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眸人生》学生时代(四)

 陆英图书屋 2020-11-12

大学,是我从小就梦寐以求的神圣殿堂。然而,“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把我的梦想打碎了。回想起我那破碎了的大学梦,至今依然有着深深的痛惜。

1966年夏天,我高中毕业,开始了紧张的高考准备。学校要根据学生的报考志愿分文、理班,当老师和同学们得知我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大学哲学系”以后,都向我投来了诧异的目光。那时,重理轻文之风盛行,“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成了老师、家长和学生常挂在嘴边的话,我这个大家眼里的 “高材生”,怎么会去学文呢?班主任动员我改志愿,我坚持说,这是我的爱好。等分了班才知道,全年级200余名学生中,报考文科的仅有40余人。我虽然有一点莫名其妙的后悔,但是投入紧张的复习以后,就什么也忘了,我对自己的“大学梦”充满着希望。

记得是一个炎热的晚自习,—条爆炸性新闻使宁静的课堂沸腾了。“停课闹革命了”!“不用复习了”!“我们解放了”!同学们有的高喊,有的拍手,有的敲桌子。从那以后,我和同学们一样,被卷入了狂热的“文化大革命”风潮之中,早把考大学的事抛在脑后了。


   这是一张迟来的“毕业证明书”。我们这一届高三学生,本来应该在1966年7月毕业,但是,“文化大革命”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的日常工作无法进行下去,哪里还顾得上为我们发毕业证书?这张“毕业证明书”,是1970年5月20日补发的,它不是正式的“毕业证书”,只是我们高中毕业的一个证明。这个证明的开头是“最高指示”,结尾是“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落款是“太原六中革命委员会”,带有浓厚的“文革”色彩。也许,这就是它在今天唯一的意义,可以唤起我们这一代人对“文革”的记忆,也可以使我们的后代从中了解一点“文革”的历史。

“文革”初期,随着—个个老革命被打倒,以及打砸抢、武斗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我感到困惑和压抑。这一年,在红旗下长大的我刚满19岁,依然带着满身的稚气,生活中只有顺利,不知还有挫折;只见光明,不知还有黑暗,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无法理解,然而既不能问,又不能说,只好闷在心中。从那时起,直到1969年12月参加工作之前,我几乎没有再走进校门,一直呆在家里,陪伴着多病的母亲。每天除了帮母亲做家务活外,就是坐在那里看闲书。什么《青春之歌》呀,《林海雪原》呀,《欧阳海之歌》呀,《吕梁英雄传》呀,《红旗谱》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呀等等,虽然可读的书很少,但只要能弄到手,我就如获珍宝,如饥似渴地读起来。正是跃然于这些书中的英雄人物,给了我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使我渡过了那一段艰难的岁月。

1973年,开始推荐工农兵学员上大学,1977年恢复高考,机遇一次和我擦肩而过。我的“大学梦”就这样彻底破碎了。

1983年,为适应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需要,党中央做出了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经组织推荐和考试,我上了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大专培训班,毕业后分配到市委组织部工作。1992年,又上了中央党校函授学院领导干部班。就这样,经过26年以后,总算从另一条途径补上了大学这一课。

回想起来,如果不是“文革”的遭遇,我在高中毕业前就会加入中国共产党。然而直至1975年4月,我在太原市南城区文教局工作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无预备期)。屈指算来,这已是9年之后的事了。

回想起来,如果不是“文革”的遭遇,我也许会成为一名学者,但命运却把我带进了“官场”。生活经历的磨练,养成了我沉稳内向的性格,对“官场”不太适应。但是在同事们眼中,我进步得也不算慢。我所从事的工作使我深感知识的匮乏,深感失去上大学机会的切肤之痛,只想用多读书、勤学习的办法弥补这一缺憾。这真是“塞翁失马,安知祸福”,我从自己的成长历程中,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阅读的益处和知识的力量。

阅读给了我胜任工作的能力。在我的人生经历中,多数时间从事的是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工作。起草文件、为重要会议起草报告稿,是经常的事。不断地读书学习,开阔了我的视野和思路,提高了我获取信息、把握政策、研究问题、认识规律和寻找对策的能力。无论在哪里工作,经我的手拿出的文稿,几乎都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赏识。

阅读给了我善待他人的胸怀。一个人的成功,不仅有赖于他的智商,更有赖于他的情商。所谓“情商”,就是人们控制自己感情和行为的理智。人的一生,要面对诸多复杂的人际关系,能不能恰到好处地处理这些关系,对于一个人能不能顺利成长至关重要。我认为,处理好这些关系,最重要的不是什么“技巧”,而是一个人的理智和胸怀,它来自勤奋的学习、自觉的修养和实际工作的磨练。孔子说:“为仁由己”(《论语·颜渊》),“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述而》),就是强调人的道德品质的修养要靠自己,不靠别人。《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四十八章),就是告诉我们,要通过不断地学习积累知识,又要通过不断的自我修养克服自己的弱点和不足。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进一步指明,人的道德情操,—靠自身的学习和修养,二靠社会实践的锻炼。一个人,只有当他学会如何正确地对待社会、对待领导、对待下级、对待朋友、对待家庭、对待生活的时候,他才会赢得人们真心实意的肯定和尊敬,才会有美好的人生。

阅读还给了我充满情趣的生活。开始,我只是迫于工作的压力而去学习。后来,是为了搞清楚某个问题去系统地钻研、思考。再后来,我对读书产生了兴趣,这时就不是“要我读”,而是“我要读”了。人的精力有限,博览群书只是少数专家们的事。像我这样工作又忙,又想读书的人,最好的办法,还是邓小平说的“要精、要管用”。我喜欢读哲学书和人物传记。这些书,打开了我心灵的一扇又一扇窗户,引起了我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连串问题的思索,我从中获取了无穷的知识、智慧和力量,也得到了说不尽的乐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