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获得精准的免疫与建立群体免疫屏障

 风湿中心 2020-11-12

本期话题

1.机体第四道防火墙:获得性免疫

2.群体免疫的阈值

上一讲我跟大家介绍了我们的三道防火墙,包括第一道的解剖结构、黏膜、黏液;固有防御体系,包括了Toll样受体、自噬功能、凋亡功能,以及干扰素,还有补体系统,还有小分子RNA,这都是快速能投入战斗的;还有从细胞层面上我们有自然杀伤细胞、中性粒细胞,还有一个重要的细胞,就是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是存在于我们组织里的,它处于一个稳定的或者是巡逻状态,当遇到外来不明来源的敌人的时候,它会去识别,把敌人吞噬掉、消化掉,把敌人的一个片段,比如说一段RNA,一段蛋白片段表达在表面,把这个信号传导给T细胞、B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

前三道防火墙如果没有有效地把敌人防御好,有一部分漏网了,树突状细胞开始发挥它的作用。

先看我们的血液系统,在整个淋巴,还有免疫系统的细胞层面上,它都是从骨髓的多功能干细胞来的,之后变成了定向的干细胞,一组往淋巴细胞走了,一组往白细胞走了。我们在血液里很容易分出来,在显微镜下都能看出来,带颗粒的这一系列,有的是碱性染色的,有的是酸性染色的,有的是中性染色的,所以我们叫嗜酸、嗜碱、中性,此外还有单核细胞。还有一部分它是走向了淋巴细胞这个过程,其中有一个我们以前提到的是叫NK cell,自然杀伤细胞,它也属于淋巴细胞的系列,但是它是我们天然免疫的一部分,可以快速投入战斗的,遇到不明原因的,或者看到是敌人的、被感染的细胞,它可以去杀伤。还有一组比较小,看上去像大眼睛一样的,就是淋巴细胞。当树突状细胞感知到,或者吞噬掉异物、外来侵略者的时候,它在它的细胞内将之打乱,并把一个片段放到了它的表面。它开始进入到了淋巴结,和淋巴细胞开始对话。平常,我们的淋巴细胞是静止在血液里边的,当接受到这种信号以后,它就开始扩增。淋巴细胞也分两大类,一个叫T淋巴细胞,一个叫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得到这种信号以后,很快就进入到了一个状态——浆细胞,这个时候就变成了一个抗体的工厂。它就针对获得的这些信号,特别是这种蛋白片段的信号,它就开始生产大量的抗体,开始是IgM,之后是IgG。抗体分成IgM、IgG、IgA,IgM在几天之内消失了,IgG开始出现了,但是需要两周左右的时间才可以奏效。也就是说我们的获得性免疫往往来得比较晚,这些抗体它们能有什么作用呢?首先因为它们获得了信号和模板,生产出来的抗体是非常特异性的,是针对病毒的。比如,在新冠状病毒的表面有蛋白,叫Spike蛋白(S蛋白),它是来黏住我们肺或者是支气管上皮上边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I, ACE2)这一受体的,它结合了以后,就吊牢我们的细胞,开始进入细胞了。如果B细胞,特别是浆细胞生产的抗体可以抵抗、结合这个S蛋白,那病毒就进不去,这是非常棒、非常精准的一个功能,它不像前三道防线那样可以立刻投入战斗,但同时往往把周围的组织也给破坏了,这个就比较精准,它是为病原体量身定制的抵抗功能。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启动了T细胞,一个叫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s,Th),一个叫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s)。当T细胞进入到Th状态的时候,它可以分泌很多淋巴因子,这些淋巴因子可以刺激杀伤细胞,去更多地杀伤我们的敌人,比如说它分泌的有白介素6、白介素17、白介素2,让淋巴细胞增生。Th细胞的标记是以CD8为主的,它可以直接杀伤敌人,变成了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它是一个毒性杀伤的细胞,可以直接把被感染的细胞杀掉。所以,我们的获得性免疫系统,它主要是通过树突状细胞把抗原提取出来,告诉淋巴细胞赶快扩增、赶快生产抗体,过去杀这些细胞。我们可以看到两条路,一个叫细胞免疫,一个叫体液免疫。体液免疫代表着生产了很多抗体,非常精准地结合病毒,把它们杀掉,也可以让它们不要进入我们的细胞。细胞免疫是分泌淋巴因子,辅助B细胞的功能,同时也出现了另一种细胞,可以直接杀伤受感染的细胞。

这张图展示了病毒被特异性的抗体——浆细胞产生的抗体,结合以后,第一是没有办法去结合我们组织的细胞了,比如说肺泡的细胞,第二是即使结合了这些细胞,进入以后,它也没法释放了。可以看到,它不能结合、不能吞噬、不能进入到细胞,进入细胞也不能释放这些颗粒了,这就是我们抗体的一个作用。

