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情表》在构思上极具匠心,你知道这“匠心”体现在哪里吗?

 立恒语文 2020-11-11

《陈情表》在构思上极具匠心,你知道这“匠心”体现在哪里吗?

《陈情表》是蜀汉旧臣李密给晋武帝司马炎上的一道情词恳切、“悲恻动人”的表章。上表的目的是恳求奉养祖母,辞职不就。为达这个目的,李密行文时必须处理好两对关系:忠和孝,情和理。即李密在向晋武帝表达自己不得不对祖母尽孝的同时,不能忘记对建立不久的晋朝、对登上皇位不久的晋武帝的“忠心”;在真切抒写孝情的同时,不能忘记晓之以理。李密不能因为要对祖母尽孝,就大谈特谈孝心,而纯粹不管自己这篇文章的特定读者——晋武帝;李密不能因为要抒写孝情,就毫无节制,肆意饰情,而纯粹不管道理。

假如李密这样做,这篇表文带给李密的恐怕不是晋武帝的同情,乃至认可、支持,而是杀身之祸。所以,李密要想通过这篇表文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在文章中既恰当地讲孝、抒孝情,也要恰当地讲忠、表忠心。只有把忠和孝,情和理都摆放在恰当的位置上,李密的目的才有可能达到。那么,李密的这个目的达到了吗?从清人吴楚材、吴调侯编辑的《古文观止》的记载来看,李密的这个目的达到了。原文是这样说的“ 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这说明,李密的这篇表文在处理忠和孝、情和理这两对关系确实非同一般、匠心独具。

《陈情表》在构思上极具匠心,你知道这“匠心”体现在哪里吗?

下边笔者就这篇杰作处理这两对关系的独到之处做一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表文第一段作者以叙述的笔法陈述了自己幼年的酸辛及现在祖母卧病在床、自己必须时时照料的悲苦现实。陈述自己幼年的酸辛,作者先用两句话总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接着从两个方面展开。

先着眼于时间,依次叙述了自己生下六个月时父亲去世,四岁时母亲改嫁,祖母收留了自己;小时多病,到九岁时还不能独立行走的令人心酸的事实。

次着眼于环境,叙述自己孤苦无依的成长环境:“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叙述祖母卧病在床、自己必须时时照料这一事实,作者用笔很简洁:“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短短四句,18个字,写尽了祖母离不开自己,自己不能远离祖母的现实状况。概括起来,这一段叙述突出的是作者和祖母相依为命、不能分离的现实,隐含的是一个“孝”字。从情感的表达上来看,抒发了作者对祖母浓厚的感激之情、殷殷的尽孝之情。读来悲恻动人。

《陈情表》在构思上极具匠心,你知道这“匠心”体现在哪里吗?

第二段依然以叙述为主,但内容上却和第一段大不一样。它所陈述的是作者自己目前所面临的艰难的处境。这一段的开头很巧妙:“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这是赞美的腔调。李密先用这种方式向晋武帝表达自己对刚刚建立的西晋王朝的立场和态度,从而为自己能够继续“陈情”赢得了晋武帝在心理上的默认和首肯。接下来的文字是叙述的主体,可分三层来看。

第一层叙述地方官对自己的看重及自己不能“赴命”的原因:“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第二层主要叙述朝廷对自己的恩宠及自己的感激之情:“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 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第三层水到渠成地叙述自己的两难处境:“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於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本段的这种叙述在内容上凸显出来的是李密对晋朝、对晋武帝的感恩感激之情,其实质乃是李密不能不明确地向晋武帝表达的“忠心”。

《陈情表》在构思上极具匠心,你知道这“匠心”体现在哪里吗?

第三、四两段转入说理,但理中有情。第三段的说理很巧妙,从笔法来看,真可谓“一波三折”。作者首先从晋武帝所标榜的“以孝治天下”的大政方针出发,展开说理:“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蕴含的感情依然是个“孝”字。接着,作者从晋武帝可能会产生的对自己的猜忌入手,将说理推进一步:“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这里,作者扣住自己的经历和现实状况,明确表明,自己“辞不就职”,不是“矜名节”、有希冀。 这种说法,换一个角度看,突出的其实是我们在第二段里已经看到的“忠”字,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依然是“忠情”。在将晋武帝对自己可能有的猜忌做了一番澄清后,作者在本段的结尾再次将笔触转到写自己的孝心上来,再次表达自己对祖母的孝情:“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第四段仍然采用这种“一波三折“的写法。不过,这次作者不是从说孝上切入,而是先从“忠心忠情”上着手:“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於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次写孝心孝情:“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最后再转到表“忠心”,抒“忠情”上来:“庶刘侥幸,保卒馀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纵观全文,《陈情表》为了达到打动、说服晋武帝的目的,作者在行文时,既抒孝情,也表忠心;既抒真情,也讲道理;从而使文章在内容、结构上呈现出忠孝两全、情理兼具的特色,读来感人至深,令人叹服。

《陈情表》在构思上极具匠心,你知道这“匠心”体现在哪里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