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隆昌范字”与牌坊

 范氏文献馆 2020-11-11

隆昌清官廉吏故事集

廉洁文化建设丛书


张红扬、成应帅、李国主编的《隆昌清官廉吏故事集》共载录隆昌史上之牛树梅、刘光第、李吉寿、肃庆和觉罗国·欢5位德政知县,通过话本小说等多种文体形式,将5人在隆昌勤理政事、助农兴桑、办学昌文、访察民情、体恤民苦、赈灾济困、秉公断案、保境安民等众多故事场景一一集中再现。
此书亮点在于,作者立足于牌坊故事之历史渊源,深入挖掘隆昌地方志、档案馆史料,融入散落民间的牌坊故事、趣闻轶事,以半文半白之语言,栩栩如生地再现了隆昌清官廉吏的感人故事。作者皆为隆昌当代乡贤,所谓隆昌人道隆昌事儿,无论人物风情、水土文脉,抑或县衙坊问、官言民语,全然在一片古香古色中折射出十足的“隆昌味儿”来:石牌坊之瑰丽与辉煌、古驿道之繁华与沧桑、隆昌青石之精细清纯与密实坚硬、隆昌土陶之精美与奢华,更兼隆昌白鹅与夏布等乡土特产,件件般般皆得灵光闪现。信手翻阅,浓浓之乡土馨香扑面而来,隆昌人崇尚清廉之人文精神催人奋进。
注:单独摘取本书林昌宏““隆昌范字”与牌坊”供宗亲学习参考之用。

清代的范家书法以范泰衡、范泰亨、范运鹏为代表,被誉为“隆昌范字”。范家书法从柳体而渗隶书,以王字结体,颜字运气,小篆运笔,下笔讲究法度,风格神韵别树一帜。清代咸丰时期及其后市场上出售书画用的墨锭,很多包装铸上'范家选烟',以促其销,足见范家书法声誉之高。        

范泰衡(1804-1887),字宗山,隆昌人。道光十四年 (1834) 举人,博学善书,咸丰年间任万县训导、代理知县,后主讲万川书院,曾主修同治《万县志》。作为清末学者,《中国理学大辞典》记载:范泰衡,生平为学不喜权术,唯喜“仁”、“诚”,行之以“恕”。范衡泰著有《读周易记》六卷,《读尚书记》、《读孝经记》各一卷,《读中庸记》、《读论语记》、《读孟子记》各二卷。同治三年(1864) 以病告归。其子范运鹏在安微凤阳任知府,范衡泰至凤阳随子居住,潜心研读《易》六年。期间记《孝经》、《孟子》,补《易》记。后归隆昌,光绪十三年始记《古文尚书》。其编撰书目被石印后,广为流传,有的被当时书院作为教材。范泰衡晚年在家乡隆昌效仿范仲淹义庄陈法,置祭田、恤亲族、教子弟,被尊为当地学界引领人物。范泰衡享年84岁,后被祭祀于县乡贤祠。

范泰亨,范泰衡弟,隆昌人。据《清代四川经学考述》记载,范泰亨(?-1864),举人,官至刑部,仁心好学,擅长书法。举平时心得之言,撰有《我心录》。其史料不祥。

范运鹏,四川隆昌人,范泰衡之子,清咸丰丙辰(1856年)进士。清代史料笔记丛书记载,他自幼能文善书,尤以书法著名。授翰林院庶吉士,颁广东司户部主事转郎中、军机处行走、记名御史道衔、安徽凤阳知府。据梁章钜《枢垣记略》云:“咸丰十年(1871年)十月二十三日旨:范运鹏、龚聘英等均著记名,以军机章京用。”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政务机构,由此可证实范运鹏在皇帝身边受到朝廷重用。

隆昌石牌坊群中被誉为'范家书法'的尚存有五处,分别是北关铃铃牌坊、北关禹王宫山门坊、春牛坪郭玉峦功德坊、舒承志百岁坊、云峰关下郭王氏乐善好施功德坊。

四川在北京朝阳区建会馆,又名川主宫,内供古代四川水利专家李冰。正门“四川会馆”四字专请范衡泰书写,古志说“四川会馆”四字 “四海称绝”,可惜 1951年北京市二小迁入时,将会馆拆除。

