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出朱德群诗词鉴赏专辑与诗友交流切磋,意在互相提高,欢迎批评指正! 水调歌头.外家琐忆 熊东遨 环水一村古,到处绿阴遮。乌篷摇出西港,柔橹听咿呀。转过前湾山角,隐隐石桥桑陌,是我外婆家。忘了来时路,只管问桃花。 撮黄泥,飞彩鹞,钓青蛙。平生多少痴梦,半在此萌芽。犹记瓜棚初见,一笑梨涡双现,邻里小丫丫。留住朦胧影,伴我走天涯。 朱德群赏析: 一条熟悉而又遥远的童年小路,把读者引向人性和大自然的回归。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写事,通篇情景相生。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画在儿时的记忆中链接,使人应接不暇。“撮黄泥,飞彩鹞,钓青蛙”,乡村儿童大多玩过一二,作者信手拈来,却派上了好用场。作者曾言:“外家是儿童最理想的娱乐世界”,或可作为本篇的注解。此篇可与台湾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同唱,只是韵味更加醇绵浓烈。 九江长江大桥公路桥通车典礼 胡迎建 十柱齐擎千丈虹, 茫茫九派一桥通。 楼船东去仍无碍, 车队南驰似挟风。 作势龙蛇终起陆, 脱缰骐骥欲腾空。 万人空巷欢声动, 我亦跻身手拍红。 朱德群赏析: 这是一首歌颂国家建设成就的诗作。写此类题材,难在出新,即立意新、词语新和手段新,尤其要避免现成形容词的堆砌。此篇自出机杼,面目一新。颈联作桥姿、车势和国情看均无不可。结语脱口而出,浑然天成,“手拍红”三字尤妙,比高呼“灿烂辉煌”“日新月异”强胜岂止百倍,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临江仙.试春装 宋玉萍 最喜东君能解意,晨来点检芳芬。镂花外套结丝巾。筒鞋高及股,长袜短皮裙。 妆样镜前疑不识,谁家风柳腰身?情怀浪漫笑天真。自知春尚早,今做领春人。 朱德群评鉴: 新年伊始,冬寒未尽,捧读此篇,如沐春风,如见佳人。为诗不在题材大小,贵在贴近生活,一洗陈腔。此篇活脱脱勾勒出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的当代青春女性形象。惜结句口气未免大了些,莫若改“领”为“探”,庶几更与题意相契。 女同学结婚有赠 白云瑞 惯看沙漏细无声, 别让青春总卖萌。 闺蜜终难成眷属, 婚姻未必是围城。 选条项链随心戴, 生个姑娘可劲疼。 料想他年清梦里, 老歌闪过泪晶莹。 朱德群赏析: 蔡世平先生说:“当代人的词应通过当代人的语言组合、安排,出现新的意义和可能。让读者大吃一惊: 话还可以这么说,词还可以这么写。”所言为词,其实为诗也不例外。作者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差一点就是个90后。他的诗词观亦是:“以古人的理论技法融合当代人的思想语言,注入真实鲜活的情感,来表现当下的社会生活。”看他对步入婚姻殿堂女同学的嘱咐(颈联)及“卖萌” “闺蜜”诸语,便知他是基本做到了。尤其是“生个姑娘可劲疼”一句,不独连口语方言都派上了用场,而且有力地表达了当代青年人“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思想观念。诗语鲜活,面目可亲。尾联似有待斟酌。 闻某高官校友落马感叹 楚河闲虾 昔日雄豪实可哀, 弄权好色又贪财。 官从乡下底层起, 钱自人间天上来。 卅载仕途风破浪, 两行红粉夜开怀。 可怜多少同窗友, 紧叩侯门总未开。 