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萧楠回答灵魂拷问:什么是好的研究?什么是投资的真问题?集中的风险在哪儿?

 醒着做梦2frcjm 2020-11-10
易方达知名基金经理萧楠今天刚做了一场路演,回答关于投资的灵魂提问:什么是好的研究?什么是投资的真问题?集中的风险在哪儿?
 
这场路演获得了超过10万人次的在线围观,看得出来,萧楠用心做了准备,还邀请了公司研究员一起上场,希望更多地让投资者看到内部的投研过程。
 
萧楠的过往业绩非常可观,易方达消费行业在他管理的八年多时间里,年化回报率是22.88%。目前,他管理的5只基金规模是344.73亿元。
 

每次路演,看得出萧楠对投资者的认真和用心,而对于萧楠,可能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是:
 
1,他凭什么能把消费做到如此之好?消费品研究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萧楠做的好,也并不只是因为消费赛道好,有些消费主题基金也有做的实在不怎么样的,

如果萧楠能拆解一个研究过程给大家,会非常清楚。这场路演没有讲,略有些遗憾。
 
2,投资还会关心,消费和其他研究的相通和不同之处在哪里?这个问题实质回答的是:消费之外,萧楠的能力如何?
 
毕竟,大家都知道萧楠在消费上的长板非常长,其他领域会不会短板?这需要基金经理面对和答疑的,萧楠有简单解释,但相信易方达内部会有细致数据测算,如果能更具体展开会更好。
 
3,萧楠的持股集中度非常高,风险有多大?这一块萧楠有展开解释,内容非常值得分享。
 
小雅把本场路演最有料的几个问题整理出来,有些内容上次路演讲过了,比如投资的不可能三角、按照不同商业模式分类公司,上次讲得更系统完整,这次就不重复了。

小雅把最系统、最有料的上一场路演信息放在本文中,便于大家查看。

消费之外的行业投资能力行不行?

1,消费行业基金的基民盈利情况
 
萧楠:消费行业基金从2011年成立的,我从12年年底接手这个基金,到现在这么多年的时间,它从一块钱涨到了现在的4块多钱。
 
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会发现,绝大部分投资者的持有期都非常的短,有37%的客户大概只拿了不到90天就卖掉了,他们的平均收益率只有3%,非常可惜。

随着大家的持有期逐渐增加,投资回报率是逐渐上升的,那些持有5年以上的人投资回报是非常不错的。

但是我们会发现,真正拿了特别久的,比如说拿5年期的人,只占整个总客户数的0.4%,这是非常非常可惜的。
 
尽管我们不断宣扬长期投资的理念,投资者也很认可你的理念,但是真正要让做到这一点的是很难。

我们后来反省了一下,专业基金经理都很难做到长期持有,怎么能够勉强你的投资者做到很久,所以干脆我们就捆住投资的手脚,把产品锁定三年,让投资者被动持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看看能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2,除了消费行业投资能力,在其他行业的投资情况如何?
 
萧楠:我们在管理消费基金的同时,已经涉及了很多研究领域了,我们在2017年之后直接就出圈了,投了很多成长行业的基金,代表作有易方达瑞恒、基金科顺。
 
如果你们去看它们的季报,会发现这两只基金过去投了很多的互联网板块、先进制造业、化工、金融服务这些行业。

所以,我们的投资范围已经是覆盖了全市场了,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业绩,比如说像瑞恒这样的积极成长资金,在发行以来,它的排名也是相当的靠前,包括科顺也是,两年大概是接近两块钱的净值。

我们现在的覆盖范围储备的板块和投资标的,已经可以把投资范围做的更广一点。

持股不动是躺赢?

3,在过去三年中,你的十大重仓股里有8个一直持有,过去5年中,你的十大重仓股也有5个仍在持有。过去的5年当中,你的重仓股收益最低涨了250%左右,最好的涨了720%左右,许多投资者认为您是躺赢的,你怎么看?
 
萧楠:这是一个误解,我们讲,躺着比反复横跳难多了。

大家大家如果做投资,一定有这种感觉:比如你买了一个公司,它老不涨,别人老涨,你看着别人天天赚钱,你难受不难受?你肯定难受,这种情况下你要不要操作?

