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苓汤的方证表达

 FyssqzhOk 2020-11-15

*夏秋之际:

    伏暑湿热后头痛,颈痛,目眩胀痛,多汗,寒热往来,高血压,系阳虚湿动,君相二火上炎,柴苓散加减。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渴是湿邪很重,脾土湿陷,君相火炎,以五苓散外疏内利。

       汗出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茯苓6桂枝6生姜9炙甘草3),不渴则虽有水湿,而病轻脾土尚未湿陷,二火正常没有升炎,故以茯苓甘草汤泻水疏木,和中培土,防湿动也。

*柴苓汤体质
    形体偏胖,面目肢体浮肿情绪低落或焦虑疲劳困乏,食欲不振,口渴不欲饮水,恶心呕吐胸胁苦满,大便稀溏小便不利。舌暗淡、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苔薄而腻润。常见于恶性血液病、恶性肿瘤者,随着病情的发展,经过手术、放疗、化疗、移植等治疗后,常会出现精神情绪不畅、食欲消化不良、水液代谢紊乱及免疫功能低下等柴苓汤体质状态。柴苓汤是小柴胡汤和五苓散的合方。人是一个生动的立方体,经方合方的基础在于其存在联系着的内在病理基础。
    临床看来,许多慢性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并不是单纯的正虚,更有邪实的一面。所谓邪,有风湿,有寒热,有气滞血瘀,有痰凝食积等,如果仅仅是健脾补肾滋阴养血,往往不能对病。柴苓汤处理的就是一种虚实夹杂、风寒湿热兼有的复杂病情,透热散风、健脾利水、扶正祛邪集于一身,如此好方,真是不可多得!
    许多人认为经方有限,不能适用当今复杂多变的临床,岂不知经方相合,便可演变出无数新方。柴苓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柴苓汤的用量,各家不一,本人常用剂量为:

    柴胡20克、黄芩 10克、姜半夏10克、生晒参5克、生甘草5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猪苓20克、桂枝15克、泽泻20克、干姜10克、红枣20克。

    水煎服,日分两次服用。药后避风,忌食冷物,如饮热水,让微微汗出,更佳。
    柴胡体质的人出现了胃停水的情况,即可使用。应用柴苓汤必须具备有小柴胡证(恶心、口苦咽干、胸闷、食欲不振、疲劳乏力等)和五苓散证(水样便、口渴、浮肿、舌体胖大边见齿痕等)才能应用。柴苓汤方证或体质,初步总结为:病人情绪低落或焦虑,食欲不振或呕吐,口渴,小便不利,面目肢体浮肿,舌暗淡体胖大或边有齿痕,苔薄白或白腻。

    刘某,女,49岁。2016年5月25日初诊。面部、下肢浮肿20天,头皮有包块,后头痛,口干苦但不欲饮,胸闷,心烦急躁,凌晨12-2点惊醒,右胁肋及胃脘胀痛,脘腹对寒凉敏感,大便10多天一行,大便黏腻,排便不畅小便短少,白带量多色黄,疲乏无力,畏寒肢凉,关节酸痛,口唇紫,舌淡紫苔薄黄,舌下络脉瘀紫怒张,左寸关浮弦滑。有“肝囊肿、胸腔积液、肺纤维化、白细胞低”等病史。据“右胁肋胀痛、口干苦、心烦急躁、左寸关浮弦滑、面部和下肢浮肿、小便短少”,辨为柴苓汤证,因疲乏无力,加生黄芪益气利水消肿,因口唇紫、舌淡紫、舌下络脉瘀紫怒张,加泽兰活血利水。故投以柴苓汤加生黄芪、泽兰。柴胡12g,黄芩3g,姜半夏12g,生姜5片,党参15g,炙甘草3g,大枣15g,猪苓6g,茯苓30g,泽泻10g,炒白术15g,桂枝12g,生黄芪20g,泽兰12g,水煎服,每日一剂。


5月25日舌象
    2016年6月1日复诊。服上方后浮肿明显消退,其余各症皆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效不更方,守方继进。

6月1日舌象
    初战大捷,但毕竟患者病情复杂,不是一两诊就能搞定的,后期患者还需要耐心的治疗相当长的时间,可能会考虑用柴归汤一类的经方。不管怎么说,能遇到如此典型的柴苓汤证,真是2016年行医生涯的收获之一。当面对如此所谓的“疑难重症”,一剂柴苓汤就能获此大效,心情真是爽歪歪。在厦大医院门诊,挂号费6元,辨证治疗费4元,我总是说,在厦大医院看病,不是赚钱,而是在学生面前赚一个面子,如果在课堂上讲得唾沫星子飞,说中医如何好、经方如何好,但学生上了门诊却见不到,那老师还有啥面子呢?
其他病历资料


柴苓汤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组成】白术
茯苓泽泻柴胡猪苓黄芩
【用法】水煎服。
【功用】解表清热,健脾利湿。
【主治】身热,烦渴,泄泻
柴苓汤--《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处方猪苓茯苓白术泽泻 柴胡黄芩