抗体因为有这个作用,我们科学家非常聪明,就把病毒的这些抗原拿出来,不管是减毒的活病毒,还是它身体上的一部分蛋白拿出来以后,打到动物和人身上,让它事先产生抗体,成为了预防性的疫苗。这些疫苗有什么样的表现呢?给第一针疫苗的时候,特异性抗体是快速上升的,随后慢慢消失了,但是我们的细胞就有记忆了。当第二次病毒进入了以后,可以看到很快反应,新的抗体产生了。这个量是多少呢?平常这些有记忆的细胞,它是1/10000~1/50000的比例。当受到刺激以后,它可以很快扩增到1万倍~5万倍,迅速地进入战斗。但是再迅速也需要一个过程,比如说两个星期的时间,才出现一个比较好的水平。

四道防线中,第四道防线就是获得性免疫,前面的天然免疫,准确性往往是不高的,这些免疫反应它会造成什么呢?造成全身性的或者局部不分青红皂白的过度反应,就是炎症。比如说干扰素,它会引起全身的一些炎症反应,分泌很多淋巴因子。所以打干扰素以后会觉得很累,会觉得身上不舒服,就是这个反应。比如说病毒,流感它引起我们的胃肠道不舒服,感觉无力,其实不是病毒本身,是因为我们产生的干扰素,它去杀灭这些病毒,调动我们的炎症和免疫反应产生的不良反应。

这张图表示了我们的免疫反应,我们的特异性的免疫和非特异性的免疫,都会伴随着炎症,所以我们在控制病毒的整个过程中间,往往会出现误伤我们自己组织的状态,所以有一个名词就叫cytokine storm,就是淋巴因子风暴——免疫反应失控了,大量的炎症造成了我们机体的伤害。这些免疫反应和炎症交织在一起是不可避免的,那最后怎么收场呢?当我们的机体把这些敌人都给控制了、杀伤了以后,我们另外一组淋巴细胞叫调节性淋巴细胞(Treg)开始进入。告诉大家战争结束了,要把战火熄灭掉,不要再继续伤害组织了。所以,免疫调节细胞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收场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当炎症持续不断伤害组织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些免疫抑制剂,比如说糖皮质激素这一类的药,把炎症压下去。

疫苗这么好,那我们怎么样看待疫情之下的疫苗呢?当一个新的疾病、新的病毒出现的时候,疫苗是来不及的,往往这次的疫苗研究以及新药研究是为下一次疫情做准备的。比如说这次新的冠状病毒,美国总统问:能不能半年把这个疫苗研究出来?美国的NIH主任说:按照科学的规律需要一年。所以,到时可能是下一个流行季节了。

在这跟大家讲一个规律,就是感染除了传统的隔离,切断、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治疗已经感染的重症病人——这是流行病学非常好的公共卫生的处理原则,还有很多时候,疫情没有办法控制,但是最后疫情没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实际上传染病都有一个规律,就是当它感染到一定人群的时候,这些被感染的人群就有免疫力了,而这些有免疫力的、恢复的这些人群,有两个结果,一个就是死掉了,一个就是活过来了。为什么活过来?因为他的免疫系统把这些病毒给控制了,这些病毒不太会再感染他了。这种状态下,他就变成了没有免疫力人群的一个屏障。这时候就有一个名词,就叫Herd Immunity(群体免疫)。

这张图最上边就是当都没有免疫力的情况下(蓝色的),当有几个红色的人(被感染的人)在人群里的时候,他会把绝大部分人感染了,剩下几个也不太会感染了。如果中等传染程度下,加上有一部分人有免疫了(黄色的),也是到一定程度就不感染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规律呢?我们叫Herd Immunity(群体免疫)。它的定义是:当一定比例的人群对感染免疫了,则对没有免疫力的人群起到一个间接的保护作用。当一定数量的人群被感染以后,或接种了疫苗,传染病的传播速度以及传染链就被中断了,速度就下降了。所以在社区中,免疫的人群越多,那些没有免疫的人群被感染的概率就越小,个体的免疫可以是接种疫苗或者是被感染而获得。

再有一个定义叫Herd immunity threshold(群体免疫的阈值),其定义为当群体免疫达到一个阈值的时候,传染病就会从人群中被清除了,叫elimination。如果在全世界范围内清除了这个传染病,就是当免疫的人群达到一定比例,病毒已经没地儿传播了,全世界都这样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永久减少传染的人数,让他越来越少,最后归零,那我们就可以称为我们消灭了或者根除了这种传染病,叫eradication。

在我们历史上,有两个病是从地球上给抹掉了,或者叫eradicate,一个就是天花(smallpox),还有一个是牛奶热,是一种牛的奶热,这两种病毒就是通过免疫接种,最后达到了一个threshold,全世界都达到这个threshold,病毒就不会再传染了,尽管有少数的人没有这种免疫力,他也不会被传染,最后把它给清除了。这个时候,实际上就是每一个有免疫力的个体,都对那些没有免疫力的个体成为了一个屏障。刚才说道,免疫力可以两种方式获得,一个就是得一次病,一个就是接种疫苗。