你恨不得卖了它,不操作你非常难受,操作了你心里就舒服了。比方说,今天有个人告诉你,有个公司非常好,明天还有一个人告诉你,另外一个公司非常好,满地都是捡钱的机会,你要不要操作?你恨不得把刚才那个长得不好的赶紧卖掉,去追那个特别好的,这是人性。

所以,操作才让你舒服,不操作你是非常难受的。

但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找到一个好公司以后,我们为什么要拿着不卖?我们经常讲到,要买让你睡得着的公司,当它让我觉得难受的时候,当别人都在涨的时候,你是愿意跟他一起走下去的。
 
所以,长期投资这件事情是非常逆人性的,反复操作这件事情才是顺人性的。
 
研究的三个层次

4,什么是好的研究?

萧楠:我们讲,研究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叫做基本研究能力。就是我们简单的讲把这个公司能说清楚,公司的报表细节讲清楚,公司的产品结构查清楚,公司的上下游关系讲清楚,公司的治理结构说清楚等等。
 
往上一层,叫高尖研究能力,高尖研究能力有三个重要的点:
 
第一点叫本质思维,就是你告诉我,这个公司做生意的本质是什么?
 
第二个重要点叫做研究史观,就是说我们把这个行业的来龙去脉,为什么这个行业经过很多年的演进,演进到今天这个位置,形成了今天这样的格局,形成了今天这几个玩家,这叫历史史观。

第三个很重要的支撑点叫终局思维。就是说,你研究了这么多行业和这个公司的历史,那么你觉得,未来这个行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格局是怎样的?它的格局是寡头垄断还是一样的,强者恒强还是继续分散等等。

未来这个行业会长成什么样子,你要有自己的逻辑判断,你逻辑上的变化要有数据和逻辑支撑。

最高层次的能力,我们叫做抽象模型能力。这一点是我们最看重的,优秀研究员身上的闪光点就在这里了。
 
什么叫抽象模型能力?举个例子来讲,比如说,我们以前学初等数学的时候,会去算三角形、圆形、矩形的面积,但图形复杂一点了以后,我们就不知道该怎么算它的面积了。
 
后来有了微积分这个工具以后,我们会发现,复杂图形的面积我们就可以计算了,因为我们有了更高阶的工具来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高阶思维工具。

好的研究员也是一样的,当我们在研究中卡住了一些地方,会是非常关键的地方,我们想不明白的时候,有研究员站出来给我们提供一种高阶思维工具,就有了它以后,我们看很多问题会一马平川。

我在这里例子举个例子。我们知道,家电行业肯定受宏观周期的影响,但是我们看过很多分析师的文章,对于宏观周期如何影响家电行业有很多的模型解释,但没有一个模型让我们觉得非常满意,说它的解释力非常强。
 
后来牛老师(易方达消费行业研究员)来了以后,他做了一个信贷脉冲模型,这个模型妙就妙在,它不仅能够解释一些耐用消费品的销售周期、基本面周期,它还能解释一些估值变化的原因,这就很厉害了。
 
对我们来说,我们在研究耐用消费品的时候,这就是一个非常高阶的工具,这就是一个优秀研究员给我们做的贡献。所以,在我们公司,一个好的研究员的薪酬待遇是可以超过基金经理的。

投资的真问题和伪问题

5,什么叫投资的真问题?什么是投资的伪问题?

萧楠:简单讲,可被研究的问题,才是真问题,我们把要不要投资一个公司,拆成若干个问题,然后我们像拼图一样,把若干个真问题一点一点的去解决,慢慢把公司的投资图景给拼出来,这就是我们讲的真问题。
 
什么是伪问题?比如说,下个月股票涨不涨这种问题,如果我要是能研究清楚,我在这个股票上反复做波段,我能做成世界首富了。

但问题是,不会是这样的,我不要说做成世界首富了,我连一套房子的首付都挣不出来,不可能通过研究这种问题去获利的。
 
还有一个最要命的问题就是,伪问题不能够被验证。比如说,30年未有之大变局啊,资产价格几十年之拐点,这种问题很难去验证,你说我预测明年房价跌一半,如果明年不跌没关系,我的预测中间有点扰动,明年后年跌一半,那这没法说了。
 
