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粤语丨每个人都有个朋友叫“十三点”

 慕蘇 2020-11-09


美美May_
小时候家里人整天都说“再唔听话,丫呜就嚟捉你”,从小到大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只知道好害怕,到底“丫呜”究竟是什么意思?

“丫呜”是什么?

有好长一段时间,广东人已淡忘“丫呜”这俗语。不过,大约是1985年香港歌手林子祥唱的《丫呜婆》,重新将这“丫呜”一词带到日常生活里,流行了一阵子。“丫呜婆”,是指丑怪女人,因为“丫呜”本意是怪物,而“丫呜婆”当然也不是什么好词了。


·香港歌手林子祥和谭咏麟、张国荣

不过,这个词追溯起来的话,就得回到汉朝,有位大将军叫做刘胡,因为皮肤坳黑,所以被称为“坳胡”。南蛮人(也就是当时广东一带的居民)非常害怕大将军的武功,每遇小儿发脾气、哭啼,就索性拿这个恶人来吓孩子们:“刘胡来啦!”

  “坳胡来啦!”

  “丫胡婆来啦!”...

  “丫胡公来啦!”

由此可见,“丫呜”不算是什么怪物,只是个貌丑的黑炭头将军,后来才演变为鬼怪的意思!


道义仁心
渔公子现在做的粤语真不错[赞],但你知不知道13点是什么意思?

“十三点”是何解?

“21点”的游戏大家都有玩过,但“十三点”是个什么东东呢?

这个词的典故源于上海市井俚语,因为解放后大量上海人南移,为粤语话增加了不少趣怪词。“十三点”起初意谓“敲乱钟”。旧时的时钟,每逢一小时便报时一次,例如下午四时,钟摆便会敲响四下,五点敲五下,至多就是十二点,也不过敲十二下,但居然敲出十三响,难到有十三点?当然就是出问题了,正如俗语所讲“癫癫地”、“脑子有问题”!因此,<<十三点>>就是说那人的性格“癫癫地”、“脑子有问题”。

曼曼Missa
刚刚生了BB,发现大家都好喜欢叫他"金菠萝",为什么?他又不像菠萝[伤心]

是“金叵(波)罗”,不是金菠萝

相信不少朋友都听过广东人很喜欢把小孩子称为“金叵(波)罗”(“叵”粤语音同“颇”,但在此惯读"波")。广州妇女闲居叙话,都喜欢把珍贵之物称为金叵罗,更多场合中是指逗人喜爱的孩子。叵罗,说的其实是古代的酒卮(普通话读“zhī”),也就是一种敞口的浅杯。

《北齐书.祖珽传》载:"神武宴僚属,于座失落金叵罗,窦泰令饮酒者皆脱帽,于珽髻上得之。"

刘翰《李克用置酒三垂岗赋》:"玉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 金叵罗倾倒淋漓,千杯未醉。

又苏东坡诗:"归来笛声满山谷,明月正照金叵罗。"

都是指的金酒杯。用“金叵罗”来形容人物矜贵、可爱,乃后来的引申义。

其他人还看

180:广州人讲广州话,唔识就嚟学番下

008:你知唔知食乜野昆虫会瘦?

185:广州未赢够,粤语要讲究

回复完整数字获取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