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辅助生殖技术会致癌吗?

 风湿中心 2020-11-12

无法生育孩子困扰着不少家庭,如果男女同居1年未避孕却仍未怀孕,那么就属于不孕症(或不育症)。资料显示,我国内陆2.3亿育龄夫妇中约有5%~8%存在不能生育的问题,而且每年还在以40万对左右的速度增加。这些家庭往往最后会寻求辅助生殖技术的帮助,包括人工授精、体外受精(也称试管婴儿)等技术。在全世界,已有500万儿童凭借这项技术诞生。

辅助生殖技术往往需要让女性承受超过生理水平的雌激素,此外还要给予外源性促性腺激素,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进行多次卵巢穿刺,所有这些都存在潜在致癌风险,曾有研究称:这样的暴露会增加女性罹患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的风险。比如,2009年,Jensen A.等发现:辅助生殖中常用的一种药物-促性腺激素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再早期,1994年,Rossing MA等发现:用于促排卵的药物-口服克罗米芬会增加卵巢癌风险;但也有研究显示,这些药物跟癌症的发生没有关系。究竟辅助生殖技术是否会给女性带来癌症之殇呢?

对此,最近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开展的一项大型研究证实: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女性的子宫内膜癌风险、浸润性乳腺癌风险均未增加,但随着促排卵周期的增多,原位乳腺癌风险会增加,此外对于由自身原因导致不孕的女性而言,卵巢癌风险也增加。该研究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BMJ)。

这项研究从人类受精和胚胎学管理局(HFEA)获取了1991年~2010年间所有接受过辅助生殖技术的25万多位女性的记录,并将之与国家癌症注册数据库关联了起来。

其中,44%的女性不孕的原因中包括自身因素(如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疾病、排卵障碍,后者主要是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19%的女性无法找到不孕原因;还有33%的女性不孕纯粹是男方的原因。平均不孕时间为5年,20%的女性接受了2次以上的促排卵周期。所有参试女性中,半数在辅助生殖技术下成功生育。

平均随访8.8年间发现: 

➢ 子宫内膜癌风险整体上没有显著增加,但对于有排卵障碍问题的女性而言并非如此,这类女性的子宫内膜癌风险显著增加了59%。 

➢ 乳腺癌发生2578例,而同年龄段的普通女性预期发生乳腺癌例数为2641例,这令人吃惊:辅助生殖技术下,乳腺癌的风险非但未增加,反而还略有下降。如果单看其中比较凶险的类型-浸润性乳腺癌的话,其风险也未增加。但原位乳腺癌风险有小幅增加,增加了15%,而且促排周期的增多会带来更显著的原位乳腺癌风险增加。 

➢ 卵巢癌风险整体上增加了39%,而且,初次接受辅助生殖治疗的年龄越低,风险增加越高,那些因为自身因素而不孕的女性,卵巢癌风险增加显著,罹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卵巢癌风险增加最高,是普通人的2.3倍。但如果不孕纯粹是男方的原因或者是不明原因不孕,那么女性的风险不会增加。而这样的结果也提示,卵巢癌风险的增加可能是因为不孕患者本身的原因,而并非是辅助生殖技术本身所致,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 

参考文献:BMJ 2018;362:k264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