我们研究问题,是要可以验证的,否则它就会变成一种信仰,你研究问题就是为了得到一个答案,把答案变成信仰,你再也不改错了,这是非常要命的。
 
研究这些问题都能拿诺奖,能不能拿诺奖不知道,肯定能挣到大钱。但你看,研究特别大问题的人,像不像一群初中生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

它隐含的假设就是,自己的数学能力在陈景润之上,这在大多数场景下,都是过度自信的表现。

集中持仓的风险巨大?

6,你的持仓非常集中,您不担心会产生风险吗?
 
萧楠:这个话题我们展开来讲,我们来讲讲什么是风险。

大家都知道,所谓分散投资,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叫分散风险,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是商学院的教材教我们的,我自己是商学院毕业的。
 
这个来源是有这样一个假设:在一段时间内,股价的波动呈正态分布。什么叫呈正态分布?讲白了,就是涨多了就跌一点,跌多了再涨一点。
 
如果你基于正态分布的假设,什么叫风险?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马克维兹先生定义的,风险就是股价收益率的标准差,标准差越大,方差越大,风险越高,这是经典的对风险的定义。
 
如果我们相信这个定义,我们就相信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面,为什么?我们说,风险会有大的波动,为什么会有大的波动率?是因为这个投资组合资产的相关性很强。如果我们买了很多相关性弱的资产,股价的波动率就降下来了。
 
相关性弱怎么解释?比如说,我们这个行业买一点,那个行业买一点,这种属性的资产买点,那种属性的资产买点,相关性降下来,波动就降下去了,风险就降低了,这是经典的对风险的定义。
 
但至少在巴菲特先生那里,他是不同意这个定义的,为什么不同意?就是大家对股票收益率分布的假设是不同的。
 
经典的商学院告诉我们的说,股价的收益是正态分布的,但实际上,可能在我们的眼里,股价的收益率分布是幂律分布的

我们说,支配人类社会的规律无非就两条:一个叫正态分布,一个叫幂律分布。身高就是正态分布,有人高,有人矮。幂律分布是什么?大家经常讲二八定律,就是20%的人占有市场上80%的财富,这叫幂律分布。
 
在投资世界里面,如果你长期看,而不是放在一个短期,短期确实股价是正态分布,但如果长期看,股票市场真的是幂律分布的,投资回报是幂律分布的。   

我举个简单例子,过去有一个统计,美国200年的股市过程中间,创造美国股市这200年来增量市值的只有前4%的公司,也就是说,4%的公司创造了200年来所有市值的增长。
 
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如果你做分散投资,匀着买100个股票,96个股票都是错的,只有那4只股票是对的。
 
所以,我们做投资,尽量把所有的钱都放在4%的篮子里,而不要放在其他篮子里,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如果我们相信,投资世界是幂律分布的世界,而且长期来看,投资世界真的就是幂律分布的世界,如果我们相信这一点,就应该把钱放在这些公司,等着它们成长,找到4%的公司那些伟大的投资机会。
 
(小雅注:在正态分布领域,平均值可以代表整体。但是在幂律法则统治的领域,平均值毫无意义。

正态分布法则和幂律法则的典型代表是分别身高和财富,把姚明放到100个人中,并不会显著改变平均身高,但把比尔·盖茨放到100个人中,就会极大改变平均财富。)

7,根据今年的第三季度的数据显示,您管理的基金规模已经达到了300亿以上,有投资者认为,基金规模越大,管理难度肯定会越大,你怎么看?
 
