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虚假的古希腊文明?【二】

 ldjsld 2020-11-10

                                                荷马与《荷马史诗》

 

公元1096——1291年,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许下,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以收复被阿拉伯穆斯林人侵占的土地的名义,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和地区发动了一场历时200年的宗教战争,前后共计九次,史称“十字军东征”。历次东征,均充满了血腥残暴,烧杀无数,抢掠财宝,焚毁寺院、荒芜田地。其中掠夺财宝是骑士们的主要目的。

当然,东征不仅仅局限于针对伊斯兰,第四次东征就是针对信奉东正教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1202——1204年,受雇于意大利威尼斯贵族、商人,由法国和意大利贵族组成了第四次东征大军,原计划攻打埃及,后转兵进攻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城陷后,血腥屠城三天,进行了疯狂的抢劫。与以往不同的是,除了抢劫金银珠宝外,骑士们又掠夺了大量的文物、艺术品和书册典籍,一并运回威尼斯。在这些书籍中,就有阿拉伯文的《荷马史诗》和希腊先贤们诸如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

[转载]虚假的古希腊文明?【二】      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
   
东征归来的骑士们,将掠夺来的文物、典籍图书,卖给威尼斯、佛罗伦萨及热那亚的银行家及商人,大赚了一把。倒是这些意大利的银行家及商人们,很有些文化眼光,找了些读书人对这些书籍进行整理并加以翻译,有些也高价卖出。其中意大利佛罗伦萨诗人彼特拉克(文艺复兴之父、人文主义之父)从一位商人手中购得一部荷马史诗抄本,他请来皮拉图(当时著名的希腊学研究者)帮其翻译。但皮拉图仅用散文体翻译出部分后,认为内容不真实而放弃了翻译,彼特拉克甚为恼火,遂让其弟子、文艺复兴著名的三大旗手之一(但丁、彼特拉克和其人)薄伽丘继续翻译。因其不擅长希腊文,故他将荷马史诗翻译成诗歌体拉丁文。他们看到的只是手抄残本,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进行了再创作,除了夸大,还增添了他们对当时“中世纪宗教黑暗统治的思考成果。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荷马史诗》。

 

荷马国籍不详,《维基百科》介绍说:荷马(约前9世纪——前8世纪),相传为古希腊的游吟诗人,生于小亚细亚(今土耳其),失明,创作了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者统称《荷马史诗》。目前没有确切证据证明荷马的存在,所以也有人认为他是传说中被构造出来的人物。而关于《荷马史诗》,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当时经过几个世纪口头流传的诗作结晶。

据何新先生考证,“荷马可能是小亚细亚西部(今土耳其)的伊奥尼亚人,最后死在爱琴海的伊奥斯岛。另,说荷马是个女人,或认为‘荷马’只是某诗人团体的名称。”

但不管怎么说,有两点是确定的,一,他是个瞎子,另,他不是古希腊人。

[转载]虚假的古希腊文明?【二】
   关于《荷马史诗》,大家都比较熟悉,它描述的是古希腊迈锡尼时期,由联军统帅阿卡门农率军攻打小亚细亚城市特洛伊的故事,以及战争结束如何归来。其中勇将阿喀琉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美国好莱坞将此故事曾两次搬上荧幕,《木马屠城记》和《特洛伊》,高大的木马,埋伏着阴谋诡计。

欧洲人,就是通过这些书籍,第一次知道了古希腊,于是,古希腊文明诞生,在此之前,无论是欧洲人,还是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人,都不知道一千多年前还存在一个古希腊文明,这就使得这种伟大的文明,显得十分诡异。因为,世界上有许多伟大的文明都消失过,但人们都知道它的存在;而古希腊文明如此灿烂辉煌,为何消失千年却不为人所知?与它差不多同时期的巴比伦人、犹太人和波斯人的遗存文献中为何不见记载(他们之间发生的战争均有记载)?

