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品消费时代浪潮下的生活方式

 新用户14238977 2020-11-10

“艺术北京2019YC圆桌论坛——消费时代的艺术生活方式”现场

日趋增长的全民艺术消费市场

台湾画廊亚洲艺术中心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转变。亚洲艺术中心(北京)总经理李宜霖认为,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早期,画廊的客人收藏艺术品更多的是从投资的角度进入的。这些年,逐渐转为寻找自己真正喜欢的艺术品,而不是完全看市场升值的空间。这个特别在艺术北京的博览会上可以看到趋势。因为艺术北京不只是有在当代画廊的部分,还有经典北京、设计北京。力图推动大众的艺术入门,进而艺术品收藏、艺术投资,搭建艺术消费的平台。所以,亚洲艺术中心持续参与艺术北京的平台。

从左至右:无上堂艺术空间主人 佘文涛、亚洲艺术中心(北京)总经理 李宜霖、佳布尔地毯CEO兼设计总监 雷宇凡、半木创始人兼创作总监 吕永中、资深媒体人裴刚在“消费时代的艺术生活方式”论坛现场合影

“目前,大陆的艺术品市场很像二三十年前的台湾,但是现在国内的认知和成长速度更快速。”李宜霖回顾台湾从70年代开始,已经注重住宅装修,请设计师设计住家、办公室的空间,客人们逐渐开始有艺术品和精神性的需求。画廊也同时开始委托设计师找艺术品,满足自己客人的需求。

“当时画廊在为客人空间配画的时候,会选择大概在10万至20万左右的艺术品。”李宜霖认为在10万上下可以被认为是艺术品消费。这些高品质的生活用具可能是买一张设计师的限量版家具、椅子、灯饰等等,从几万块到几十万不等。这方面需求的增长,在他看来是利好的现象。

“最近几年,可能会提出在沙发后面的墙面上需要挂一张怎样的画?而不是这张画明年翻两倍,后年翻3倍,真的心态完全不一样了,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转变。”不仅在亚洲艺术中心的客人反馈中,李宜霖也观察到国内民营美术馆、公立美术馆增长的趋势也是影响大众对艺术品认识的重要因素。

李宜霖了解到:“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的人数,每一年大概有1亿。在全国各地政府申请的博物馆、美术馆大概有四五千家。”从美术馆、博物馆层面也间接在引领大众对艺术、文化水平的提升。包括艺术区、博览会、跨界艺术家工作室品牌等等。从李宜霖在一线艺术品交易市场的体验看,全民艺术消费的这个时代已经来临,而且市场会越来越大。

英国皇室寝具SAVOIR-BEDS在英国/法国/美国/中国分别与四位最为代表时代精神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师合作。吕永中先生受邀为其No.1号床垫设计床架,并由半木精作坊和伦敦SAVOIR工坊携手共同完成此高级定制款,是中英顶级手工艺工坊共同对设计与工艺的完美呈现。

艺术-设计让生活以更温润的方式来接待你

在画廊的收藏群体中,逐渐增多的是对家庭空间的艺术品消费需求。2006年由吕永中创立于上海的“半木”,是致力于当代东方生活方式的高端原创家具与生活品牌。“半木”创始人兼创作总监吕永中对YC艺术网谈到这十四年的高端原创家具与生活品牌运营的体验时讲道市场需求的变化:“首先,人们对生活有更高的需求了;第二个转变在对美学和个人化。我致意传统,因为家是一个人文命题。简单说你睡觉的卧室能不能以一种更温润的方式来接待你。”

在“半木”以品牌作为载体,把设计纳到社会人文的大时代背景当中去探索在当代的可能性的时候,希望以更当代的方式把融合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也为下一代实践者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资源。

一幕茶戏,八方禅茶

“我时常想,与几位最好的朋友,结伴去往一座大山。

山顶有一个平台,不需要太大,还要有一棵大松树,

我们围着坐在树下,泡上一壶热茶,看着山景,

就这样待上半天…… “少儿编程加盟www.jqrbcw.com

吕永中 2014年 于五台山佛光寺有感

吕永中以半木的运营达到“器以载道”的理想,探究传统与当下以什么方式更容易传承历史。我们能不能以更当代的方式把它融合到你的生活当中;或者为下一代人他们继续往前走的时候,我们能留点儿什么?所有这些都是“半木”一直思考的命题。