萧楠:从基金规模扩大到管理难度的扩大,并不是一个非常线性的东西。关键是,大家买这个基金的时候,去看这个基金经理的过去的理念和风格。
 
如果他需要频繁的换仓,要作很多微操作的话,确实规模是一个限制,因为很多微操作就做不了了。
 
但对于我们来说,在规模还很小的时候,我们不怎么换手,在规模大的时候,也不太需要靠操作来实现业绩目。

所以,规模压力对我们来说并不大,因为我们的投资方法,我们的理念,天然支持一个比较大规模的投资。


以下是今年3月2日萧楠的超有料路演
我从2006年硕士毕业以后就来到易方达,到现在有十三四年了,我做过交运、纺织、服装、消费行业、金融工程的研究,2012年做了基金经理。 

过去几年,消费行业基金无论是从绝对收益还是从相对收益来看,都表现挺好的。截止到12月31号,我任职以来的(年化)回报做到了19.79%。

我知道,很多持有人是在基金很热的时候追进来的,但还好,虽然也有很多痛苦的过程,但是我们算过一个数字:平均拿过一年一个季度以上的持有人,基本都是能够赚钱的。 

7、8成基金经理重仓股持有周期
小于或等于一年

我们过去几年有这样的业绩,主要是因为我们坚持在产品做出了差异化。

大家买基金可能会感觉,基金经理的方法、理念、策略非常眼花缭乱,比如,基金经理经常说,我是这样做投资股票的,我认真研究了宏观,精确把握了中观,深度研究了个股,所以业绩做得很好,我把这叫学院派。 

还有基金经理说,投资股票就是投资未来,看准人类的方向、中国的方向是什么?以后的产业方向是什么?我们去选对赛道,站对风口。我们把这样的叫未来派。

也有人说自己是巴菲特传人,信奉价值投资,相信时间的力量,他们号称自己是大师派。

还有一派说,我要在便宜的时候买,在贵的时候卖。我开个玩笑说,这是废话派。
基金经理的理念虽然五花八门,但实际上,大家的操作逻辑,或者讲最后行为表现出来的,还是蛮一致的。

我们做了一个数据,把一个基金经理过去3年或者5年的重仓股拿出来,看重仓股在他的持仓里面平均呆多久。
比如,如果一个基金经理的前10大重仓股,连续20个季度(5年)都出现在他的季报里面,我们就认为这个基金持有这个重仓股5年。

我们把所有重仓股都拿出来,看平均持有时间,按照1~10分进行打分,做出来数据我们毫不惊讶。 


我们找了过去市场上三年期、5年期业绩最好的100个基金,结果看到,30%的基金经理,重仓股刚好是拿一年的,因为他在三年期的打分是3,平均持仓是一年,如果5年期的打分是2的,平均持仓是1年。

40%~50%的基金经理,重仓股持有不到一年,一年之内就换仓了,30%的主流基金经理是刚好一年一换的。70~80%的基金经理,重仓股持有周期是小于等于一年的。

很有意思的是,大家在不同的时间看好不同的股票,又以相同的周期又把它给卖掉。

看起来理念眼花缭乱、各有不同,有投成长的,有投价值的,但是实际上,大家操作基本就是一年一换

我在什么地方?我把自己用黄色给标出来了,在最右下角那个位置。相对同行来说,我拿的时间是非常长的。100个基金里面,从5年期的角度来讲,我是持股时间最长的。

为什么基本面投机在A股有效?

A股主流的基金经理为什么这样做?我们用一个词来讲,A股的主流策略叫做基本面投机。

什么叫基本面投机?如果我们下一个主观的定义,就是你拿股票一年以下就叫投机。

投机这个词不好听,我们把它讲得好听一点,就是依据基本面变化一年以内的短期投资,也叫做投机,A股的机构投资者的主流投资逻辑和投资策略,就是只拿一年或不到一年。

排在前100个的基金都是这么做的,后面就更不用讲了,都是差不多的,而且平均换股周期还要更短。

基本面投机策略有没有效果?这个策略本身是非常有效的,要不然,主流机构也不会选择这个策略。 

我这里有一张表,就是在不同流动性环境下,A股投资者会怎么做?


