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殷墟:带箭头士兵头颅,弓箭、弩机、青铜钺,哪个才是致命伤?

 修悟搏 2020-11-13

安阳殷墟博物馆除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外,还有几样东西很令人震撼,一是原来我文章里讲过的青铜甗里的神秘少女头颅,再有就是今天我们要说的:也是一个头颅,一个普通士兵的头颅。

这个头颅之所以让人震惊,是因为这个头颅上有利刃砍的刀痕,有断进颅骨的铜箭头,还有被锤击的大洞,鼻梁也显示的被击碎了,可以说是触目惊心,伤痕累累。

殷墟考古中出土的几种具有杀伤力的兵器:弓弩、戈、矛、弯刀、斧斤,几乎每种兵器都在这士兵身上有所体现了。

殷墟:带箭头士兵头颅,弓箭、弩机、青铜钺,哪个才是致命伤?

安阳殷墟博物馆 带箭头士兵头颅

可以想见,当时这个士兵当时在战场上遭受到了多人围攻而被重创而亡,之后又被残忍地割下头颅,我伫立在展柜外,默默的向这位勇敢又悲壮的士兵致敬。

可以看到下图,出土头颅的地方,周围发现的箭簇都是尺寸比较大的,这种是弩机上用的铜箭头,相当密集,从中可以推测当年那场战争的激烈程度。

殷墟:带箭头士兵头颅,弓箭、弩机、青铜钺,哪个才是致命伤?

从此士兵头颅的几个主要伤痕来看,箭头伤肯定不会致命,被深深的砍了一刀的应该是斧或青铜钺之类的武器,还有那个被击穿的大洞,应该是狼牙棒所致,可以看出来,斧钺和狼牙棒才是致命伤。

下面我们就分几部分来讲一下这几种青铜兵器的发展和使用情况,在漫长的冷兵器时代,这几种武器一直是战场上实用兵器的主力军。

弩是一种装有延时机构利用机械力发射箭支的一种远射武器,无论从其科技发展程度,还是从实战威力来讲,它无疑都是古代兵器中最受欢迎的--种。

用弩作为主要兵器在战场上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的著名战例,莫过于战国时齐魏之间发生的马陵伏击战了。

公元前342年,齐国派遣使者到达魏国的汴州,孙膑得知后以刑徒的身份偷偷去见齐国的使者,这时候的孙膑已经被庞涓陷害受到剔除膝盖骨及黥面的刑罚了。

一席晤谈,齐国使者认为孙膑绝不是等闲之辈,在军事思想上有较深的造诣,于是就用车将他悄悄地偷运到齐国。

来到齐国后,齐将田忌被孙膑独到的军事理论所折服,非常敬重孙膑,并将他推荐给齐威王。爱才心切的齐威王虚心请教孙膑并拜其为师。

孙膑在齐期间,导演了两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战例,一出是围魏救赵,一出就是马陵之战。

公元前343年,同是三晋的魏国联合赵国攻打韩国,韩国急忙向齐国求救,齐国派遣田忌任主帅,孙膑为军师的数十万大军向魏国进发。

正在前线的庞涓闻讯慌忙率兵返回魏国,路上马不停蹄、人不息鞍地向西追赶齐军。

庞涓求战心切,连追三日,看到齐军的灶火从第一天的 10万个逐日变少,第三天只剩下3万个,非常自信地判断出齐军已大半逃亡。

于是甩开步兵,率骑兵要击破齐军。对庞涓知之甚多的孙膑料到这个嫉贤妒能的家伙会上当受骗,傍晚时便赶到山间谷道马陵,集中了齐军中万余名神射手埋伏在此。

殷墟:带箭头士兵头颅,弓箭、弩机、青铜钺,哪个才是致命伤?

这些土兵手握弩机等待着魏军进入埋伏圈,轻敌大意的庞滑夜幕时分果然如期而至,举着火把还没有认读完孙膑刻在树上的“ 庞滑死于此树之下”的几个大字, 万具强弩便一齐将利箭射向魏军。

仿佛天降神兵,丝毫无准备的魏军顿时大乱,来不及应战便纷纷坠马倒地,眼看大势已去的庞滑,无可奈何之中引咎自杀而亡。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

不得不说,齐军的胜利与预先布置张机待射的弩,并在部队大量装备这种兵器密切相关。

弩是由弓演化而来的,春秋时弩已经普遍使用,开始成为军中的远射兵器。

依据我国黎族、 独龙族、景颇族、苦聪族等少数民族中流行的原始木弩的形态,学者们认为最早的木弩机可能产生于新石器时代, 发射扳机是磨制的扁平长方形骨角片。

从文献上考查,商代也曾经使用弩,但这种木驽威力并不大。只是进人青铜 时代后,尤其是春秋阶段,在弩臂上安装了青铜机括,才进一步提高了弩的性能,开始成为军队中的远射兵器。

