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危险的青春期”,家长如何陪孩子安全度过?| 帮你忙

 长沙7喜 2020-11-13

2020年9月,一名14岁男孩在学校被母亲当众怒斥扇耳光后,从教学楼跳楼自杀。在众多新闻的评论区,有不少网友感叹“这名男孩内心太脆弱了”“这位妈妈完全不给孩子留面子”“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到青春期的孩子冲动行事的悲剧了”……


从小学到初中,有不少家长朋友们发现孩子越大越不好管了。

“小时候挺乖的,让干嘛干嘛,很懂事,回到家里面还开开心心跟我们分享学校的事情。现在呢?回到家里把自己房门一关,半天不出来;脾气还见长,两句话说不对就发脾气;跟我们对着干,我们说什么他都能发表不同观点,有时候我们说他一句,他后面10句话都在怼我们。”

如果把时间倒回,妈妈能够冷静一些,能够学会怎么跟孩子沟通,知道如何与青春期孩子相处,这样的情况或许就不会发生。

我们今天就看看该如何和青春期孩子相处?

首先要了解一下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怎么了。面对孩子的变化,来聊聊我们该如何与他相处。

在小学高年级或进入初中后,很多孩子个头变高了,男生都开始长胡子,女孩变得更加丰满了。外形越来越趋近于成人了。这个时候就会引起孩子心理上面的一个变化,就是“我现在是大人了,再也不是原来的小毛孩子了。”

对孩子来说长大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能够拥有自己的自主权。就像我们成人有自主权一样,能决定我们吃什么,穿什么,弄什么发型。所有的事情,我们都能自己做决定。


记得我之前的学校让所有人都要剪短发,怕我们爱美就不好好学习了。但是剪完之后,校长发现,这种办法并没有阻止他们爱美的心,反而开始研究短发怎么能让他们变美。各个都是造型师,有的一边长、一边短、有的前短后长,男生剃的头有变成了各种字母的排列组合。

很多家长觉得这是孩子个性的表达,其实不完全是,青春期的孩子只是在表达,我长大了,头发是我的,我有自主权。

造成这样的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

原因1

孩子觉得自己长大,而家长不觉得

不平衡导致冲突,叛逆

孩子觉得自己长大了,想要拥有自主权。但家长会认为:

“你个小毛孩子,自己的床都不知道收拾,一放假就打游戏,不知道好好学习,还跟我顶嘴,让干什么就是不干,不听话,于是我们心里面就产生一个想法:小兔崽子我管不了你了是吧?!”

看,我们对待他们依旧像对待小孩子一样,希望他像小孩子一样听话,一样怕我,一样好控制。

所以,一个想管,一个不想被管,家长就会觉得孩子怎么这么不受管教、叛逆。孩子觉得我是大人,家长还在把他当小孩。这是造成叛逆的根本原因。

原因2

青春期情绪敏感,容易失控

我们拿出自己的右手,五指并拢,把大拇指弯曲,放在掌心的位置。心理学家把人脑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就是原始脑,又叫做情绪脑。

                       

它有两个作用。

第一个作用:假如我们的会场现在冲进来一个大老虎,嘴上血淋淋的,还冲我们吼,我们这个时候第一个反映是什么?赶紧跑呀。这就是情绪脑的第一个作用:逃跑。

它还有第二个作用,假如现在我们都是原始人,在大森林里看到一个笨笨的、跑得还比较慢的大兔子。我们会怎么办?抓住它,把他带回家。这就是情绪脑的第二个作用,就是战斗。

然后再把我们的四指合上,这四个指头就像是盖子一样,盖在了原始脑上面,如上面右图中所示。我们把盖上盖子的大脑,称为理智脑。理智脑让我们能正常的学习生活。

大家猜一猜,我们的理智脑和情绪脑哪一个力量更强?是情绪脑。

现在大老虎过来,我们还有心思阅读吗?没有了。那个时候我们的盖子是打开的,露出了情绪脑,让我们想都不用想,就做出反应。

所以,当家长的盖子和孩子的盖子全都合上的时候,我们讲道理孩子是听的,但是一旦盖子被打开,孩子直接处于两种状态:逃跑或者战斗。跟家长吵一架,顶嘴;要么逃跑,把门一摔,回房间不沟通。

理智脑为什么不及时出来处理问题呢?