【功能主治】解表清热,健脾利湿。主治身热,烦渴,泄泻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柴苓汤--《
扶寿精方
【处方】柴胡2钱,黄芩1钱(炒),猪苓8分,泽泻8分,茯苓1钱半,白术1钱,官桂3分,半夏1钱,甘草2分。
【功能主治】
伤寒7-8日,发热泄泻,作渴引饮,烦躁不宁。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2钟,加生姜3片,煎1钟,不拘时候服。渴甚,去白术、半夏,加干葛、
芍药各1钱。
【摘录】《扶寿精方》
柴苓汤--《痘科类编》卷三
【别名】柴芩汤
【处方】
小柴胡汤四苓汤
【功能主治】痘疮,
风火相搏,喉中痰鸣,目睛上视,面赤引饮,喜居冷处;及邪气并于里,肠胃热甚,传化失常而致痘疮未出而泻利。
【用法用量】柴芩汤(《痘科金镜赋》卷六)。
【摘录】《痘科类编》卷三
柴苓汤--《丹溪心法附余》卷一
【处方】柴胡1钱6分,半夏(汤泡7次)7分,黄芩6分,人参6分,甘草6分,白术7分半,猪苓7分半,茯苓7分半,泽泻1钱2分半,桂5分。
【功能主治】
分利阴阳,和解表里。主治伤寒、温热病、伤暑、疟疾、痢疾等,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发热,或寒热往来,或泻泄,小便不利者,以及小儿麻疹、痘疮、疝气见有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水2盏,生姜3片,煎至1盏,温服。
【临床应用】①
小儿下利《汉方临床》(1987;9:66):本方治疗20例小儿下利,用药量为:未满7岁者每日3g,7岁以上者每日6g,乳儿每日0.18g,均分3次服用,使用时间为7-14日。结果:显效7例,有效8例,略有效1例,无效2例,恶化1例,效果不明者1例。认为对容易陷于脱水状态的小儿下利,柴苓汤是一种有价值的药剂。②变形性膝关节症《汉方临床》(1987;34:66):用柴苓汤治疗14例伴有膝痛、膝浮肿的变形性膝关节症,每日予柴苓汤9g,分3次服;治疗时间最短者3周,最长者4个月,膝关节浮肿减轻或消失者8例,有效率57%。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一
柴苓汤--《得效》卷二
【处方】小柴胡汤合
五苓散
【功能主治】伤风伤暑疟。
【用法用量】每服加生姜3片,麦门冬20粒(去心),地骨皮少许,煎,温服。
【摘录】《得效》卷二
柴苓汤--《
穷乡便方》
【处方】半夏1钱,黄芩1钱,赤芍药1钱,人参3分,柴胡8分,泽泻8分,猪苓7分,
羌活9分,木通1钱。
【功能主治】春初发头痛,怯寒潮热,是
阳证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煎,半饥服。
【摘录】《穷乡便方》
柴苓汤--《
慈幼新书》卷九
【别名】柴芩汤
【处方】柴胡、白术、黄芩、茯苓、猪苓、泽泻、厚朴、甘草、人参、香薷(暑疟加)。
【功能主治】疟初发1-2日。
【用法用量】柴芩汤(《医林绳墨大全》卷一)。《医林绳墨大全》本方用柴胡一钱五分,黄芩一钱,猪苓五分,泽泻五分,白茯苓八分,白术一钱五分,厚朴八分,甘草三分,人参五分(量用),香薷二钱(暑天用,余不用)。水二碗,煎一碗,服一二剂。
【摘录】《慈幼新书》卷九
柴苓汤--《
伤寒大白》卷四
【处方】柴胡、黄芩、广皮、半夏、甘草、茯苓、猪苓。
【功能主治】寒湿伤于少阳,下利,时寒时热,六脉弦大。
【用法用量】《家秘》有干葛、木通
*咳嗽、浮肿、一咳嗽就遗尿
柴苓汤:小柴胡汤和五苓散。
柴胡5克、 黄芪10克、 党参15克、 姜半夏10克、 炙甘草5克、干姜2克、  白术10克、 桂枝5克、 茯苓15克、 猪苓10克、 泽泻10克、 丹参15克、 枸杞10克、郁金6克。
【注】:柴苓汤对
皮肤病红斑狼疮、胃肠道、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腹部疾病、糖尿病、癌症患者后期各种反应都有很好的效果。
糖尿病可以把炙甘草变成甘草,效果也很好。
柴苓汤【处方】 白术 茯苓 泽泻 柴胡 猪苓 黄芩
【功效与作用】 解表清热,健脾利湿。主身热,烦渴,泄泻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景岳全书》卷五十 


柴苓汤的方证表达

(1)小柴胡汤方证: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皮肌炎 干燥综合征等,此类疾病来来回回、轻轻重重、休作有时、伏邪在里,符合少阳病特征。调枢机在一定程度上是在调免疫;

此类病人往往心理、生理皆敏感。

(2)五苓散方证:

虚胖(水胖)、困倦;腹大而柔软,不硬(此与大柴胡汤人的腹症完全不同。二者都是腹大,但前者腹力小,按之柔软、无压痛;后者腹肌紧张、充实、抵抗、有力,上腹部按之满痛);身体浮肿;内脏积液(脑积水、心包积液、胸腔积液 腹腔积液、盆腔积液、睾丸鞘膜积液);

面部虚浮;色素沉着;易汗出;易心悸;易头痛;易头晕;胃胀 振水音;大便稀溏;小便不利;口渴但不欲饮,饮多胃不适;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厚腻水滑(水舌)。

柴苓汤常用于肿瘤术后调理、自身免疫性疾病。

身热口中渴,更兼泻下频,柴苓汤一剂,施治捷如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