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皮诗人岑参:游玩时写下一首调戏老头子的诗,成就千古名作

 小佛说史 2020-12-21

说起唐诗,很多人就能想起李白和杜甫,却极少有人第一反应是岑参或者王昌龄。当我们翻阅全唐诗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诗歌都是写于边塞,或者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根据前人统计,全唐诗中有边塞诗两千多首,是唐诗中十分常见的一类题材,而岑参和王昌龄便是当时边塞诗人中的代表人物。

读唐朝边塞诗,不仅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大气磅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战场亲历图,更有安史之乱后,身处乱世渴望安稳平定的生活、渴望大唐中兴的“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但是,在众多边塞诗中,也不乏以边境百姓生活气息浓郁的作品。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就曾写下一首诙谐、幽默的诗来体现边疆百姓生活快乐的场景:

戏问花门酒家翁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岑参出生于出生于唐朝一官宦之家,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励志长大后效力国家,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考中进士,正是入朝为官,在他五十多年的人生里,先后两次从军,分别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任掌书记、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任判官,两次边塞生活给了岑参极多的创作机会,我们现在比较熟悉的他的作品几乎都是写于这两个时期,《戏问花门酒家翁》正是作于他给高仙芝当幕僚时期。

天宝八载,高仙芝入朝觐见皇帝,请求皇帝让岑参到安西协助自己,于是岑参首次出塞,两年后的春天,高仙芝调任河西节度使(唐朝在凉州设置的节度使,是十大节度使里军事实力最强的节度使),岑参跟从赴任。

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虽然也是边陲之地,但是比安西更接近长安,经济也更加发达,据相关记载显示,凉州是当时唐朝三大经济中心之一,而且由于凉州地势平坦辽阔,是河西最大堆积平原,故而一到春夏之交时,这里也是草木复苏,阳光明媚,一派春光春色,其景不必内陆差,《戏问花门酒家翁》正是写于那年他与高仙芝春游之时。

首先,标题就告诉了我们地点、人物与事件:岑参在花门楼(凉州当时的一个馆舍名)与一个卖酒的老翁开玩笑,用他的话说就是“戏问花门酒家翁”。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岑参来到花门口,看到七十岁的老汉正在当垆卖酒,酒香萦绕鼻尖。这句诗不像一般诗歌很讲究用词用语,它非常的口语化,可以侧面看出此时出游的岑参非常高兴,作诗都不加修饰了,当然,也能看出边塞凉州不同于他地战事紧张,这里显得那样平和,岑参也就有了调戏老翁的心情。

“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老翁啊,你看那路边榆树上的榆荚长得多像铜钱啊,要不我摘一些来向您换酒喝,不知老翁您愿不愿意?看到这,小佛都不得不说一句:“岑大诗人,你也太调皮了!”岑参与老翁开玩笑,竟是那样的风趣与幽默,怪不得有人会说岑参这首诗是一首“调戏”老头子的诗。

岑参想以榆荚买酒,虽然是调侃之语,但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盛唐时期是那样的欢乐与宁静,百姓是那样的乐观与开朗,只可惜,这一切不久之后就被安史之乱打破,而岑参这首诗就成了描写安史之乱前,边塞百姓生活合乐的千古佳作。

参考资料:《全唐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