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曾是梅兰芳、傅作义等人的“贵客”,如今却成了唯一的百岁影帝!

 第十放映室 2020-11-13

话说皇城根儿天子脚下,有这么一位名声赫赫的手艺人

见天儿家门口儿400多号人候着,

就为了等他用他那家伙事儿让自己舒坦舒坦!

梅兰芳诸位都知道吧,

那又是赠戏票又是派专人来请的,

就为了能让他亲自登门露一手!

 

您且见他那刀在列位的脸上游走,

一招一式,干净利落!

最后热毛巾扶一把脸~

嘿!舒坦~

这活儿算是齐全咯!

您要是问这位先生到底是谁?

且听咱们下回分解!

(众1:哎哎哎,这算怎么回事儿啊!【掀桌子!)

(众2:就是说啊,这瓜子都买好了!回来!)

小十君:咳咳咳,别别别打脸!我还没说完呢!【正经脸】

这下回分解啊是不可能滴!

今天咱们就来给各位好好讲讲这位京城著名的手艺人

列位请往这儿看!

 

没错,这位96岁的老爷子,就是咱老北京著名的剃头匠——靖奎

2006年由哈斯朝鲁执导,靖奎亲自出演的剧情片《剃头匠》,

就讲述了这位老手艺人靖大爷淡然而又平凡的日常生活故事。

 

清晨6点整,靖老爷子就起床梳洗准备出门了,

日历上被圈了一个又一个记号,

今儿是老米,过两天是老李,再几天是老赵,

在老爷子心里的这一个个老主顾们

他都掐着日子天天算着给人上门服务。

收拾好家伙事儿,靖大爷就骑着三轮车出门了,

他又照常来到老主顾家给人剃头, 

进门先打一盘热水,拧好热毛巾敷在顾客脸上

紧接着,把剃刀在挂好的磨得发亮的牛筋带上来回剐剐

让它变得更加锋利,

再用刷子在顾客脸颊、下巴,还有头上打好腻子

然后只见靖大爷拿起剃刀,

剪完头发,又刮胡子,连脸上的汗毛也不落下

别看敬大爷年纪已是高龄,可手不抖眼不花,这专注劲儿一点不减当年!

剃一次头,大爷只要五块钱

放睡不额外收钱,这送的就是一个交情。

放睡:北京老话儿,意为捏拿按摩。)

被儿子带去高楼大户里享福的大爷老赵,

头发胡子长长了却死活不让人碰,

非得叫儿子回胡同里请靖大爷来修,

 

靖大爷二话没说就跟着老赵儿子上了新家,

剃完头的靖大爷,面对老赵儿子掏出的二百块钱,分文没要就下车回了家。

 

靖大爷爱玩牌,输赢没关系,全当是锻炼

牌桌上老友们的话题总是谁家的谁谁又走了,

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就一闭眼去了别的地方。

靖大爷最有感触,

本上记下的400多个老主顾名字不知不觉也就剩下没几个,

朋友们都劝敬大爷趁自己还有精神气儿,也早点跟殡仪馆打好招呼。


这天回去后的靖大爷,

为了走后那墓碑上500个字的生平简介

自己在家编了一段介绍,对着录音机念。

 

杂七杂八说了一大堆,临到了也觉得这500字实在太少。

录完的磁带放在桌上,被小猫一点点的扯断了。

靖大爷总说,人活一辈子,走也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

头发长的,胡子拉碴的不像样子。

这天清晨,老爷子照例进老主顾院里打声招呼,却没有人回应。

敲了很久的门也没有人来开,

靖大爷懂了,

这日历上,又圈掉了一个主顾的名字。


人生起落,岁月悠长,

靖大爷看过了太多的人生百态与生死离别,早已练就了一副淡然的处世之道。

他不重名利,更不重金钱,凡事不多想,

只求不给儿女添麻烦,离开时,也能体面地离开。

 

2014年的那个秋天,这位102岁的老人因肺炎离开了人世,

胡同口再看不到那骑着三轮车朴实的身影。

他像院子里一片枯黄的银杏叶,缓缓掉落在地上,无声无息。

敬大爷的一生平凡却又不平凡

说平凡是因为老人一辈子只干过这么一件活儿,拿着剃刀剪子的手在脸颊与头顶间穿梭。

而说他不平凡,是因为这把家伙事儿一拿就是80年,从没放下。

多少老主顾在他的“手下”也从年少迈入了生命的尽头。

这部讲述剃头匠——靖奎的电影在豆瓣评分9.0

并曾荣获了第37届印度果阿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孔雀奖”。

果阿国际电影节评委评价这部电影是一部“没有故事的故事片”,让人思考“如何在社会变革中生存。”

而哈斯朝鲁也坦言,电影一旦触动内心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最单纯的,也是内容最丰富的。”

一辈子坚守一门技艺的人在当下也实属不常见,

而在影片中,其实不光有敬大爷对于刮脸剃头匠艺的坚守,

我们还能看见爆肚张一家对于爆肚小吃店的代代相传。

从爆肚张到小爆肚,再到小小爆肚,对于老北京传统小吃做法手艺的继承也正因为这样,才能将店铺做成了经典的老字号全北京独一份儿

同样还有天天在城墙下拉把椅子摆块牌子的手艺人板寸王

最后天天路过的敬老爷子,也没忍住停下来让这位先生给自己剃了个头。


而在现实生活中,也同样有人在为了老祖宗留下的传统而坚守着。

例如成都84岁的老铁匠黄治安

北京69岁的金漆镶嵌技艺的第五代传人柏德元

上海92岁的蒸笼师傅魏鹏飞


他们坚守的不光是自己的这门手艺,更多的是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与认可。 

而这也不禁让小十君想到了前段时间热映的吴天明导演的遗作《百鸟朝凤》。

其主要讲述了李岷城与陶泽如新老两代唢呐艺人为了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扬,彼此之间真挚的师徒情、父子情、兄弟情。

 

同样是讲述关于传统技艺,工匠精神的影片。

《剃头匠》主要在记录关于技艺的坚守,

而《百鸟朝凤》更偏向于技艺的传承。


影片里的焦三爷把第一把唢呐传给徒弟天明时说:

“咱们唢呐也是匠活儿,是匠活儿,就得有人把责任负起来。”

那时的天明只道师夫是天下吹唢呐的第一把好手,后来才知道,师夫也是这世上头一号的匠人。

围绕“唢呐”导演将镜头对准师徒成长

缅怀的是被人丢在后面的匠艺“规矩”,宣扬的是传统文化的传承

不论是剃头匠靖大爷,还是唢呐师徒,

影响至深的都是他们身上令人尊重和敬佩的匠艺精神。

所谓匠人,无非坚持手艺,再将其做到精细,做到极致。

而所谓匠人精神,又可阐释为两个字:做人。

一流的匠人,人品远远比技术更重要

看了这部电影后,你就会知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