当市场流动性非常差的时候,投资者典型的行为是,拿着放大镜去找上市公司的缺点,他们会非常谨慎,研究公司的时候,会把公司的财务报表都看的清清楚楚,拿着放大镜去找瑕疵,这是A股主流投资者在流动性差的时候的行为模式。

当流动性开始变好的时候,他们怎么做?原本是要看三张报表的投资者,这个时候就只看一张表,而且在这张表里面,基本上就只看一个指标,就叫EPS或者叫只看利润。如果利润变好就买入,利润变差了就卖出,这是在流动性中性的情况下。

A股的机构长期是在中性流动性假设下面去做投资的,因为市场有牛市有熊市,长期看来,市场的流动性是中性的,这就是A股到目前为止的一个主流逻辑。2006年以后,这种投资方式就变成了A股的主流的投资方式,在2006年之前不是这样的。

当流动性特别好的时候,2015年以及今年疫情之前的市场,投资者做投资,看的是投资标的的空间,他们不看报表,当时有句话叫“你看报表就输了”,你不能看报表,只能看空间、看题材、看图形,这就是A股主流的投资策略。

基本面投机成为公募基金的主流策略,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必然。
 
什么叫历史的必然?因为A股脱胎于一个坐庄时代,2003年之前的A股,股票是要以空间想象为第一决策基础的,A股是以题材为决策依据的历史。对空间的追求,写在每一个A股投资者的基因和血液里面,这叫做历史。

再看现实,公募基金唯一合法合理的选择就是做基本面, 但是公募基金的持有时间又不能特别长,为什么?因为客户不允许。

我给大家分享两个数据,易方达消费行业基金和易方达中小盘基金这两个基金,过去5年市场表现都很好。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这两只基金的持有人,平均持有基金只有300天,持有时间如此短。这个行业里面找不到特别好的长期客户,这是第一个认知。

拿一年的客户赚钱没有?我们观察了一下,我这个产品有130多万客户,赚到钱的客户平均持有450多天。只要再稍微拿长一点,是可以赚到钱的。这一点,我觉得还挺遗憾的。 

用自己的职业生涯去冒险
而不要用客户的钱去冒险

市场上的主流产品,虽然理念、方法各不一样,但大家的行为是逻辑一致的,基金经理的行为是高度同质化,在这样的市场里面,如果想要提供一个差异化的产品,我觉得,大概需要三个条件:

第1个,基金公司需要用比较大的容忍度去养这个基金。因为这个基金要做一个差异化的策略,就要站在市场的对立面,肯定会有很多时间是非常难受,它会非常落后的,这个时候,需要基金公司有战略定力去养这样的产品。 

第2点就是,基金经理本人要有愿景,要有决心、有信仰去提供一个差异化的产品。我们经常讲,要有坚定的信仰和强大的心脏,讲的就是这件事情。

第3点就是,我们觉得,一个负责任的基金经理,应该用自己的职业生涯去冒险,而不要用客户的钱去冒险。不能够用客户的钱去赌博,赌赢了,我就拿奖金,就加官进爵,赌输了以后,我换个地方再赌,这件事情是不对的。

如果要赌,也是要用自己的钱去赌。所以,我们公司非常提倡基金经理用自有资金去买自己的产品,包括我们的递延的收入,我们都会买成自己的产品。 

我想跟渠道和自己的客户说,这个市场充满同质化,我们建议客户去选择差异化的产品?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跟你采取同样策略的人,参与者越多,你的潜在收益率就越低。

如果大家都觉得某一个东西有机会,这个东西的潜在收益率就变低了。

市场上有一种误解,大家觉得蓝筹股和创业板是跷跷板,蓝筹涨了,创业板都跌,创业板涨了,蓝筹股就跌,很多人觉得,把蓝筹的基金经理都逼死了,都下岗了,创业板都能涨上天了。

这个想法恰恰是错误的,所有人都去买创业板的时候,创业板的潜在收益率就变低了;所有人都去买蓝筹股的时候,蓝筹股的收益也就不高了。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不容易想明白的问题。 

还有人看到外资涌进来,就觉得外资给我们抬轿子,我说外资来了,我们从宏观上是欢迎的,因为外资给我们带来了良好的定价机制,它具有很好的价值发现的功能。

但对于我们来说,外资的投资策略,多少跟我们这样的基金经理是有所重合的,我们心里面是有些抵触,是不高兴的。我们有句话叫,跟你志同道合的人是过来抢你收益率的人。

所以,对于外资进入A股,从宏观上我们是欢迎的,但微观上,自私的想法来讲,我们多多少少是有些抵触的。 

不管怎么样,想在这个市场里面拿到一些超越寻常的收益率,应该站在主流策略的对立面,这至少是我自己的选择,我觉得我要选择站在主流策略的对立面,我要选择做一个少数派,我要把我的产品做得非常鲜明,让大家一望便知,这就是我个人的想法。