这个threshold怎么计算呢?最低(关键)人群获得此免疫、从而导致疾病停止传播的比例就是群体免疫阈值,就是易感(susceptible)人群获得免疫力以后,这个传染病就不再传播了。

在新冠状病毒开始的时候,专家们提到一个词叫R0(reproductive zero,或reproductive nought),也就是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当一个人感染,周围都没有获得性免疫的情况下,在理论上他可传播的人数,这基本上是有规律的,而这个就叫R0。如果周围都是容易被传染的,也就是说易感人群susceptible(用S代表susceptible这样的一个人群),那R0和这个S人群一乘,它就变成1了,当用公式来推导,S加上已经有免疫的用P来代表的人群,也是等于1,推导出来的R0乘以(1减免疫人群)就等于1。

最后我们来计算一下群体免疫阈值(herd immunity threshold,HIT),不同的病毒有不同的阈值,也就是说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关键比例的时候,这个疾病就不传染了。

麻疹的R0是12~18,也就是一个人感染了麻疹,他对易感人群的感染是12~18个人,感染率非常的高,那它的群体免疫阈值是多少呢?要达到92%~95%,也就是说92%~95%的人都有免疫了,8%~5%的人才可能不受侵犯,可见它感染力太强了。

脊髓灰质炎的R0是5~7,天花也是5~7,它需要80%~86%的人都有免疫力了,剩下的没有免疫力的人才受到保护。

SARS的R0值是2~5,2003年的SARS应该不到2,要是用不到2来计算的话,群体免疫阈值应该是50左右。

流感是1.5~1.8,就是导致全世界大流行的那个流感,群体免疫阈值是33~44! 

新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疾病叫COVID,目前比较公认的它的R0是2.6,如果计算一下这个阈值等于多少?61.5%!我们需要61.5%的人有免疫力了,这个病毒就可以不传播了。可以想象,如果在武汉不给予强有力的隔离控制,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新冠病毒要达到61.5%的感染比例,这个病才会得到控制或消失。放眼现在的全世界,很多国家不能像中国一样隔离病人,用强制手段来处理疫情,可能就会要遵循群体阈值的比例,除非病毒开始减弱,它的传播力有下降。所以,在韩国有一个科学家就预测,南韩要达到40%的人群被感染以后,可能疫情才可以停止,这也是有道理的。如果R0在韩国是1.8左右,那群体阈值就是40%。

能影响这个阈值的是free rider(自由者)——不接种疫苗,到处乱跑,如果你是一个携带者,满处乱跑可能会感染另外的人群。比如在上海,如果真的有一个被感染的人进入到上海,没有很好的隔离,没有很好控制的情况下,我们都是易感人群,我们要达到群体阈值,可能才会自然被控制。

小结:

第4道防线,获得性免疫。抗原提呈细胞把抗原表达在表面,信号传给了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B细胞产生抗体,来中和病毒结合细胞的能力,或者是进入细胞能力,或者是释放遗传物的能力。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辅助B细胞、辅助其他的T细胞和其他的杀伤细胞,自己也形成为淋巴的杀伤细胞,直接杀伤这些复制病毒的细胞。这一系列的获得性免疫时间比较慢,往往是在抗原引入以后两个星期才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所以往往在感染病毒以后,它不是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我们讲了,是解剖和化学的屏障,包括皮肤、粘膜和粘液。第二道是固有的防御系统,包括Toll样受体、干扰素,RNAi、补体。第三道先天免疫是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还有树突状细胞。第四道获得性的免疫来的比较慢,但是科学家发明了疫苗,把这些抗原提前打到正常人身上,让他产生抗体,让淋巴细胞产生记忆,当第二次遇到这种敌人的时候,就快速投入战斗,从而可以阻止这些敌人的入侵。这就是我们的获得性免疫,它可以给我们长期建立一个抵御敌人的机制。而获得性免疫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每一个人感染以后,都可能获得对这种特殊入侵者的免疫功能。多少人群获得这种免疫,就可以保护那些没有免疫的同胞呢?这个时候就有了群体免疫的概念,而群体免疫达到了可以保护其他没有免疫同胞的这个比例的时候,我们就叫它的一个阈值,而这个阈值根据每一个病毒传播的能力是不同的,比如麻疹就非常的高,它的阈值是要达到90%多,才能保护没有免疫能力的人群。天花、脊髓灰质炎要达到60%、50~60%。那新冠状病毒是多少呢?新冠病毒按照R0 2.6的话,阈值要达到61%,感染或者接种疫苗的群体比例达到阈值,才能保护那些没有接种疫苗,没有免疫力的人群。而季节性的流感,需要的是30%多的比例。而这给我们一个启示,新冠状病毒传播能力是比季节性流感更强的。目前已经超过50多个国家出现了新冠状病毒的疫情,那些国家不可能像中国一样强有力的去封城和隔离,控制人流,也许这些国家或者一部分国家,他们就要达到这样子的阈值,才能得到疫情的控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