厂长单膝跪倒,声若洪钟,“今天您要是不喝,俺就不起来了!”

场面一下子安静下来,小王只觉得血往上涌,耳内一阵轰鸣,瞬间有点发懵。眼前这个七尺大汉气宇轩昂,看这个体重和架势,如果自己去拉,肯定是拉不动的。旁边的一个个都是看热闹的,瞅着也不像是会来打圆场。自己一个人,显然也不会有什么帮手。

既然如此,那就一不做二不休吧。

小王淡淡的说了一句:“我今天不舒服,酒我是不会喝的。你要是想跪着,那就跪着吧。”然后开始慢慢一筷子一筷子夹着吃菜,味道还不错。

这是多年以来发生在酒桌之上最尴尬的一次遭遇。对于自己当时的意气用事,事后老王未尝不是没有悔意,反复琢磨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化解当时的局面,想来想去似乎除了现场见招拆招之外,并没有更好的办法。如果注定如此,那么还是选择自己开心比较重要。

不过,生活真正教育老王的是另外一件事:收藏酒量是会贬值的。

随着年岁日长,从小王变成了大王,再从大王变成了老王,慢慢应酬也少了很多,不过老王自己不知道的是他一向引以为傲的酒量,居然慢慢的从指尖缝中悄悄地溜走了。所以当老同学来访,两个人据案而坐,聊得兴起,肉倒是吃了不少,但是当两个人结账之时突然发现一瓶啤酒居然还剩了个底儿,好久没有脸红过的老王不免觉得还是有些臊得慌,而且,突然觉得心里有点乱,嗯,乱得很。

这么快,就老了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