弩的构造比弓复杂,它是在弓上安装木臂并加有机械装置,主要由臂、弓、机三部分组成。

如前所述,弩是由机括控制的弓,它与弓的主要区别在于增加了一套控制发射的机括,关于机括的组成,《释名》中已有记载:

“其柄曰臂,似人臂也。钩弦曰牙,似齿牙也。牙外曰郭,为牙之规郭也。下悬刀,其形然也。今名之曰机,言如机之巧也,亦言如门户枢机开合有节也。”

其中指出弩机的主要零件为:牙和悬刀,牙之外为郭,这些零件都装在弩臂中。

殷墟:带箭头士兵头颅,弓箭、弩机、青铜钺,哪个才是致命伤?

弩弓一般是由多层竹材合制,形似扁担;弩臂用坚木制成,前端有一个横贯的用来固定弓的容弓孔,使弓固定在臂上而不左右移动。

木臂的正面有一条放置箭的沟形矢道,使箭能在发射后直线飞行;弩机安装在木臂的后部,春秋战国时为青铜制,包括悬刀(扳机)、望山和牛(钩心),在望山下部连有钩弦的牙,它们都用青铜枢(栓塞)结合在弩机槽内,弩机的周围是郭。

发射时将弦钩在牙上,如不扳动悬刀而使机牙下松缩进槽内,就不会收弦射箭。弩具有延时发射、有充分的瞄准时间和命中率高的优点。

弩除了使用人的臂力张弓外,还可以运用脚蹬、腰引,甚至用绞车的方式张弓,集中几个人甚至众多人的合力,克服了弓仅限于人臂张弓力小的弱点,因此其强度和射程也比弓增大了若干倍。

据《吴越舂秋》记载,是楚国的秦氏将原始的木弩进行了改进,加上青铜机括、木臂,从而使得这一兵器获得了广泛的使用,并达到“鸟不及飞,兽不暇走,弩之所向,无不死也”的威力。

殷墟:带箭头士兵头颅,弓箭、弩机、青铜钺,哪个才是致命伤?

弩弓在战国时期高度发展,各国步兵中普遍地装备了弩,使步兵在野战中地位日趋重要,导致了商周以来车战盛行状况的衰退。

“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豁子、少府、时力、距来者,皆射六百步之外。韩卒超足而射,百发不暇至...以韩卒之勇,披坚甲,蹠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 不足言也。”

以上是著名的说客苏秦对韩宣王说的一番话,从中可以看出,战国时期各国步兵中的装备都是强弩、利剑、坚胄。

正是由于各国步兵中普遍地装备了弩,才使步兵在野战中地位日趋重要,导致了商周以来车战盛行状况的衰退。

除强弩外,还有一种用于守城的威力更大的弩机一连弩,其箭身长而粗,发射之后还可以用轮盘卷收回来以备再射。

秦始皇时,方士徐市谎骗十分迷信的秦始皇说东海有长生不老的神药,求神心切的秦始皇给了徐市很多钱财让他去寻找。

几年过去-一无所获,在始皇最后一次东巡至琅琊时,徐市害怕被问罪,又一次诈称说蓬菜有这种神药,但每次前去都被大鲛鱼阻挡,请陛下再选派一些射箭高手与我同去,见到大鱼后用连弩射杀,就可获得这种药。

秦始皇又一次上当受骗,信以为真,亲自操作连弩,在船上张弩待射,一直到 了烟台的芝罘,才射到一条巨鱼。这一事实说明秦代时已 经在使用连弩了。

战国时魏国的强弩是“十二石之弩”,其拉力约合今天的360公斤,韩国的劲弩能射“六百步之外”,相当于今天的830米。

遗憾的是这些强弓劲弩的实物尚未发现,考古中发现较多的还是臂张弩。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出土了 158件铜弩机,在二号坑的第一单元里,有332件射俑, 中心的160 尊着甲俑作蹲姿的控弩弓状态,形成方方正正的布局。

围绕四周的是172尊立姿俑,作转体钩弦拾弩的姿势,木臂的长度约71.6厘米,弦长约117厘米~140厘米。木臂通体髹黑漆,弓髹红漆,驽机无郭,表明秦代的弩机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殷墟:带箭头士兵头颅,弓箭、弩机、青铜钺,哪个才是致命伤?

汉代以后弩在战场上的作用日趋重要,南宋时期克敌弩在战场上都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到了汉代,弩已经完全普及,形制上比战国时有了很.大的改进,弩机上增加了一个有刻度的望山,其作用相当于近代的步枪标尺,可以提高发射弩箭的精确度。

望山的出现,说明当时的射手与工匠对于抛物线运动中投射角与射程的关系已经有了相当正确的认识,这是古代科学技术的-项重要成就。

北宋大科学家沈括是后代学者中最早注意到有刻度望山这--特点的学者,认为古代的工匠已经掌握了勾股定律。

刘胜墓中出土的有刻度的弩机,郭长9.5厘米,机牙待射状态时的高度为1厘米。望山上的刻度是从郭面向上1厘米处开始的,高4.5厘米,此刻线与机牙的上端平齐。

殷墟:带箭头士兵头颅,弓箭、弩机、青铜钺,哪个才是致命伤?

