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之路第42期

 仙鹤草中医学堂 2018-04-25

1)精神好转,不觉疲劳,面有光泽。

沈某,男,54岁。200703月诊断为恶性淋巴瘤,化疗数周期后。1009日就诊,疲劳乏力,晨起口苦,恶心不欲食,两手指麻木,肚子不适,怕冷,容易受凉感冒,胆固醇、甘油三酯偏高,舌暗,脉细乏力。予柴苓汤:柴胡10g、黄芩6g、制半夏10g、党参12g、生甘草6g、白术12g、茯苓15g、猪苓15g、泽泻15g、肉桂6g、桂枝6g、干姜6g、红枣30g1016日复诊,感觉精神好转,大便日一次成形,能外出散步一个小时而不觉疲劳,脸上有光泽,没有感冒,舌暗胖苔薄。原方继服。

2)食欲改善,大便成形,化疗反应减轻。

蔡某,女,58岁。卵巢癌,有腹水,化疗两周期后。20070804日就诊,食欲不振,呕吐四次,三天没有吃饭。化疗期间大便稀溏。予柴苓汤:柴胡10g、黄芩6g、制半夏10g、党参12g、生甘草3g、白术20g、茯苓20g、猪苓20g、泽泻12g、肉桂6g、干姜6g、红枣20g。服药第二天食欲好转,精神状态转佳,大便正常。之后什么都喜欢吃0904日复诊,手术后又行化疗一周期,多食则呕吐,舌暗胖润。原方改生白术30g、桂枝6g、红枣30g0925日化疗结束,口干,腿麻,没有干呕、食欲不振等反应,患者感觉效果不错。同一病房的其它人,化疗反应一次比一次严重。

3)加减调理,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时间延长。

吴某,男,62岁。200207月行胃癌手术,后多次化疗。20040115日就诊,口苦,返酸,舌体胖大有齿印。予柴苓汤:柴胡6g、黄芩6g、制半夏6g、党参10g、生甘草3g、茯苓20g、猪苓20g、泽泻15g、白术15g、肉桂5g、干姜6g、红枣12g、白芍12g、枳壳10g。服药自我感觉良好,体重增加,舌淡苔薄有齿痕。原方去白芍、枳壳,加枸杞子20g、砂仁5g。中药继服,加减调理,体重稳定。200501月,脸色红润,舌淡红润苔薄滑,又化疗三次。200510月,柴苓汤原方加麦冬15g,一周两剂。200602月,时有烧心感,返酸嗳气,舌淡红苔薄,转方半夏泻心汤加减。200610月,残胃癌侵犯至肌层,食管隆起性质待定。再行化疗,贫血、体重下降,转方炙甘草汤加减。200701月,残胃切除手术,心慌气喘,体力不佳,炙甘草汤加减调理。200703月,肺转移,咳痰带血,形体瘦弱,04月病情恶化。中晚期胃癌,生存期一般在两年左右。该患者长期中医药调理,生活质量较好,生存时间延长,术后存活四年有余。

从上述的案例看来,小柴胡量应偏小,五苓散量要偏大可能才行

经方医案八则

1、腰椎间盘突出症


某女,45岁。腰部酸重已月余,右下肢亦拘急酸痛,摄腰椎CT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症。头晕乏力,腰部怕冷,得暖则舒,便溏,日解3次,大便


不尽感。近一周来因盆腔炎在外院抗炎补液治疗,仍有小腹隐痛。舌淡苔白,脉沉细。予甘姜苓术汤合当归芍药散方。川芎10克,当归12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苍术20克,茯苓30克,泽泻30克,干姜15克,炙甘草10克,怀牛膝30克。五剂。复诊:腰腿痛明显好转,腰部怕冷减轻,小腹隐痛感消失,大便成形。原方再服五剂,诸症若失,停药。


2、眩晕症


某女,42岁。头晕已月余,每次眩晕数秒钟,每天发作次数频繁。西医予疏通脑血管等治疗半月无好转。精神状态尚好,余无所苦,平时易便

秘。考虑系脑血管痉挛,呈一过性脑供血不足,试投芍药甘草汤解痉治疗。赤芍30克,白芍30克,炙甘草15克。五剂。复诊:头晕止,嘱再服

五剂巩固。


3、肠粘连


某男,21岁。二年前肠梗阻术后并发肠粘连,以后反复发作性腹痛,西医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肠粘连。就诊时脐周阵发性痛,大便不畅,舌淡苔薄黄,脉浮大。其人体瘦肤白唇暗,腹肌坚紧,为桂枝体质无疑。施以桂枝加大黄汤。桂枝12克,白芍30克,生姜10克,大枣20克,炙甘草10克,生大黄10克。三剂。药后得畅便多次,腹痛好转。改方为小建中汤改善体质,桂枝12克,白芍30克,生姜10克,大枣20克,炙甘草10,粽子糖15粒,嘱坚持服用一段时间。经随访近大半年来未复发。