范衡泰晚年住隆昌,偶尔受聘到隆昌莲峰书院讲课,应邀手书北关铃铃牌坊上长联,上联是“五十年来柏劲松贞历尽风霜雨露”;下联为“九重恩赐龙章凤浩昭如日月星辰”。

隆昌北关旧时有禹王宫,又名禹庙,是湖广会馆,为湖广移民来四川的大商人集资修建而成。湖广人以大禹为祖先,遂建禹王宫来祭祀。在禹王宫内聚会、解决纠纷,甚至是给人施舍饭菜等活动,故又称作湖广会馆。禹王宫重建于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山门坊正上匾由范泰衡手书“灵承楚蜀”四个大字十分醒目。“灵承楚蜀”称颂大禹治水拯救了湖广(楚)和四川(蜀)的生灵。牌坊正匾按照传统匾文格式,在右顶上角处“同治六年仲春月重建”的落款,有不少人不了解匾文传统书写格式,误认为从左到右念 “蜀楚承灵”,认为范泰衡改变了传统从右到左的书写格式,是“中国汉字书写格式变革的最早尝试者”。其实不然,古代碑匾有上题款和下题款两种,范泰衡把时间刻在右上,强调修建时间,只用上题款而省略了下款题匾者名字。而整个文联内容也是从右往左读才词意通达、工整。范泰衡作为当时的理学大师、著名书法家,不可能无故去标新立异的。山门坊左右侧匾文亦当从右往左读,“政修”、“功叙” 四个大字,为范运鹏题写,意为当政者要像禹王那样政务勤修、功德叙记史册。

自贡张氏节孝石坊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 1903 ) ,是自贡大安区现存牌坊中规模最高大,建筑最完美的一座石质牌坊。牌坊上的匾额,柱联,是由范泰衡所书。枋刻为“邑绅士李春霖继妻新樨新展新柏之母张氏节孝坊”,“蕙质兰心”、“冰清玉洁”等字尤为称绝于世。当时,牌坊上所旌表的张氏为三多寨首任寨长、自流井盐商李春霖的继妻。范李两家,原属内亲,世谊深厚,过从甚密,然而,在修造张氏节孝坊时,范泰衡已经辞世。其柱联等字迹,系由李春霖之弟李玉吾趁范泰衡生前求写所得。再经著名石匠陈保初施以圆底凿刻 ,庄重厚实,苍劲有力,堪称书、刻艺术精品,至今仍清晰可见。

富顺县童寺镇永丰村石海螺山有贡生严启祥之妻郭太孺人节孝坊,中联: “廿八龄古井盟心妇职母仪垂世范, 千百载贞珉表节徽章云诰仰天庥”。为范运鹏所书,牌坊上落款为:“道衔安徽凤阳府知府翰林院庶吉士姻侍生范运鹏顿首拜题。”

明清时期,隆昌云顶寨郭氏家族的产业分布在隆昌、泸县、富顺三县。清道光、嘉庆年间,每年单收租就达九万七千余石(至少合两千五百吨),郭氏家族人口达一千五百多人,泸州老窖的酿酒业也由郭氏家族控制。其代表人物郭玉峦时为清朝道光年间忠义大夫,他购置良田千余亩作为义田,用于为族中百姓的鳏寡妇孤之养葬嫁娶、延师课读等谋福利,其救贫扶困之举在当地得到众誉。郭玉峦功德坊建于清光绪十三年,坊上范运鹏亲题:“师文正义田一千亩,负郭上腴,不靳捐租培族党;溯亲仁华胄二百载,传家金穴,更留余庆与儿孙。” 上联说的是:以范仲淹(文正)为榜样,拿出自己在城外购置的千亩上等肥沃土地的丰厚收获,用于公益,毫不吝啬捐出租谷培育扶植族亲宗党;下联说的是:追溯祖宗亲仁之本源,传承世代广散钱财,乐善好施之家风,光彩了显贵世家二百年来荣华富贵的基业,更留下了积善阴德和奉旨建坊、光耀祖宗的喜庆给儿孙后代。

范运鹏分别题写于郭玉峦功德坊和隆昌南关险隘下的郭王氏功德坊上“乐善好施”大字,凝重端庄,功底深厚。有趣的是其'善'字上两点齐全,下两点却少写一点,其寓意在于:善无止境,即使做到了能为其善事树牌坊的地步,都还是要差“一点”的。 足见其勉励世人由小善、恒善,遂至大善、真善之高远境界的良苦用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