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扶阳类药物饮食禁忌和用药须知

 九不同 2020-11-09

服药一般饮食禁忌;

凡服扶阳类中药皆禁服:生、冷、酒、醋和重油腻食物

慢性病人禁服八荤四素:

八荤:公鸡、鲤鱼\乌鱼、兔肉、鹅肉、鸭肉、鹅蛋、鸭蛋。

四素:   魔芋、南瓜、扁豆、地瓜

大病重病禁服:绿豆、海带、豆腐、豆花、莲藕、胡萝卜、白糖、蜂蜜、虾\蟹海鲜等。

部分水果:西瓜、柿子、香蕉、柚子等凉性水果。其余水果

可加热服用。

外感类疾病禁食:生冷、油炸、煎炒和不易消化食物。

  

   如何理解生病?

   郑钦安在《医法圆通》里论述最清楚他认为人身就是一团真阳。真阳不虚则诸邪不侵而健康无病。身体或有一处真阳不足,则阴邪自会侵入此处,以代替真阳。如此,一处阳气不足,则一处阴邪有余;多处阳不足而多处阴有余。久则阳愈亏而阴愈盛,渐进渐甚,直致不治。病情种种,皆应扶阳。

   我对服药期间身体出现部分反应的看法:

     中医治疗疾病,一般不单单是治疗病人提出的病,而是根据病人所反应出来的症状,全面地分析病人机体生病的本质,从而从根本上修复病人的机体,帮助病人恢复健康的身体。

     服药初期,可能会出现正气和邪气相争的情况。如“上火、便秘、便溏、轻度的胃胀腹胀、失眠、烦躁”。本来的咳嗽、皮肤瘙痒症状加重等;或是因身体对药物排斥,或因脾胃吸收不良,但是通过继续的治疗,中焦脾胃的阴寒化去,气机慢慢通畅,这些不好的反应会逐步慢慢消失。扶阳理法的治疗不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而是从病因从恢复病人的正气入手;治病时刻以顾护正气为要。有时候不是直取其病,有时更像是在打“包抄战术”,但是其疗效往往是神奇的持久的扶阳医学更看重的是病人的远期效果和病人身体机能整体的提升。比如,我经常治疗一些慢性病患者时,伴随着疾病的康复,病人的二便正常了,饮食渐加,睡眠好转,心情明显好转面色转红润,夜尿也没有了,头发也不掉了,整体的精气神状态更好于以前。我认为是中医真正的本之道。

    服辛温扶阳药须知

清代名医郑钦安在《医法圆通》用药须知里说:大凡阳虚阴盛之人,满身纯阴,虽现一切证型,如气喘气短、痰多咳嗽、不食嗜睡、面白唇青、午后夜间发热、咽喉痛、腹痛泄泻、无故目赤、牙疼、腹疼膝冷、足软手弱、声低息微、脉时大时劲或浮或空、或沉或细,种种不一,皆宜扶阳、驱逐阳邪、阳旺阴消、邪尽正复,方可用扶阳之品。

服用辛温热药后的一些症状以及反应——郑氏《医理真传》

病者服辛温一二剂,有流鼻血者、有喉干喉痛者、有口内起泡、口腔溃烂者,病者及其家属多认为是辛热太过所致,当即向其解释,如系热甚火大,何以不思冷饮以自救?明是阳药化尽,阴邪从上下而出,继续服病将好转,病者亦遂相信,安心服药不久即收功。

更有多服几剂热药而咳嗽痰多、日夜不辍者,乃肺胃之阴邪,因阳药运化而上出,亦有痰饮病服热药数剂,反觉胸中满闷不舒,有痰黏在喉中,甚至干咳无痰,此为阳药将凝聚之寒湿蒸化病将因此而解之兆。

有服热药数剂或十数剂,而周身面目浮肿或发斑者,此为阳药荡去,阴邪从毛窍而出,至予多服热药而腹痛泄泻者,大多系泡沫状,遇咳嗽即减轻并未用攻下药品如大黄、芒硝等而腹痛泄泻,自然是阳药涤去浮肿凝聚残渣从大便而出。

阳药服至通身发热,阳已大复之后,即填补精血之品以敛其所复之阳,阳得阴敛,而阳有所依,自然互根相济,而诸症自愈。

    通俗阐解:凡病人身上有寒气,出现面色苍白、无力、寒痛、脉沉迟等情况,都应该服用补阳药以驱逐阴邪。用了补阳药后,病人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反应,以至于有很多患者对此难以理解,甚至误认为是治疗不当引起的。其实,这些反应是治疗反应,是体内元气得到补充,其抗病排病功能增强了,进而对病邪进行消灭和向体外清除,所表现出一些特殊的机体反应现象。试看采用滋阴法的中医,难得出现服药反应。这是因为阳气没有鼓动起来,当然也就不会出现阳气升发的自然反应。所以说,有反应是好事情,表示身体对补充到体内的药物产生了积极的反应,可以更快地把病邪排出去。

     最简单的道理就是:病怎么来,它就怎么回去,给病邪以出路。以前曾经历过的病痛,西医的治疗多被抑制,因此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都会再暴露出来,时常还不止一次,必须反复的改善直到体内完全调和为止。机体阳气发动,就会不断地输向全身经络、脏腑。但是各人经络畅通程度不同,经络内正邪相争激化,元气不断冲击病气,使病邪驱逐出体外,这时就会出现一些排出邪气的反应。继续治疗一段时间后,病人就会感觉到病情好转,痛苦减轻。所以说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好事情,应继续按时服药。病人只有充分了解这些常识,才能产生治愈疾病的信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