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效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

 张福涛lu70kpm9 2020-11-15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过去单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小组学习是这一学习方式得以落实的有效载体,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它能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从高效课堂上来讲,小组学习是高效课堂上最基本的学习形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要通过学习小组来组织完成,课堂教学活动也主要通过小组学习来开展,所以小组学习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实施中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很多学校都有这样的误区:认为拉开桌子,分好组就是搞课改,就是小组合作学习了,需要讨论的时候就用,不讨论的时候就不用,这样做只是为了建小组而建小组,只有小组的“形”,没有小组的“魂”。

简单来说,小组首先是一个小型组织,把学生从较大的班级组织里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更加紧密、有利于相互交流的小型组织。既然是组织,就要具备组织所具备的一切要素。高效的合作学习小组要具备以下特点:共同的目标和紧密的小组文化、明确的小组分工、科学的合作流程、健全的机制建设、有效的小组评价。

1
第一,要有共同的信仰和目标。


确保小组合作学习顺畅高效的是共同的目标和紧密的小组文化,也就是小组有共同的信仰和目标。因此,进行小组建设不是单纯拉开桌子,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聚在一起,给小组取个名字就能产生效果,而是要把小组的共同的目标和信仰,以组名、组徽和小组公约等外显文化形式的解读,烙印在每位成员心上,成为小组成员共同的信仰,这样才能产生真正的学习组织。每一个小组的文化组成班级的文化,班级的文化组成学校的文化。

2
第二,要有明确的小组分工。


就课堂教学而言,两个人叫对子,四个人就可以组成小组,但四个人的小组讨论问题的时候信息没有那么丰富,而八个人、十个人、十二个人对于孩子的能力来说,包括声音传递的有效性来说会太大。所以,小组成员六个比较合适,如果班额过大,可以十二个人一个小组,分成组中组。

学习小组的组织架构包括组长、组员和对子,组织架构的原则就是人人有岗位。小组六个人就要有六个人的角色和分工,不能只有精英、只有组长。我们讲小组是要训练平等,大家具备了课程意识之后就知道,小组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隐藏课程,我们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加入到组织活动当中,就要靠小组分工来完成。比如内向的不想发言、不会发言的孩子,或者学习不够投入的孩子,没有关系,让他先做书记员,先记录,先让他学会听再学会思考,再学会表达,可以一步一步来,这就需要老师在小组长培训上下功夫,指导小组长进行安排,不可包办替代。

3
第三,科学的合作流程包括讨论-决策-展示。


首先要求全员参与讨论,我们不是找一帮好教的学生来教,而是培养学生更好的学习能力和习惯,所以一个学生都不能落下。在小组讨论之后,我们组对老师提出来的开放性问题的决策是什么,要做出来,这种决策能力是要培养起来的。决策后就是展示,要让所有的孩子愿意展示,会展示。为什么要有展示?展示即暴露,这个小组里的学生这节课到底有什么学习成果,展示出来就知道了。而且要脱稿展示,不要去念参考书,脱稿去想,展示出来的东西就成为学生自己的了。这就是学习小组科学的合作流程,把这几个步骤做到了,没有搞不好的小组。

4
第四,健全的机制建设。


小组合作学习机制的设计原则是分享性,共同分享与任务达成有关的所有信息,沟通渠道畅通无阻,有充分的自我表达。

整体性:依靠团队与组织的力量,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全员参与,共同进步。

平等性:虽有分工不同,但人人地位平等,平等竞争,平等沟通,培养每个人发表意见的勇气。

互助性:尊重多元,鼓励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培养更全面的思维。

竞争性:小组作为组织与其他组织进行竞争,构建个人与团队的意识,懂得合作带来共赢。

在具体的操作中,由教师确定大方向和标准,也要允许和接纳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通过修正和改正,锻炼自己更加完善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都是一种教育和培养。

5
第五,有效的小组评价。


以小组完成任务的标准为评价来推动班级,以组内全员参与的捆绑评价来推动小组,以班级展示来推动全年级和全校。这是小组的一个逻辑。每一个小组是否达到这个标准,我们就推动了整个班级的进步。从组内来说,以全员捆绑为评价推动整个小组的进步。从整个学校来说,就是以班级大展示的情况来推动全校。但是如果没有一个详细科学的评价标准,就会使小组竞争陷入混乱的状态。下节课我将详细分析,如何做高效课堂的管理评价。

具备以上高效特点的小组合作,不仅能在课堂发挥作用,还可以拓展成为学生的生活小组。学生在寝室的活动、课堂以外的其他活动、放假以后的活动,都可以由小组发挥作用。小组能够使学生强化组织概念,增进互相了解,还可以将很多意外事件防患于未然。

还有大家常说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小组也可以发挥作用。每个小组可以选一个自己组感兴趣的主题,每位同学就这个主题进行研究,并轮流作为主讲专家与其他组进行分享和交流。这样的课程开发就不再是校方强行设置的,而是从学生中来,以学生为主体的。

高效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或者“学生需要做的事情”,而是一门看不见的课程。通过这门看不见的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情商智商,激发学生各项潜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目标。

回到我们做课改的初衷,小组的未来应该是什么样子?我认为我们的小组最重要的是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学习延伸到生活,从少年延伸到成年,它会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思维的方式。要想改变思维,先改变行为。为什么我们的课堂要先从做流程、做小组,做这样的行为入模开始?原因就在于只有你的习惯改变了,你的行为才会改变,你的思维才会改变。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应逐渐从形式走向一种思维习惯,这是一种尊重所有人已有的经验和智慧,调动每个人的力量完成目标,尊重组织,建立和谐的个体与他人关系的思维习惯。

陈述11.14

重构高效课堂

陈立著


作者为《基础教育课程》杂志执行主编,育中方略教育集团总校长。本书是作者及其团队在高效课堂领域十年应用研究的结晶。本书从理论到实操系统梳理高效课堂,破解误区,重构以课堂变革为始的教育生态 。《重构高效课堂》出版发行以来,在课改圈里重新刮起了“高效课堂”旋风,很多做课改的学校几乎人手一本,并将其奉做“课改宝典”。“让更多人了解高效课堂本质,让课改变的简单,为高效课堂正名”是作者陈立赋予本书的使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