而且易方达的环境,也允许我做出及其高度差异化的产品。

对于差异化做个总结,第1,我们说,投机的方法是千万种,投资方法只有一种,就是做价值投资,老老实实买到好公司,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发现独特的价值,你和这个公司在一起要拿很久。 

第2个,易方达基金是这个行业里面,极少数能够提供高度差异化产品的基金公司。

第3,我个人也是非常强烈的希望,能做一个高度差异化的产品,和市场都非常不一样的产品。

很多人讲,你的差异化,不就是你要拿很久的股票,你拿着不动,其实也不是这样的。首先,不是拿着不动,第2个,拿着不动,其实很考验一个人的定力,也很考验一个人的眼光。

拿着不动,效果到底怎么样?咱们来看一看。 

过去3年,我的10大重仓股里面,有6个是拿着不动的;过去5年,我的10大重仓股里面有5个是拿着不动的。

这5个股票的业绩表现,最差的一个涨了252%,最好的一个涨了728%。关键是,你的能力要跟你的策略相匹配,你想实现这个策略,你想拿很久,关键是你要拿到好股票才行。

世界上没有完美:投资的不可能三角 

下面说一下自己的理念。我们的理念其实非常简单,通过深度研究找到高质量增长能力的公司,在低估的时候买入,去获得长期复利回报。

简单讲,拿到一个好公司,要拿比较久的时间。这个东西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做起来是非常难的。

什么是好公司?基金经理经常跟你说,因为这个股票好,这里好,那里也好。但我要讲的是,大家用常识去理解,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公司,没有完美的股票

从财务的角度来讲,什么叫完美的公司、完美的股票?公司增长快,盈利能力强,ROE高,自由现金流还好,源源不断的钱进入股东的腰包里面,我们认为这是好公司。

但世界上不存在这种所谓完美的公司。

我给大家讲一个概念,叫不可能三角,就是在长期视角下,大部分企业不可能同时做到高回报、高增长和高自有现金流。


大家想想这个道理,你去开了一家公司,公司非常赚钱,每年业绩都翻番增长,你要干什么?你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借钱,用股权融资的方式去拿钱,把挣的钱再加上银行借的钱,去投资,去扩大生产,这个时候,你的自由现金流就会很差。


反过来讲,如果一个公司盈利能力非常强,自由现金流也非常好,意味着什么?这么好的自由现金流,你为什么不去投资?意味着这个公司可能已经没有太多的成长空间。

为什么价值风格的基金经理和成长风格的经理互相看不惯,讲白了,就是在这个三角形上,大家选择的点不一样。

价值型的基金经理更偏重于看自由现金流、看ROE这些指标,成长性的基金经理更渴望去找到更好的增长率指标,在一个三角形里面,永远不可能同时兼顾3点。 这三个点在哪个点上选,就决定了一个基金经理的风格。

A股的主流风格,还是非常看重增长率这个指标的。为什么?

因为过去我们经济是高速增长的,看到高速增长的公司,大量的成长股都在这个里面。

投资成长股,可以快速的消化公司的估值,给我们带来好的回报。但问题是,什么样的成长才是好的成长?这个问题可能大家关心的不多。

A股泡沫堆积特别厉害的时候,甚至有段时间,连对造假的公司都非常容忍,只要你给我做出一个高增长的报表来,哪怕造假我都可以忍受,这就是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市场的逻辑,A股是极端偏好增长率这个指标。 

但是个人选择来讲,我非常关注的是自由现金流这个指标,相对来说,我对于增长率的要求放得比较低。为什么?

