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门圣地——坪溪最峰庵

 关山听风 2020-11-13

按:此文获“绥宁县文物价值解读与传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解说词三等奖,入围“湖南省文物价值解读与传播”征文评奖范围。

最峰庵前碑林

最  峰  庵

最峰庵位于绥宁县长铺子苗族侗族乡坪溪最峰山山顶。由县城乘车沿坪溪逆流而上约四公里,可以直达最峰庵山门。

最峰庵的开创者是武僧廓然,传说他来自江西永安寺(即黄龙院)。廓然禅师于明朝万历年间游历至绥宁坪溪时,遥见五峰拱卫一地,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有化育万物之象,极为惊讶:此等僻远蛮荒之地,竟然有这样契合佛家旨趣的仙境?于是他历经曲折来到了现今最峰庵所在地,顿锡杖入地,拔出时泉水随之涌出,遂凿之为井,现存于佛堂之左侧;倒插竹筷入土,竟化为方形竹子而生,现长于佛堂之后山。遂建刹于此,名曰:“自牧堂”。禅师武功高强,医术精湛,佛法精深,惠及远近,信者日众,自牧堂景象日新;收弟子微、德辉、仁亮,人气日旺;开练武坪于古刹之前峰,辟静修林于佛堂之后山,古刹初具规模。后来,德应等六位和尚率十二位门人弟子来归,香火日盛。廓然禅师命德应和尚外出化缘,微和尚外出游学接法。德应和尚化缘归来,买长冲山增为寺庙资产。至此,沙坪、大山冲、长冲三个山冲都为寺庙所有。此时,有僧侣、长工二百多人。于是,增“内功坪”于静修林内,“外功坪”于佛堂右侧山峰,建寺庙下院于沙坪(又称沙坪“脚庵”,用于安置本寺沙弥和往来行脚僧人),修长工住房于长冲。寺庙规模空前。建成较大规模寺院条件已经成熟,从康熙三十四年八月开始制砖(寺院厨房两侧墙上各存有铭文“康熙三十四年八月”残砖一块,是当年破四旧拆寺庙建学校幸存的遗物),到康熙三十九年重修完成,寺庙进入鼎盛时期。微禅师诚参天下名师,广结法缘,承接临济宗法脉,成为临济宗第三十五世传人,为临济宗发扬光大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他住持自牧堂七十多年期间,各方僧侣来朝,信士云集,法幢高悬,法乳普施,宗风大张。

最峰庵前碑林

沧海桑田,时空变幻,历经近五百年风雨,已不见当年盛况。现在,让我们一起探本寻源,认识最峰庵。现今山门矮小,难现当年高大巍峨之气象,但原来的青石门坎还静静地卧在这里,执着地保留着昔日的一抹风采。山门原来的女墙早已毁坏,曾经爬满过当年女墙的凉粉果藤,依旧爬满新的女墙,你看他们生机勃勃,果实累累,一个个凉粉果像一只只灯笼,层层挂起,像是提灯迎接远方的游子归来,更像为迷途的人照亮回家的路;累累果实,像重重的僧影,静静地聆听着晨钟暮鼓、呗音梵唱;又如忠诚的守门人,默默地守护着寺庙,直至如今。

走进山门,我们看到的是一九九三年重建的最峰庵建筑群。在天王殿前立着十三块碑,每一块碑都是一面光辉的旗帜,承载着当日的荣光,诉说着往日的辉煌。其中有九块是清朝的古碑:

《万年灯田碑》:详细记载着住持微买田、买山、买树的历史史实,此碑甲申年(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修像,戊子年(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起灯,乙未年(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刊碑。是最早记录买山买田的碑。

《最峰山碑记》:是廓然禅师圆寂二十多年后,其友人醒斋氏协同苏啟文为重修自牧堂所撰写的的碑记,上面记录了廓然禅师的法嗣微、德辉、仁亮,及禅师本源、德应、伏为、石融、德化、惟恒,其徒明松、锁印、明宗、庸庸、明脩、自灿、智融、道原、岚谷等共攘盛举的史实。此碑最为令人不解,郑重其事记录重修盛况却没有留下刻碑日期。

《自牧堂碑记》:此碑是有明确年代记载、时间最早的碑,为康熙三十九年季夏立,记录的是自牧堂再购山、田的捐款情况及山田位置。

《永禁碑》:乾隆已亥岁(乾隆四十四年)仲春所立,这是一块非常重要的碑,是必须具有相当规模且法堂建设比较健全的寺庙才会有的碑,它非常明确地规定了僧人、护法居士、信士的行为准则。它是寺庙规模宏大和管理规范的标志,一般寺庙是见不到的。

《修佛像碑记》:康熙五十四年孟冬所立,记录了自牧堂佛像大放异彩的一次盛况。在这次修佛像活动中,新增了关帝圣象一尊,廓然老和尚法像一尊。从此,开山祖师法像正式接受法嗣的香火。

另外四块清代古碑附录于文后。

最显眼的是这块由绥宁县人民政府于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三十日立的:绥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最峰庵遗址》的石碑。碑的背面刻有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最峰庵历史的记载。