因为,理智脑需要孩子成长到25岁才发育成熟。

孩子这个时候荷尔蒙、生长激素分泌多,且不均衡,情绪就容易大起大落。孩子控制心情、预估风险的脑区域发展又不完善,情绪脑稍微被刺激一下,各种危险叛逆的事情就发生了。比如:跟家长吵、离家出走、不学习、打架斗殴、抽烟喝酒烫头、跳楼。

这时候如果爸爸妈妈没有太多耐心,不帮助孩子去消化自己的心情,就会容易失去理智,发生悲剧。


01

转变教育方式,给孩子自主权

举个例子,大家都听说过汽车导航吧?导航中如果我们超速了,导航会说什么?

“您已超速,请减速慢行。”

但,如果用我们平时与孩子说话的方式来就变成:

“看仪表盘呀,我都提醒过你多少回了?超速超速,你怎么就是不听呢?你那两个眼睛是两个大窟窿吗,是长着出气呢吗?拐呀、拐呀,这里你上回就走错了,这回还这么走,这么大人了怎么就不能长点心呢。你看看人家旁边宝马车怎么开的,同样是司机,差距怎么这么大?!我不说是全天下最好的导航了,做到这个分上算是对得起你了。”

是不是瞬间能感同身受了?“您已超速,请减速慢行。”简短且尊重人,放到孩子身上也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第一个要做的转变就是:变命令为商量。

同时,还要做到:变管多为管少。

孩子在6岁之前,爸爸妈妈说的话都是金子,等到孩子上了青春期,无论对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特别烦爸爸妈妈的唠叨、管的多。

孩子大了,很多事情该让他自己做,自己承担后果了。比如孩子上学的时候鞋没有穿好,我们提醒一下,鞋没穿好,他到了学校被同学笑话,第二天就知道穿好鞋了。晚上不吃饭在那里看电视,不用一遍一遍去叫,只叫他一遍,不过来吃,晚上没热东西吃,慢慢他就知道晚上早早过来吃饭了。

02

做孩子的支持者和守护者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情绪碗。

这个碗里,就是我们不断积累的负面情绪。一些小事引发的负面情绪可以忍一时,但这个情绪并没有消失,而是存在了这个碗里。当即将触及临界点时,那么一个水滴滴下来,我们就会大发雷霆。

这就是为什么有一些人一点火就着,对于孩子来说也一样。白天跟在学校与同学或者老师发生了摩擦,那回到家之后,我们一句批评就会直接导致孩子炸掉。

孩子的情绪碗已经装满了,能让情绪平静下来的方式,就是把这个碗里的情绪都倒出来。把自己烦闷的心情、遇到的事情、心路历程全部说出来,说到不想说,觉得心里舒坦了,说到这个碗空了为止。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具备一种能力,也就是第一个步骤——倾听

倾听不是单纯的孩子讲,我们听,而是我们能不能帮助孩子把心里的话都说出来。

怎么了?

哪句话你生气了?

具体一点?

还有吗?

然后呢?

有什么感觉?

发现什么了吗?

我们不断地问这些的时候,孩子在不断地跟我们讲,也就是把自己的情绪碗倒空的过程。当孩子说到不想再说的时候,他的心情就平复了。他会觉得:“哎呀,妈妈愿意听我说话了,妈妈愿意听我内心里面到底是怎么想的了。”

有些家长会认为,这个方法不太适用于脾气比较暴躁、容易生气的自己。如果大家实在不会,我们可以用终极大法:“嗯、哦,这样啊。”

各位家长,我们以前总以为教训、教导、管束是给孩子最大的支持,殊不知简单地倾听才是给孩子最大的支持。

第二步骤,和孩子成为盟友。

很多时候,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家长会第一时间认为是孩子做了什么错误的事情。这是一种错误沟通方式。

“这次考第几名,又考成这个样子,都怪你不好好学习”;

“这又是你整出来的事”;

“早就跟你说过,别穿露脚脖子,你看感冒了吧”……

孩子考不好因为不好好学习;感冒因为不好好穿衣服,这就是将孩子跟问题绑在一块。

这时,如果问题解决了,孩子会认为跟你没关系;如果没解决呢,孩子的心离我们更远了。心都远了,我们又怎么教育孩子呢?