这就使得古希腊早期文明的厚重,建立在脆弱的《荷马史诗》之上,显得摇摇欲坠。就像我们不能用《封神演义》来确认商周历史一样,如果只用一部《荷马史诗》来确认古希腊早期文明,而无其他史籍和考古发现佐证,这无论如何也不是一件严肃的史学观点。因为,《荷马史诗》是一部人神共存的神话传说,古希腊的神话人物,大多数都在里边串场。

就是这样一部史诗,经过西方文艺复兴后的大肆鼓吹,普及全球,所有的教科书及百科全书都是赞誉一片:“···《荷马史诗》是早期英雄时代的大幅全景,也是艺术上的绝妙之作,它以整个希腊及其四周的汪洋大海为主要情节的背景,充分展现了自由主义的情景,并为日后希腊人的道德观念(进而为整个西方社会的道德观念),立下了典范。继此而来的,首先是一种追求成就,自我实现的人文伦理观,其次,是一种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学,剥除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秘恐惧。《荷马史诗》于是成了‘希腊的圣经’”。——《百度百科》

[转载]虚假的古希腊文明?【二】
   当然,西方研究荷马史诗问题的专业学术界,也提出荷马史诗早期编撰者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而是埃及亚历山大港城的泽诺多托斯(公元前285年左右)、阿里斯托芬(公元前195年左右)和他的弟子阿里斯塔克斯(公元前160年左右),这三位学者都是当时中东地区(现北非埃及)最大的学术中心——埃及压力大港城著名图书馆的主管人。

但是,他们都疏忽了一个细节,该城所处位置在两千多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根本不具备建城条件,海水退去露出陆地,已是公元后几百年之事,亚历山大港城图书馆,在历史上可能根本就不存在(该问题另文专论)。无论如何,他们三人编撰的版本,谁也没有见过,现在全球能看到的最早版本,就是公元十世纪的手抄残本,这是东西方都认可的不争事实。

更令人惊奇的是,《荷马史诗》共24卷,其中《伊利亚特》有15693行,《奥德赛》有12110行,约需50多万个单词!这在公元前200年,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当时的中国写字刚脱离甲骨不久,是刻在竹简上,条件好的写在绢帛上,但不宜保存,想流传千年,非常不易。所以,当时的文章都是以简短为要,而且,书面语言还没发展到长篇大论的程度。

正基于此,差不多编撰于同时期的孔子的《论语》仅仅万余字,而老子的《道德经》才不过五千字!文化的发展,是和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正比,中国是发明纸的国家尚且如此,那么把字写在羊皮上或埃及莎草纸上的古希腊人能比中国强到哪去?(埃及莎草纸不是纸,是一种植物的茎,类似中国的竹简)50多万单词,需要多少张羊皮或莎草纸?以当时生产力、科技的水平,无论如何也产生不了如此鸿篇巨制,它只能是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的产品。

[转载]虚假的古希腊文明?【二】   何新先生经过研究和严格论证指出:“由此可见,荷马史诗与其说是希腊史诗,不如说是古中东土耳其、波斯、埃及地区流传的史诗。十字军远征中东,为欧洲人从中东地区带回来所谓的荷马史诗,于是,荷马史诗在文艺复兴时期被重新发现——结果就是,一个可能本来应当是波斯盲诗人的荷马,与希腊雅典城邦没有丝毫关系,却被冠带整齐地包装成了古希腊——雅典‘最伟大’的城邦游吟诗人。其实,荷马史诗正如希腊哲学一样,都是文艺复兴的产物,是文艺复兴以后被一些共济会学者所‘重新’发现的,——或者重新塑造的。···被近世无脑中国文人所膜拜的希腊荷马及其史诗,其学术真相就是如此。”

古希腊文明的历史,没有任何信史佐证,也罕见地下文物出土,没有传承之脉,也没有其他文明国家、地区文献印证。但即便如此,经过西方国家吹捧,仍成为人类早期最高文明的结晶。反观中国,司马迁在《史记》里,把经过人们代代相传的远古故事写成三皇五帝本纪,近年来还有考古发现佐证,但西方世界仍不承认,认为那是胡说。

要知道,《史记》是经过两代人努力由官方主持修订的第一部正史!

西方国家就是这样采用两重标准来质疑、贬低中华民族文明史。还是那句老话,在事实面前,一定要坚持“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并发扬光大之。


(待续)                                  2019.8.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