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游黛秀公园

 百荷书房 2020-11-10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文/临海凭风

因为我居住的城市与省城哈尔滨较近,因而每年去的次数自然就多。但多是去松花江畔和斯大林公园,太阳岛,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等所熟悉的地方游玩。旮旯胡同还真的没转过。这个双休日正逢重阳节,又到了哈尔滨,看什么那?

恰巧听说,住的宾馆距离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不远,又看到新闻,今天是植物园开园的最后一天了,明天就要闭园,再看要等到来年春天了。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早上,早早起来就奔向植物园,因为是第一次前往,一路打听行人,说过了黛秀公园就是植物园了。听到“黛秀”两个字,感到文雅俊秀。“黛”,乃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色。~眉。粉~。~绿。~蓝。~紫。在诱惑力的驱使下,决定首先前往黛秀公园,然后再去植物园也不晚。

说是黛秀公园,就是家属楼区旁边的那些绿地和小广场,亭台楼榭,旁边就是一条蜿蜒的河流,河水清清,从远处流来,又飘向远方,河的那边就是植物园了。

跟着晨练的人流前走,见有跳广场舞的,还有唱歌的,下棋的,舞剑弄棒的……大都是老年人。边走边与身边的行人聊天。问河水是从哪里流来的,流到哪里去?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老人说,这条河流就是马家沟。“马家沟”是出了名的,真有凑巧,今天竟然近距离接触马家沟。前些年曾经听说过哈尔滨有个“马家沟”,因为污染程度严重,被人们称为北京的“龙须沟”。马家沟是松花江干流南岸支流,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发源于哈尔滨市阿城区西境利新乡柳蒿沟丘陵地带,流经哈尔滨市平房、动力、南岗、道外区,经过动物园、儿童公园、植物园三个风景区,在滨洲桥上游200米处注入松花江,主要依靠流域内天然雨水补给。

其实,马家沟河在这个世纪之初,是一条清水河,沿河两岸树木繁茂。随着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多,环保措施不力,生活污水和工业用水任意排放,日排放量竟然达到20万吨以上,非雨季时马家沟河流水全部是污水,成了"污水河"。不但污染了地下水,而且直接排入松花江,又严重污染了松花江水质。居住在沿河两岸的居民,饱受臭气熏染,更是苦不堪言。加之不断向河里倾倒垃圾和在河基私建滥建,致使泄洪能力下降,大暴雨时,部分区域河水外溢成灾。马家沟河已成为影响哈尔滨城市环境的一大公害。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为了治理马家沟河,1992年国家计委批准了文昌污水处理厂立项建设,综合整治工程开始启动。按照规划设计,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将使昔日的臭水沟变成清水河,并建成集园林、交通、防洪、观水游览为一体的多功能带状公园组成的绿色风景线,成为市民游玩、休闲、度假的场所,已成为新闻在全省全国报道。

原来我身边的这条清清的河流,就是改造后的旧貌变新颜的马家沟。马家沟河穿越公园,向远处流淌着。造型奇特的桥,假山和瀑布,在绿树成荫和蓝天映衬之下,分外美丽。走在公园之中,真的是非常享受。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黛秀湖公园是哈尔滨市首座以“中水”为主题的亲水公园,以占地1.8公顷之多。往前行,到达了曲线型人的工湖为主景观的景点,形成了一处生态景观区域。沿岸建设了生态岛、亲水平台、渔人码头、水上景观建筑等特色设施。湖中不但有美丽的鱼儿,还栽植了芦苇、睡莲、荷花等各种水生植物。

最为让人瞩目的是公园内的一座造型独特的玻璃桥了,这座桥横跨马家沟,连接黛秀湖公园和相邻的植物园。这座玻璃桥长30余米、最宽处约10米,采用独特的梭形造型,钢构架镶嵌408块钢化夹胶玻璃,木质桥面和扶手,使整个桥体显得透彻明亮,有很强的立体感,同时这也是哈市首座梭形玻璃步行桥。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昔日的马家沟,如今成为了周边居民的好去处。每年的春夏秋季,公园里变幻的景致格外美丽迷人!草木翠绿,花都开好,特别适合散步、拍照,很多人会在晚饭后来这里锻炼,挺好的!

开放式的黛秀公园,是当地的居民锻炼身体、走步、跳舞、打篮球、乒乓球、太极拳、广场舞的好去处;冬季滑冰赏雪等等,好不惬意。一年四季,景色变换。春天里百花争艳,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枫树绚烂,冬天银装素裹……走在公园里,如在画中行。            

2020、10、26

#原创散文随笔#


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感谢浏览,感谢关注,欢迎留言讨论,我们一起学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