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讲平说2395期:做成大事有没有什么秘诀呢,王阳明先生告诉秘诀是有的,就是从日常生活入手在四个字上...

 凯哥好心情f6v8 2020-11-09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395期#

小的时候我是个三国迷,特别喜欢听三国故事。第一次听到诸葛亮摆空城计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在想一个问题,城里边一兵一卒都没有,面对敌人几十万大军,还要把城门打开,这难道大家心里就不慌张吗?就算诸葛亮自己不害怕、不慌张,门口那几个扫地老军,还有身边的小童,他们肯定是普通人,难道他们就不慌张不害怕吗?后来老师给我们解释,说大家都认为是有伏兵的,大家非常相信诸葛孔明的神机妙算,所以他们不慌张。而实际上,现场知道没有后续手段,没有一兵一卒的人,只有诸葛亮自己,但孔明先生是高人,他肯定不慌张。看到诸葛丞相不慌不忙,从容自若,于是身边人肯定就特别有信心,那接下来打开城门就把敌人吓跑了。

我觉得当初老先生的这一番分析是有道理的,一个人在面临巨大挑战巨大压力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控制住自己的紧张和焦虑。真正能成就一番大事的人,即使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也能够吃得下睡得着。老百姓形容这种人就是能扛得住事儿的人。与之对照的也有另外一种人,稍微有点什么事就坐立不安,紧张焦虑,这种人就属于扛不住事的人。所以古人就强调,要想治国治家,先要治自己的心,这个是非常有道理的。

在这方面,王阳明先生还讲过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大家都知道,阳明先生能文能武,既能够著书立说,也能够带兵打仗,而且是神机妙算,百战百胜,他属于历史上非常少见的文武双全的战神。

有一次一个弟子就请教阳明先生,用兵打仗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技巧?因为大家觉得阳明先生百战百胜,肯定是有什么特殊技巧的。阳明先生的回答也很奥妙,他说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技巧的话,只有一个技巧,“此心不动”。接着他就举了一个例子,当初阳明先生指挥部队跟宁王的叛军进行决战,双方实力悬殊,战场形势险恶,阳明先生的队伍处于劣势。当时作为指挥官,他就发布了向敌人展开火攻的命令,这是一个决战的命令,也就是说成败在此一举。阳明先生自己就说了,发布命令之后,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他身边负责接受命令的那个人,呆若木鸡,往这一站,一动不动,以至于王阳明连说了4遍,一直到第4遍的时候,这个人才从茫然当中回过神来。所以阳明先生感叹,此人就是平时功夫不到家,一旦遇到事了就惊慌失措。

进一步来说,在惊慌失措的心理状态之下,什么方法、技巧、策略、智慧都是空谈。人一旦惊慌失措,接下来大脑一片空白,在战场上肯定是要打败仗的。所以说,在激烈的战斗当中,要想克敌制胜,首先就是要练习这种不动心的能力,即使在危机四伏的险恶形势下,也能够从容镇定,保持头脑冷静,思路清晰。

前面,我们曾经讲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分成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在工作生活当中,当困难发生的时候,当挑战来临的时候,如果情绪情感过程被过度激发了,成为主导,那么认知过程就会被抑制,此时大脑一片混乱或者一片空白,什么理性、智慧、思路都会消失,然后就会昏招迭出,甚至于会说蠢话、做蠢事,自己把自己绊倒。所以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一定要用意志品质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然后让认知过程成为主导,让理性思维高度活跃起来。接下来就会有各种思路,各种智慧产生。

以上用意志品质来控制情绪,从而确保理性和智慧被激发的过程,可以用7个字来概括。这7个字就是“多动脑子,少动心”把心里那些什么欲望、贪心、患得患失、紧张焦虑、消极失落、伤感、郁闷,这些不良情绪都控制住、都消除掉,这样头脑中就会一片光明,智慧就会自然产生。在人生的路上,挑战一定会来的,每个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大家确实应该从日常生活入手,从日常小事入手,去练练自己这种多动脑子少动心的功夫。

好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