其他三块碑是记录九十年代以来,坪溪村、万家坪村人们和众信士为复兴最峰庵所做的努力。让我们进去看一看他们的成果吧。

庵内天井青石板

天井右边是茶室,是待客、品茶、用膳的地方。左边是厨房。厨房的两边可以看到前面提到的两块铭文“康熙三十四年八月”的残砖,为我们保留了自牧堂烧砖砌佛堂的时间,非常珍贵。中间是一个边长9.5米的青石板铺成的正方形天井。最峰山不产青石,青石板是由离庵五六里外的竹篙冲开采运来的。当年寺庙有专门的石工负责青石板的开采、搬运和铺路等工作。原来近三里上山的老路都是青石铺就,山道清幽古朴、道旁古木参天。可惜在漫长的岁月中,铺路的青石板或被人抬走作为房屋柱下基石,或被砌为私家井栏,无一幸存。天井中的青石板或是人们敬畏神灵,不敢动用,才得以存留至今。

最峰奄古井

现在,我们走进的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佛教寺庙的正殿,中间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也叫化身佛。佛像左手托金钵,表示化缘时随机度化众生;右手结“触地降魔印”搭于右膝上,表示依靠自身的修持,自净其意,降伏心魔,净化自身,圆成佛果。左边供奉的是药师佛。佛像手结“药师印”怀抱文昌塔,用十二大愿,悲心救苦,消灾延寿,饶益有情;用文昌之塔,消除迷障,开启智慧,随心满愿。右边供奉的是阿弥陀佛,他手结“接引印”,接引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怀抱莲花,是要送给众生一方净土,一朵清凉的莲花,希望众生自净其意,广积福德,能在七宝池中,九莲台畔为自己累积一个圣洁的大莲台,与佛为伴,听佛说话。佛家注重因果,讲究因果报应。总之,佛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严守操持、利益他人的宗旨和我们现在这个伟大时代所倡导的有规矩、守纪律、求和谐这一主旋律是非常吻合的。金刚怒目,菩萨低眉,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众生向善,生活和谐、美满、幸福、快乐。

来到大殿左侧,可以看到那口“拔之泉涌”的神奇古井。大家请看,这口青石板砌成的古井内泉水清冽,冬暖夏凉,终年不竭。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那神奇的方竹,大家看:这个竹子下面是四方形的,往上,渐渐变圆,是不是像极了一根倒插的竹筷?此竹最为奇特,每年阴历八月生笋,笋味极佳,没人看护时,新笋往往被人扯走,变成美味佳肴。此竹还有一神奇之处,离开大雄宝殿周围,不能栽活。

最峰山景

走出山门。往左沿石板路斜行而上,可见两座掩映在高大乔木下庄严肃穆的禅师墓塔,两座都是三层的,这是很高级别的禅师墓塔。中间这一座是廓然禅师的,古朴,无字。据说是禅师圆寂时特意嘱咐弟子建造的,禅师为何要这样安排?是暗示大德无言,大爱无疆,还是佛家真谛不可言说?缘者景仰,真意自知!旁边一塔略显雄伟,上面刻有“临济正宗三十五世徹微禅师之塔”。墓塔地面青石板犹在,后面保坎青石残存,两侧护翼的青石板上的祥云图案保留完好。

静修林

现在我们到后山去看静修林,静修林是禅师禅修之地,东边到西南,共有四个山顶相连,近两百米的距离。山顶都被修整的圆润饱满,第二、第三个山峰之间是“内功坪”。静修林和内功坪是练功打坐的地方,没进入到禅定层次的人,严禁进入。进入到静修林中的人,根据各自的契机,或面北,或朝南,或向东,或对西,或持吉祥坐,或持如意坐,或跏趺而坐。一心不乱,不被林中清风落叶相扰,不与天地山川灵气相接。抱元守一,如如不动。

现在的静修林,风景是如此的优美:粗如儿臂的古藤,攀缠于树上,牵引于林间,似乎想追寻什么,又想留住什么,恰似现在世人心态。秀木笔挺而立,自矜而伟岸,像极了我左边的你们这群男士;修竹妩媚相依,温柔而动人,恰如我右边的这群美女。看灵禽呼朋引伴,逍遥自在,任奇花默然开放、寂然自赏。置身其间,是不是身心俱静,宠辱皆忘,油然生出出尘之念?

禅师墓塔

过去的最峰庵已繁华落尽,唯留古迹斑斑。现在的最峰庵佛像崭新,金碧辉煌,厢房、地面、排水沟焕然一新,庙宇生机勃勃。那是因为有一群人在默默地做着这一切,在悄悄地改变着这一切,这群人的代表是最峰庵现任住持释同缘。释同缘住持现年33岁,毕业于安徽九华山佛学院,受具足戒。他从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和尚手中接过这一支临济宗的法脉,成为第四十三代传人,延续最峰庵祖师法脉。释同缘住持佛心坚定,锐意进取,有他和众人护持,最峰庵中兴指日可待。

最峰庵,这一佛门圣地,身处尘世,却超然物外。您来与不来,它的灵气不生不灭;您信与不信,它的慈悲不增不减。但它有幸欣逢盛世,注定不会平凡,犹如养在深闺的美人,天生丽质,难以自弃;宛若酿在深巷的美酒,虽不自扬而香自飘。因为丽质,它必将成为人们的休闲胜地;因为清纯,它一定成为人们的精神港湾。到那时,这里不仅仅是人间乐土,它更是佛国,是天堂,如千叶宝莲,一蕊之外,层层花开!

本文作者:周宗亮,绥宁一中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