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深刻的遗传,不是长相,不是智商,而是……

 张德芬空间 2020-11-12

我经常会遇到一类来访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困扰:发现自己越来越像自己的父亲/母亲了。

而且,在这些人的意识里,他们也许很反感自己父母的某些特征,但他们恰恰继承了这些特征。

比如电视剧《都挺好》里,苏明玉讨厌母亲,但在某些瞬间,她凌厉的性格却像极了曾经让她一心想要远离的母亲。这样的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家族的代际传承。

家族的代际传承不仅仅包含性格,还包含了父母的教养行为、家庭的互动模式等等。

其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一点,就是父母的沟通方式:你的父母怎么跟你说话,你就会怎样跟别人说话。

01.

说话越来越像我妈,这很可怕

小叶(化名)是我的一位来访者,最近越来越焦虑,因为她突然发现自己教育女儿的方式,越来越像自己讨厌的母亲。

在小叶的记忆里,母亲是个脾气暴躁、性格格外焦虑的人,跟母性相关的一些词,例如温柔、柔软,和她的母亲都不搭边儿。

回忆起小时候,小叶说母亲是一个特别容易在沟通上和别人发生冲突的人,比如她经常和奶奶大吵大嚷,和爸爸发生冷暴力,对自己更是没事就批评。

在小叶眼里,母亲是一个情商不那么高的人。

从上初中那会儿,她就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像母亲那样,一定要学会好好说话。

伴随着这样的自我告诫,小叶在人际沟通上格外注意自己的形象,她本以为可以摆脱母亲对她的影响,可事实却不是这样。

她发现自己很多时候,尤其是面对亲近的人,说话时和母亲别无二致。

“你就是这样的人。”“你怎么总是给我找麻烦。”这样的话都是母亲曾对她说过的,现在,她会忍不住对自己的家人说。

“和同事、朋友沟通的时候吧,经常会觉得很累,不太喜欢的,能回避尽量回避。

可当我面对家人,尤其是我老公、孩子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会控制不了地重复我母亲的说话方式。”

“比如和老公如果闹不愉快,我就习惯性不理他;面对女儿,我也总是忍不住批评她,我越来越觉得我很像我妈,我真的很怕带给孩子不好的影响。

但又真的很难控制。”

她的沟通方式,其实体现了很多人沟通时的惯性:

  • 1.回避沟通。面对不是特别亲近的人会有一种沟通压力,为了应对这种压力,她的策略是能回避尽量回避。

  • 2.冷暴力。在亲密关系里,小叶不太擅长语言上的冲突,她更擅长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 3.否定性评价。这一点在和孩子的沟通中最典型,即使她知道这样不好,但还是不自觉地习惯性批评女儿。

很多不会沟通人都有这三个惯性,而很多时候,惯性都来源于我们的父母,再由我们传递给孩子。

02.

沟通,不仅仅是说话那么简单

当说到沟通,我们会简单地认为沟通=说话。事实上,沟通远不止说话那么简单。

美国传播学家艾尔伯特·梅拉比安研究认为:

在沟通中,通过语言传递的信息仅仅占沟通效果的7%,剩下93%的内容其实是由非语言信息构成的。

其中包括55%的视觉信息,如外貌和肢体语言,以及38%的声音信息,如语音语调等。

所以,我们沟通的时候,实际上不仅仅是在传递信息,同时也在传递我们的情绪,甚至我们整个人的磁场。

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找来4~7月大的婴儿,先是拿出几张微笑的人脸照片给这些孩子,孩子们都会爬着去抓取这些照片。

可是当这些照片换成愤怒、惊恐的脸时,孩子们都会远离这些照片。这个实验说明:

一个婴儿从4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能够读懂人的面部表情了,可以开始通过读表情的方式来和他人进行沟通。

对小叶而言,在她还没有来得及意识母亲的沟通方式时,她已经在情绪上习得了母亲的沟通方式,比如会莫名地愤怒、没有缘由的焦虑,等等。

心理学家巴塞尔·范德考克认为,婴儿期所受到的对待会帮助婴儿形成大脑对世界的认知地图,比如如果你总是受到惊吓、感到不被需要,你的大脑就特别擅长感知恐惧和抛弃。

也就是说,小叶在很小的小时候,她的大脑结构,就决定了她常常会体验到这个世界很危险。

一个总是感觉世界很危险的人,在和别人沟通时,当然会经常感受到压力,而这就是小叶长大后,常常回避沟通的原因。

除此之外,她母亲的情绪,实际上也会帮她形成不好的自我认知,即:我是不好的。

总觉得自己不够好的小叶,在很小的时候,不能通过语言和母亲沟通,但与此同时,又从母亲糟糕的情绪里感受到焦虑,于是,她只能通过行动的方式来和母亲沟通,比如哇哇大哭。

长大后的小叶,也在用行动抵抗被抛弃的焦虑,比如用冷暴力和丈夫沟通。

至此,沟通中的代际传承就这样形成了。

03.

你是谁,决定了你怎么沟通

很多人都有沟通代际传承的困扰,不知道该怎么改变从父母那里继承到的恶性沟通方式。

其实,怎么沟通,关键取决于你是谁。

你是平和的、喜悦的,那你的沟通时自然也会让人体察到你的平和喜悦,但倘若你是暴躁的、抑郁的,那么你的沟通方式或许也隐藏着你的攻击。

所以,想要改变沟通方式,前提是觉察和调整自我的状态。

对于小叶而言,母亲的沟通方式造就了她的自卑、敏感、焦虑,要改变沟通,那就要让自己变得不那么自卑、不那么焦虑。

这个改变,需要小叶不断地自我觉察,在觉察中慢慢去发生变化。

除了调整自我的状态,刻意地练习,也有助于提升沟通能力。沟通考察的是我们倾听、思考和共情的能力,只有你能够打开真心去感受对方,你才能够开展好的沟通。

如果你也像小叶一样,不妨从赞美别人开始,一点点地刻意练习,去提高沟通能力。曾经听到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有位父亲带着自己的儿子在街边走过,看见了一个乞丐,父亲指着这个乞丐和儿子说:“你看,如果你要是不好好读书,将来就会像他一样,落魄得没有工作、没有饭吃”。

儿子听后,面露惧色,跟随父亲走开了。

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位父亲和儿子从乞丐身边路过,这位父亲同样停下脚步,告诉自己的儿子说:

“你看,这个乞丐是不是很可怜啊?你要好好读书,这样长大才能为这个社会做贡献,去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帮助这些没有工作的人”。

儿子听后,很受鼓舞。

面对同样的事件,不同的沟通方式和沟通内容,就像两颗不一样的种子,种在了两个孩子的心中,它们在无形中,参与着这两个孩子的成长,也塑造着孩子未来的模样。

所以,你是谁,决定了你怎么沟通;你怎么沟通,决定了你身边的人是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