望山上刻有5个标线,每度间又中分出半度的标线,分别用错金和错银标出刻度,非常精密,并且每度间的高度不一,度距自下而上逐渐递减,从7.5毫米到6.5毫米。

望山上的刻度,使射手根据目标远近的不同,将标攀得强弩冲头阵93 图55汉代木弩(复原) 线、箭端、目标三点连成直线,瞄准后即可拔动悬刀,释弦放箭,射向预定的目标。

有刻度望山的铜弩机并不普遍,军队中大量使用的还 是无刻度望山的弩机。刘胜墓中的16件弩机,只有两件 带有刻度,其余的十多种鎏金弩机,望山上全没有刻度。

各地汉墓中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弩机,但几乎全是没有刻度望山的弩机,包括山东省曲阜九龙山西汉鲁王墓中的两件鎏金铜弩机也不例外。

这说明有科学瞄准装置的驽机仍是比较珍贵和少见的精密兵器,这一状况直到东汉也没有多 大的改变。

殷墟:带箭头士兵头颅,弓箭、弩机、青铜钺,哪个才是致命伤?

正是由于对弩机有高度的认识,汉代士卒的射击术获得了较大的提高。自秦末直到汉武帝时,北方匈奴族屡屡南下侵挠中原,西汉初年政府对此只能采取求和的办法忍气吞声。

经过一百年左右的恢复,汉武帝凭借中原军队的“劲弩长戟”“游弩往来” 的优势,向匈奴发起反攻,才稳定了北方地区的局势。

在一系列的战斗中,都可以看到弩在战争中出奇制胜的风采。李广以大黄弩射杀匈奴裨将。李陵以五千步兵抗击三万匈奴骑兵,用连弩射击匈奴单于;耿恭以药弩攻击匈奴等等。

殷墟:带箭头士兵头颅,弓箭、弩机、青铜钺,哪个才是致命伤?

秦汉至魏还发明了一种可以连续发射的弩,称连驽。据说李陵使用的连弩可以同时发射30支箭,诸葛亮发明的连驽“元戎” 可以发射10 支箭。

弩的使用在唐宋时达到高峰,唐朝军队中弩的比例占到二成,共有臂旅驽、角弓弩、木单弩、大木单弩、竹竿弩、大竹竿弩、伏远弩7种。

威力最大的是伏远弩,射程达到300步,相当于466. 5米, 到了宋朝时,在前朝巨弩的基础上诞生绞车弩。

这是将两三张大弓组合在一架弩床上, 需多人甚至上百人的合力才能绞动,或者需七八绞动一根大轴牵引弓弦。

使用特制的箭,如点钢箭、三停箭、木羽箭、一枪三剑箭,射程达三百步,是威力强大的攻城、杀敌武器。

殷墟:带箭头士兵头颅,弓箭、弩机、青铜钺,哪个才是致命伤?

床子弩种类繁多,王应麟的《宋兵制》中就记载了数十种。宋太祖时,专司武器制造的作坊使魏丕在陈从信的帮助下设计的床子弩射程达千步,合今天的1535米,几乎与现代步枪的射程一样。

这是冷兵器时期武器射程最远的纪录,而欧洲的大弓直到15世纪才能射到200米左右。

到了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在神臂弓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克敌弩,增长了弩臂,仍是一人操作,射程可远至360步,约合553米。

在抗金战场上所向披靡,敌方的铁甲骑兵望而生畏,无不应弦而倒。不论是王超、丁罕等与西夏作战,还是刘绮、宗泽、韩世忠抗击金兵,尤其是轻武器克敌弩在战场上都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民族英雄岳飞自幼便熟习弩艺,未成年前就能拉三百斤的弓,张八石的弩,他在名师周同的指点下,射技日臻成熟,达到左右开弓的地步。

殷墟:带箭头士兵头颅,弓箭、弩机、青铜钺,哪个才是致命伤?

宋朝时为在更大的程度上发挥驽的作用,将弩手分为“张弩人”“进弩人” “发弩人”三种,各司其职,缩短了发弩的时间,提高了射击的密度。

随着火器登上战争的舞台,两千年来的弓驽盛世日渐衰微,到了清代,弩主要作为射猎用的武器,已不是战场上的主角了。

这一篇我们主要讲了弩在中国兵器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发展过程,下面还有其他几种冷兵器时代的主要兵器的详尽说明,希望和我同样喜欢冷兵器的小伙伴们密切关注。

文/花间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