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初剃发易服,与日本明治时代散发脱刀,有何本质区别?

 波哥谈古说今 2020-11-13


有位朋友在某问答平台上,提到自己的疑问:
为何一提到清初剃发易服,网友就义愤填膺,而对于现在西方社会已经西化的发饰默然接受?
要解释清楚,只需两句话。
连鸟都是向往蓝天,不想被关在笼子里的。
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能不做什么。
讲了结论,我们再来说故事。
很多人晓得,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实际上,还有一些人不知道,现在清宫戏里那种发型,是发展很久之后出现的。
清朝统治者,让明朝人接受的发型,乃是金钱鼠尾。

(清朝发型变迁)
也即整个脑袋,差不多都剃光了,只在头顶和后脑勺留一块铜钱大小的地方,将那里的头发编成辫子。
哥啊,人都是有点审美的好不好?
丑成这个样,让我怎么舒服呢?
异族入主中原,古已有之,攻灭西周的,就有犬戎的军队。
到了汉朝,公主和亲,被后世传为佳话。在当时,实乃不得已而为之,是匈奴势强之表现。
更不要说南北朝时代,各族豪强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处都是一团乱。
朱元璋北伐元朝,檄文里还这样写:
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以内,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
天授……
是的,朱元璋他们就是这样讲的。
意思是,王朝的更替,乃是自然现象。
只要能继续读孔圣人的书,穿右衽的衣服,留老祖宗的发型,朝堂上是谁,并不重要。
但清朝把这一切都改变了。
衣服要改,发型要改……
这就突破了底线。
所以,反抗才会风起云涌。
所以,逼死了崇祯帝的大顺军以及大西军,才会跟明朝残余部队联合——不共戴天之仇啊,在清朝的军事以及文化攻势面前,都算不得什么了。
说完清朝,再讲讲日本。
我们晓得,幕府时代,武士当道,他们的发型月代头——在中原王朝看来,中间挖空留两边,就是夷狄样子——慢慢也就成了日本人的普遍发式。

(月代头 剧照)
明治维新一起,不久就颁布了散发脱刀令。
实际上,是留发,将发髻解开,把刮掉的留起来,变成当时西方通行的短发。
武士的两把刀,也推荐放在家里。
没错,是提倡。
散发脱刀,是文明开化的重要一环,也是其外在表现形式。
它不像清初那样,强制推行,可以自由选择。
便如明治重臣岩仓具视,作为正使出使欧美的时候,随从的伊藤博文等人,都是西装短发,独他和服冲天炮。
到了美国,日本留学生说,你这是野蛮的象征啊……丢了国家的脸……他才在波士顿——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剃了发,易了服。

(中坐者为岩仓具视)
尽管说是提倡,实际上,执行过程中,有没有强制?
对那些不想剃发者,有怎样的精神压力?
电影《最后的武士》里,对此有精彩描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
然,比起清初的剃发易服,日本明治时代的剃发易服,引起的反感,少得多。
说白了,正是我前方结论的,你有选择不剃的自由。
如果你实在受不了白眼,那是你的事。
但,这跟把刀架在脖子上,有本质区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