吕永中每年也会买一些艺术品。在他看来思路很简单,第一,就是不会很纠结,只选择预期的价位就行了,一旦考虑投资因素很纠结;第二,是放在家里或者工作室看的,如果一直觉得还不错,耐得住时间会把它留下来,如果觉得不是那么满意,就把它用到自己的空间项目里去,让客人再去看。因此,作为设计需要一个平台,艺术品如果落地道生活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市场的推动下,恰恰能回归到它的本质问题。高高在上的当然需要,但是更重要的市场的能量推动跟改变,如果我们说艺术有教育作用,就应该跟生活接的更紧密。

“我从来不低估消费者。”在他看来,很多艺术设计都是在消费的推动、互动过程当中,互相激发而解决了。只有把艺术,把设计融在生活中与消费发生关系的时候,才发现艺术、设计的天空打开了很多。

重新理解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希望以当代艺术的方式,去重新理解织物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佳布尔地毯CEO兼设计总监雷宇凡说艺毯与“半木”空间的温润木质相得益彰的组合。

在艺术北京艺术博览会其间佳布尔地毯举办了主题“色彩即情感”艺术地毯展。展览的灵感来自欧普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大师肯尼斯·诺兰德Kenneth Noland最具标志性的图式,以单色圆环构成的“圆心绘画”。佳布尔地毯CEO兼设计总监雷宇凡在英国5年的居住时光中,泡在利物浦泰特美术馆令她最喜欢的生活方式。Kenneth Noland最经典圆形作品被泰特珍藏并免费向公众开放,画作的标志性特点是一件发光的物体,由一圈圈单纯的色彩组成,直接在原始画布上涂抹,Kenneth Noland的每一组色彩线条之间充满活力,靶心绘画,视觉色彩冲击力极强,令她印象深刻。

佳布尔地毯参加SKP新光天地奢侈家具展

在她看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回归本土,与中国传统相互作用,产生中国生活方式的设计作品是更有意义的事情。

画作与器物、家具共同构成的精神生活空间

今年,“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又是2014年“在此——中国生活艺术之国家大剧院展”以及2017年“书斋·追古——中国生活艺术展”之后的第三次当代生活艺术展,行成当代生活艺术展的三部曲。这三次展览都是由北京无上堂艺术机构创始人、策展人,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执行秘书长,中国高级室内建筑师佘文涛(智吉)作为策展人而创作的。

“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现场

据佘文涛介绍,2014年首展是“在此——中国生活艺术之国家大剧院展”,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多个元素展开,其中截取了生活九雅:琴、棋、书、画、诗、酒、花、香、茶。这九种生活的雅事,呈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内在的精神。

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就是糅合在生活细节当中的。而且在展览的最后做了一场雅集活动。在古代社会中,文人墨客之间的生活雅事在生活中很随意、很轻松就发生了,那个时候的雅集,就像是我们今天每一个朋友之间偶尔碰碰面,轻松交流的状态。

“书斋·追古——中国生活艺术展”展览现场

“在此——中国生活艺术之国家大剧院展”先是从线索上梳理出“雅事”对今天生活的价值意义。

第二个展览“书斋·追古——中国生活艺术展”从书房展开。书房是最具备承载文化、精神性的生活空间。“书房”展通过九位古代的文人和九位当代的知识分子间的对话,赋予每一间书房融合的古今的状态。因此,我们的主旨并非复原传统的某个瞬间或局部,而是呈现古典精神与当代生活如何融合。

第三个展览“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赏石是收藏门类中的非常特别的,极具东方性。西方没有这样的赏石文化。“赏石文化”指向的是人的性情、品格。人与一块石头之间在对话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融合其中。

这三个展览,从宏观到微观,相互作用关联。中国人的生命状态,人文精神和生活方式是共同的线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