4、湿疹

某男,56岁。腰背部红色痒疹已半年,外院皮肤科诊断为慢性湿疹,服用中西药物无好转。其人体壮,腰背部散在红色丘疹,有抓痕。舌暗红苔薄。有高血压病史。予荆芥连翘汤加减。荆芥10克,连翘2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生地10克,赤芍10克,黄芩10克,黄连5克,黄柏10,山栀10克,柴胡10克,薄荷6克,白芷10克,枳壳10克,六一散15克。五剂。药后痒疹好转,再服十剂而愈。


5、神经性耳鸣


某女,30岁。两耳交替性耳鸣两月。形体壮实,有过敏性鼻炎病史。晨起口苦,进食后易胀,嗳气,睡眠时感胸闷心悸,梦多。经来第一天则发头痛,经量少,色暗。大便干结,易疲劳。舌淡苔薄,脉沉。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栀子厚朴汤,五剂。复诊:耳鸣好转,睡眠转佳,腹胀嗳气止。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桂枝茯苓丸,五剂。复诊:耳鸣止,疲劳感减轻,此次经来量增加,仍有头痛,原方继续巩固。


6、蛋白尿


某男,46岁。口中咸,乏力半月。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肾炎蛋白尿病史。查尿常规:蛋白+2,肝功能,甘油三脂偏高。


其人体胖腹大软,舌胖苔薄,脉沉。予五苓散加牛膝。茯苓30克,猪苓20克,泽泻30克,白术20克,肉桂10克,怀牛膝30克,七剂。复诊:口咸乏力好转,复查尿常规蛋白阴性。嘱五苓散打粉坚持服用较长一段时间。


7、头痛


某女,27岁。头痛恶心三周。头痛有规律性,每日傍晚约18时起出现前额、两侧颞部头痛,恶心欲吐,至夜间约22时痛止。平时下蹲后站力即感眼前发暗,头晕,每次经来提前一周,经来第一天伴有腹痛。舌淡红胖,苔薄,脉沉缓。予当归芍药散合苓桂味甘汤加减。川芎12克,当归12,赤芍10克,白芍10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泽泻30克,桂枝10克,五味子10克,炙甘草6克,吴茱萸12克。五剂。药后规律性头痛消失,头晕好转。


8、失眠,多汗,盗汗


某男,58岁。一周前感冒后出现烦燥失眠,自感皮肤灼热,头颈部汗多,口干口苦,心悸耳鸣,便秘乏力,舌胖苔白腻,脉沉细。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予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2克,制大黄6克,黄芩10克,枳壳10克,制半夏10克,白芍10,干姜6克,大枣20克,茯苓15克,生石膏45,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五剂。复诊:烦燥失眠心悸均有好转,皮肤灼热感消失,仍有口干苦,头颈部多汗,入夜盗汗,白天畏寒,便溏,每日一次。舌苔白腻,脉沉。予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12克,桂枝12克,干姜10克,黄芩10克,炙甘草6克,生牡蛎30克,天花粉12克。五剂。复诊:畏寒多汗盗汗均止,乏力好转,稍有口干苦,睡眠欠佳,予温胆汤善后。


1、芍药甘草汤治疗眩晕正是看了一过性眩晕和芍药甘草汤这张帖子受到的启发。


2、防风通圣散和荆芥连翘汤都适用于阳热体质,而前者里实、里热更显着。此案患者没有里实证,而荆芥连翘汤对于皮肤病表现为热证,瘙痒,有炎症、化脓倾向,如毛囊炎,痤疮等效果不错,还可加入六一散,生石膏加强清热效果。


3、案七头痛患者非柴胡体质,也非半夏体质,她皮肤白皙,身材匀称,说话温柔,应该是桂枝体质。四逆散适用于柴胡体质的低血压,对于女性体位性低血压用苓桂剂、当归芍药散的机会也很多。而吴茱萸和半夏是治疗头痛的专药,两者都可以出现恶心呕吐、吐涎沫,如何区别我也分不清,有时我用小半夏汤和吴茱萸汤合用。我想如果是典型的半夏体质,那就该用半夏剂吧。


4、案八是外感病,看过胡老的书,觉得套用六经辨证容易掌握。该患者是体力劳动者,体格粗壮,皮肤黝黑,性格内向。据其症状,感冒后出现烦燥失眠,口干多汗,便秘,这是阳明病。而口苦,耳鸣是少阳症,所以考虑少阳阳明合病,故用大柴胡汤加味。这里我有个疑问,看胡老用大柴胡汤的医案,用的很活,好像对于腹证不太讲究(有些有腹证的描述),那是否可以不讲大柴胡汤腹证,而据其少阳阳明合病的机理投方呢?二诊:口干苦,便溏,是寒热错杂,白天畏寒是有表证,故想到柴胡桂枝干姜汤,况且原文说能治头颈部多汗。三诊:见其食欲、睡眠欠佳,舌苔腻,想到用平和的温胆汤化湿健脾安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