朱德群赏析: 骂贪官能从自家身边骂起,虽打的是死老虎,却也立场鲜明。倘若骂得有板有眼,则将听众更多,效果更好。颔联上句不必强行用拗,只将“底”字改为“基”字便可。颔联下句中“人”字义太宽,甚至包括贪官本人,可用“民”字易之,取“民脂民膏”意也。同句中“天上”对上句“底层”,不惟不工,而且意思含混,建议改用“巨额”二字。颈联上句“风破浪”与下句“两行红粉”,均取自古人“十艘画船风破浪,两行红粉夜传杯”句中,虽有出处,终未免生吞活剥。“风破浪”可改用“舟顺水”,惟其官帽得来容易,便更难把持得住。“两行红粉”可改为“多情红粉”,这样更接近现实,可信度更高,反使鞭挞力度加大。重一“开”字。试改为: 昔日雄豪实可哀, 弄权好色又贪财。 官从乡下基层起, 钱自民间巨额来。 卅载仕途舟顺水, 多情红粉夜投怀。 可怜尔汝同窗友, 紧叩侯门总未开。 那年春天 百花深处 桃花红过紫藤桥, 香瀑依肩共伞摇。 长忆柳林初吻处, 春风轻抚小蛮腰。 朱德群赏析: 爱情是诗词创作的不竭源泉之一,既好写又难写。所谓好写,是因为人大多有切身经历和感受,不必借助他人。所谓难写,是因为写的人太多,难脱窠臼。此篇写初恋情人春日约会,画面鲜丽而不艳冶,笔触生动却不做作,读来如柔风拂面,身心俱爽,相信能勾起不少人对初恋的美好回忆。通篇绝少形容,只是娓娓道来,深谙以景写情之道。人多以为是男性所作,然亦不妨认作女性自道。题目具新诗味,也算别出心裁,颇好。惟次句中“香瀑”二字费解,属自创生词,料难取得大家认可,不如直用“香发”来得明白,此即用字上的“守常”也。 果园慨叹 朱恭栋 久雨加霜冻半年, 千株果树苦熬煎。 金橙满眼空欢喜, 只见愁容不见钱。 朱德群赏析: 好一段悯农文字,读来唏嘘不已。首句交代事情背景,令人心头为之一紧。次句于渲染中承接,收效特佳: “苦熬煎”者,岂止果树,恐更是种树之人也。第三句转折: “金橙满眼”,带来果农历经辛劳之后对收获的满心期待,与“苦熬煎”形成强烈对照。然结果却真令人“空欢喜”也: 此三字不唯直白,且与结句意犯重复,为通篇唯一败笔,建议改为“新秋里”。此处只需为下句作铺垫和蓄势,不必急着下结论。结语大好: 果贱伤农情景尽见矣,作者悯农之心尽见矣。 春耕吟 曾广福 一犁云淡雨初晴, 春日春风剪绿阴。 老汉牵牛呔轭疾, 新妈驮崽和莺鸣。 田螺梦醒蜗移迹, 蝴蝶泉潺水滴声。 又是霁阳开种日, 如山好水乐耕耘。 朱德群赏析: 起句笔者已于多处见过,即在今年第一期《江西诗词》中就有人同用。可见该句得到众人喜爱,就如一道美食,大家分享,并无不可。首联下句化用贺知章“二月春风似剪刀”句颇为自然。中二联写景细腻,然有几处值得商榷: “老汉”属口语,直接入诗不妥;“新妈”二字费解,莫非背上那娃儿还有“旧”妈不成?可能作者本意是说小孩的妈妈是初为人母,但有歧义的词语,应当尽力避免使用。两联上句紧贴题目,而两下句则似乎与题意无涉;更着“泉潺水滴声”五字,有浪费笔墨之虞,既言“泉潺”,其声自出,“水滴声”三字便成蛇足。尾联上句“霁阳”与首句“雨初晴”意同,须另拟;下句敷衍了事,放之四海而皆准,犯了不少人作诗的通病。硬伤有: 颔联两末字词性不一;即便用新韵衡量,也用了不能相叶的“文“ “庚”二韵。 访山村晚韵 吴立奇 暮雨初收现彩虹, 山岚嶂漫舞飞龙。 青蛙出水相吟唱, 翠乌离枝竞弄风。 一线河流桥上下, 百年村落路西东。 荷田唤醒知来客, 溢满清香露醉容。 朱德群赏析: 纵观全诗,虽属单纯写景,但清新可读。不必苛求每首诗都有深层挖掘。题目以简要为好,建议去一“访”字,因诗重在写山村景色,至于作者是客是主并不重要,况尾联上句有“客”字在彼。首句“暮”字与题目中“晚”字字义重复,可改为“急” “骤” 或“阵” “短”等,因雨后能现彩虹者,一般不是连朝霪雨。