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男孩用石头砸同学,校长却给他奖励!校长的做法值得每一位家长深思……

 瑞思英语 2020-11-12

为人父母,基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盼望孩子成为一名有用之才,获得美满幸福的生活。

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信便仿佛一套坚硬的铠甲,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坚定自我,为美好的未来不断打拼奋斗。但是,并非所有的孩子都有“自信”的扶持,还有很多孩子陷在“自卑”的泥潭里,难以自拔……

“自卑”从而何来?从研究数据来看,“自卑”的主要来源是“比较”。虽然,每个孩子的人生起点不同,境遇不同,产生“自卑”的原因也不同,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可能家长或者其他人的一句话就可能让孩子产生“自卑”的念头!

下面,Professor总结了三条父母极其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的行为。如果你不幸“中枪”,那就要提高警惕了!

强调孩子的缺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在育才学校担任校长一职。

一天,一个小男孩用砖头砸同学,刚好被陶先生看到。他连忙上前制止,并让小男孩到他办公室去。

等陶先生回到办公室时,小男孩已经在办公桌前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递给男生:“这块糖奖给你。因为你按时到了。”

小男孩还没有反应过来,陶先生又掏出一块糖,说:“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扔砖头,你听话了,说明你很尊重老师。”小男孩接过糖果,满心狐疑。

接着,陶行知先生又说:“我去了解了,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说着,又掏出第三块糖递给了男生。

这时,男生又感动又惭愧,他流着泪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打他。”

陶行知先生露出了笑容,他拿出第四块糖,欣赏地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你能自己认识到错误。”

短短几分钟,陶先生用四块糖果大大激励了小男孩,这种强化优点、忽略缺点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小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每当孩子出现问题,家长便追着不放,反复强调苛责,那么孩子如何才能获得自信,成长进步呢?

时常“恐吓”孩子

“你以为我是吓大的吗?”很多人面临威胁时,总会说出这句话。但实际上,确实有很多孩子是被“吓大”的……

比如,我们经常可以在商场里看到这样的场景:爸爸妈妈在公共场合阴着脸,掐着腰,凶孩子:“你再……,妈妈就不要你了。”听到这话,哭着的孩子哭得更凶,笑得正欢的孩子笑容凝住……

家长之所以喜欢“恐吓”孩子,是因为孩子一旦受怕就会乖顺下来,更便于管教。但是,在孩子眼里,父母是至高无上的权威,如果父母经常“恐吓”孩子,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受父母的重视,自暴自弃、自卑、低落等消极情绪就会在孩子的心里暗自滋生。

“恐吓”孩子,最终伤害的终归是孩子自己。

从不表扬孩子

曾执导过《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让子弹飞》等经典影片的著名导演、演员姜文就是这样一个从来得不到家长表扬的孩子……

日前,在接受许知远的《十三邀》采访中,姜文自曝:无论自己做什么,都得不到母亲的关注。即便他把中戏的录取通知书摆到母亲面前,母亲也只是一眼带过,毫无欣喜的表现。

青少年时期的这种经历,在世人眼中“功成名就”的姜文心中,留下了久久不能散去的阴影。

姜文如今已经是全国举足轻重的导演之一,但是他仍然摆脱不了无法得到母亲认可的“心魔”,那么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又如何摆脱得了“心魔”呢?

Professor明白,有些父母可能信奉“严师出高徒,慈母多败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父母要始终对孩子保持严厉的态度,凡事都有度,矫枉过正反而过犹不及。

所以,当孩子表现出色的时候,家长们千万不要吝啬表扬的话语。给孩子应得的奖励,才能激发孩子不断前行的动力。

Professor点评:

家长们请相信,自信的孩子并非天生,自卑的孩子也可以重获自信,这一切都需要家长们的努力,不要让说出口的话成为插在孩子心头的一把利刃。

有时候孩子需要的,只是一点点认可,家长们切忌放大孩子缺点,切忌恐吓孩子,只有爱和鼓励才是帮助孩子重拾自信的法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