那应该怎么办?可以把孩子拉过来,共同面对和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是锦上添花,解决不了,那起码两人关系还是好的。让孩子感觉,妈妈理解我,妈妈懂我,妈妈跟我是一边的、妈妈是支持我的。孩子就不会跟我们对着干。

表达对孩子的理解,说出孩子面临的问题和孩子的心情。通情达理才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同盟。

第三个步骤,引导。举个例子。

近期一个初二的孩子找我咨询,他说有一次上大学的哥哥带他去台球厅玩一次之后,觉得特别好玩儿,萌生了开台球厅的念头。把想法告诉妈妈后,被劈头盖脸训了一顿。

孩子心里就想:“你是让我好好学习吗?你不是说我肯定开不成台球厅吗?我就不学了,你不让我开,我偏要开。我就开给你看!”他还买了一本《英式台球入门手册》,天天上课、下课就看这本书。

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呢?刚刚提到要先跟孩子成为盟友,也就是“爸爸妈妈支持你”然后,进行引导,怎么引导呢?

孩子来找我的时候,我就跟孩子说:“开台球厅挺好的,很多人都玩儿台球,现在公司里面搞团建,都去轰趴管,里面台球、游戏机、麻将、乒乓球,都有。”

孩子一听:“真的吗?老师?”

接着我就开始引导了:

“开台球厅是挺好的,不过你有场地吗?开台球厅需要的场地很大的,台球台面长多少,宽多少你知道吗?你哥哥带你去看的那个台球厅有多少个?”

“不知道”

“这个台球的球台不同款式不一样,最小的、面积最小的球台2900*1630*820(mm)。一套至少得5000元,还是便宜的,一个台球厅得几个?20个,20*5000,10万块钱,20个得用多大面积的地方呢?差不多100平,100平买下买得多少钱呀?100万。这还没有算雇员工呢。还有,你开在什么地方,怎么盈利呢?未成年人不得非法经营呢。”

这时候孩子跟我说:“这些问题我都没有想过”

我又跟他说:

“开可以,但不是现在,经营这家台球厅你得起码得懂怎么运维,得懂经济学,懂得消费心理,还得有很强调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拍脑门子,不上学了,说开个就立马能开起来的。”

这个孩子说:“我以为开个台球厅挺简单的呢,没有想到这么复杂。谢谢老师。”

我们是要帮助孩子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同一个问题,而并不是直接跟孩子说不行。你这个想法不对,你必须要按照我说的去做,这样才能够帮助孩子真正的长成一个大人。

综上,给大家总结了5个关键的词,跟青春期的孩子相处一定要记住:

小事提醒,大事商量,说话温和,禁止唠叨,给孩子成人感!

*特别鸣谢:

张梦,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学习心理学9年;从事家庭教育工作6年;在儿童习惯培养、青少年叛逆、亲子沟通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咨询经验,累计服务家长3万余人。

青春期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如今的一些小烦恼,或许都会变成日后的甜蜜回忆。

后续,帮帮除了提供学习方法、干货知识外,将在【帮你忙】栏目中陆续推送一些家庭教育相关的内容。

这些内容都是来自作业帮直播课的辅导老师们亲身经历和解决的案例,如果你有任何苦恼都可以在【评论区】告诉帮帮,让“身经百战”的辅导老师们帮你出谋划策!

交易担保 作业帮直播课 点击即可成为帮帮学员哦! 小程序

本期策划&编辑 | 赤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