首联“嶂漫”应为“漫嶂”之误;“舞飞龙”觉状景不切(“漫”者,大面积也;“龙者”,线条状也)。颔联虽无新意,然真实可用,后二字对仗欠工,要改不难。颈联有特色,读来朗朗上口,意境亦佳,但“上下”二字有歧义,另拟为好。尾联“唤醒”二字值得商榷,试想先有雨声,继有蛙声,荷田怎么睡得着呢?商改如下: 急雨初收现彩虹, 山岚漫嶂淡还浓。 青蛙水面频敲鼓, 野鸟林边各弄风。 一线河流桥远近, 百年村落路西东。 荷田着意迎宾客, 盛满清香碧盏中。 步和方跃明会长《题桃花雪曲》原韵 汪扎根 桃花美酒俏新春, 雪曲琼浆品味新。 正月初头尝一口, 留香满颊到而今。 朱德群赏析: 一首诗初读之下,如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便基本属于成功之作。此篇便是这样,妙在转结二句。有几处小毛病: 酒名已在题中,后面不必再提;起句中“新春”与转句中“正月初头”词义重复;首联重一“新”字。另,题目既点明“步和”,“原韵”二字则显多余。试改如后: 步和方跃明会长《题桃花雪曲》 孰谁酿得酒中珍, 座上争传杯盏深。 正月初头尝一口, 留香满颊到而今。 江中花海二首 何正彪 江中花海我来游, 遍地黄金不是秋。 随手捎回三两瓣, 春天从此驻心头。 菜花酿熟十分春, 蝶舞蜂飞戏水滨。 比尔盖茨无我富, 黄金一片属诗人。 朱德群赏析: 同一题材,得诗两首,并不罕见,甚至有十首以上的。难在从不同角度去写,没有重复的意境和语言。如做不到这些,切莫轻易措笔。此二首立意俱佳,语言流畅,转结铺陈大致到位。最好的句子是“菜花酿熟十分春”,诗味十足。问题最大的句子是“随手捎回三二瓣”: 如今提倡看花而不摘花,何况菜花是农家用汗水浇灌开的,蕴含着对收获的期待;即便要摘,岂有只摘花瓣之理;把春天驻在心头并不等于要把花带回家。两诗中俱有“黄金”字样,窃以为第一首用得不当。承句中“飞” “戏”动词连用,终觉别扭。第二首转句稍显突兀,结句用“片”量黄金欠妥。第一首起句前四字与题目相同,不可取。试改如下: 花开似海我来游, 遍地金黄不是秋。 随手捎回相机里, 春天从此驻心头。 菜花酿熟十分春, 舞蝶歌蜂戏水滨。 今日盖茨无我富, 黄金遍地属诗人。 山村闲居 陈金盛 闲种一园菜,邻分野卉芳。 楼低堪望月,室洁好歇凉。 夏雨涤疏柳,秋虫唱峻冈。 不时嚼诗句,喂与老池塘。 朱德群赏析: 此首初过,便觉“邻分野卉芳” “不时嚼诗句,喂与老池塘”诸句不俗。浓浓的乡野味,幽幽的闲适味,令人向往。颔联有画外音,见人之精神。然瑜不掩瑕,细读之下,觉有几处须与作者商榷: 起句中“闲”字已见于题中,不宜再用;领联中“歇”字违律;颈联上句不唯因“涤”字违律而致“疏”字犯孤,更经不起推敲。试想,夏季之柳,枝繁叶茂,何“疏”之有?下句亦不耐推敲,村居中所闻虫声绝非来自峻冈(峻,高险也;冈,山脊也) 。颈联所见所闻,非村居特有,因有扣题不紧之虞。是以赠“仔细斟酌”四字与作者共勉。商改于下: 四季园蔬绿,邻分果卉芳。 楼低堪赏月,室洁好邀凉。 篱柳经霜健,虫声透牖忙。 不时嚼诗句,喂与老池塘。 荷花赋 程祥波 荷花吟唱已千年, 费尽诗人买酒钱。 古句今言细领悟, 缘何感觉少新鲜。 朱德群赏析: 立意诚佳,议论失当。如无“费尽诗人买酒钱”一句,则此首毋须评说。结联将古今吟荷诗大多棒杀,不可谓不大胆。然细揣其意,应是指今人咏荷少有新意,扯上古人,则“新鲜”二字无以立足,产生了逻辑混乱。更诗求蕴藉,评人议事,贵在得当,切不可图一时口舌之快。“细领悟”者,词不达意与三仄尾尔。结句直白且流于口语。整篇尚有题不对文之病。拟改如下: 赋荷花有感 荷花吟唱已千年, 费尽诗人买纸钱。 绝似南冠楚囚后, 新声寥落咏蝉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