大家看ppt,左右两这两个公司的对比,这两个都是现在基金的重仓股。左边这个公司,过去12年的时间里面,固定资产膨胀了5倍,收入膨胀了15倍,利润膨胀了25倍。这个公司的股价涨了45倍。


为什么这个公司的股价涨的比利润多得多?大家说这个公司的估值在上升,它的估值和业绩一起往上走,戴维斯双击。为什么会实现戴维斯双击?

大家看,这个公司的自由现金流涨了45倍,是自由现金流拽着这个公司的股价在往上走。

我们对比看右边这个公司,过去几年它的固定资产大概膨胀了20多倍,只带来了大概14倍的收入增长,7倍的利润增长,股价只涨了5倍。我们可以看到,这门生意的代价是非常大的。

这个公司自由现金流,瀑布一般的往下掉,为什么?这个公司只要接得到订单,就一定要向银行借钱,向股东融资,拿来钱以后投厂房、投机器、投设备,才能继续接到订单,一旦不投资,这个公司就没有生意了,这是一个很差的生意。

在一个长期视角下面,我一定会更多选择左边这样的公司,而少选择右边这样的公司。 

关于生意模式好坏的分类:
坐地收钱、苦尽甘来和自我燃烧

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有些公司长成左边,有些公司长成右边这样了。

我们说,商业模式非常重要的,巴菲特花了很长时间一直在跟大家讲,我们买公司不是买股票,买的是生意。

这个世界上的生意实际上是有三种,有好的生意、有坏的生意。也不是说不赚钱就是坏的生意,有些公司只不过是对于股东不太友好。


什么是好的生意? 

我们认为,第1类叫做坐地收钱的好生意,投资不多,但是回来的很强。

互联网搜索引擎是不是好的生意?投资钱不多,但是回来的钱很多,而且这个事情市场上赢家通吃,有一个占据霸主地位的搜索引擎,大家就不太愿意再用别的什么搜索引擎。再比如说医药、高端消费这样的,都是坐地收钱的生意。

还有一种生意要差一点,这种生意做起来很苦,但是一旦成功也能够苦尽甘来,也能够实现坐地收钱。 

现在的很多巨头,当年也是苦尽甘来的,做了大量投资、研发,很多的汗水和泪水下去,终于熬出头,他也能坐地收钱。比如说化工、金融、交运这些行业,等到它拿到一定的市场份额以后,它就可以开始坐地收钱,之前是非常辛苦的商业模式,我们叫苦尽甘来。

还有一种商业模式,我们叫自我燃烧,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这样的公司很累,他们要花很多钱去投固定资产,去投研发,他们把所有节省出来的效率都送给了自己的客户,因为如果不这样做,自己就面临着淘汰,被客户抛弃。比如说电子、冶金、很多低端制造业都是这样的公司

从股东的角度来讲,最好的一定是第1类商业模式,从投资的角度来讲,给我们带来非常高额回报的,一定是我们在第2类商业模式里面发现未来的第1类商业模式的公司,商业模式决定了自由现金流,这就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投资理念。

我们说要找好公司、好生意,我们是不是一如既往做到了?大家过去看我们过去重仓股的财务特征,我们确实选到了一大批高ROE、高ROIC,低PE和高自由现金流的公司,这一类的公司的有息负债率还异常低,这就是坐地收钱的生意,占我们整个市场的主流。 


我们风险调整后的业绩其实也是非常好,因为我们找了一大堆这种公司,这类公司的组合必然它带来比较好的夏普等指标。

再来讲一下风格差异。我们把2013年以来所有的偏股型基金都画成一个点,把它投射到在二维坐标系上面来。

横轴指的是基金从2013年以来的持股平均市盈率,什么意思?就这个点越靠右,就意味着基金经理越偏成长,越靠左,越偏价值。 

纵轴是什么意思?纵轴说的是平均市盈率的标准差,大家学过数学都知道,这标准差越大,说明经经理的风格切换的比较频繁,标准差越小,就说明基金经理坚持一种风格。

我们一直是在散点图的最左下角这个位置,我从做投资的第1天开始,就一如既往的坚持同样的风格和理念,一直在这个图的位置。 




该文还有问答环节,见易方达萧楠做了一个真正面向投资者的路演:把市场、风格都说清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